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史上第一道光

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史上第一道光

宇宙大爆炸也許是極為明亮輝煌的一瞬。但在這一瞬過後,宇宙卻陷入了黑暗。

黑夜持續了大約2億年,光明才姍姍來遲。第一代恆星在宇宙的物質迷霧中孕育而生。

今天我們尚無緣直接看到這長夜黎明的第一道曙光。但它們並沒有完全消逝,而是退出了我們的視線,將自己隱藏了起來。

宇宙的第一代恆星能夠產生大量紫外輻射。雖然它們的生命十分短暫,但這宇宙黎明的第一道曙光在穿越氫雲時,會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波段上留下印記。這個印記是氫的吸收信號,表現為背景輻射強度,會在某個波段上陡然下跌。

這個印記存在於21厘米波段上,與此對應的頻率是1.4GHz。在這個波段上尋找氫雲的吸收信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是因為在這個波段上,宇宙中充滿了比這個信號強得多的電磁波;另一方面,是因為宇宙在膨脹。

由於宇宙空間的膨脹,電磁波的波長會被拉伸,這一印記會朝著低頻的方向轉移。這一現象就是紅移。問題在於,我們不知道它究竟轉移到了哪個頻率上。

天文學家為了尋找這個印記,付出了很多年的努力。最近,憑藉澳洲西部一台長得有點像桌子的特殊射電望遠鏡,一個天文學科研小組在《自然》雜誌上刊文認為,他們可能已經找到了。

發現第一代恆星印記的EDGES地基射電分光儀。它位於澳洲西部荒漠里。澳洲聯邦科學工業研究組織(CSIRO)

在對來自南天大部分區域的射電波頻譜,進行了多年堅持不懈的搜尋之後,他們在78MHz的頻率上,發現了一處信號強度的顯著下跌。

與這個頻率相對應的時間,大約相當於宇宙大爆炸後1.8億年。如果推算過程沒有出錯,那麼這個印記毫無疑問就是宇宙第一代恆星留下的。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然而故事還沒有完。

科研小組驚訝地發現,他們監測到的這個信號強度,竟然比理論預期高出了兩個數量級。

這意味著產生這個吸收信號的氫雲溫度,比背景輻射的預期溫度要低一半以上。

這個結論頓時讓理論物理學界炸了鍋。因為理論上,那個時候的宇宙,氣體升溫比降溫更容易。

這一反常現象的背後,或許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當今的宇宙理論出現了重大缺陷。而另一種是,普通物質身上的能量,正在被一種溫度比它還低的東西攫取。而根據現有理論,這樣的東西可能只有一種——暗物質。

無論哪種可能,都足以讓人震驚。

針對暗物質,科學家有很多不同的觀點。最流行的一種看法認為,暗物質是一種「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

但這個發現表明,暗物質粒子可能不會比質子重多少,這和「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中「大質量」的說法是矛盾的。其次,這還表明暗物質的溫度比之前人們認為的低。

正如這個研究項目的領導人,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天文學家Judd Bowman所說,如果暗物質被證實確實擁有這樣一個特點,那麼這將是我們第一次看到來自標準理論模型之外的物理學之光。

光明和黑暗,是人性的兩個方面。而折射到宇宙中,或許就表現為了我們對黎明的渴望,和對未知的恐懼——及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象經驗 的精彩文章:

從一句詩談起,月亮是如何調戲地球的
宇宙起源大揭秘

TAG:萬象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