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士塔——落後歷史的悲愴角落

道士塔——落後歷史的悲愴角落

有一座塔,佇立在莫高窟的大門外,塔心束一木樁,黃泥塑成周圍,青磚做為基座。而他的主人,就是那莫高窟的守護者-王圓篆。

王圓篆到底是什麼人呢?他在陝西出生,因晚清時期家鄉連年災荒,所以生活所迫出外謀生,後來流落於酒泉並在此入道修行,之後人們就稱他為王道士。後雲遊敦煌,登三危山,發現莫高聖境,感慨萬千,急呼"西方極樂世界,乃在斯乎"。所以他長期居留於此地,奉獻了他的後半生。

王圓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道士,莫高窟是正經的佛教聖地。然而世事無常,命運把一個道士安排在佛窟里。也不知道是不是天意,佛窟里的秘密卻讓一個道士來發現守護。

王圓篆

大約在1892年左右,王道士走進莫高窟。當時他看到寶窟無人看管,一片殘破,受到非常嚴重的破壞,他產生起守護寶窟的想法。之後他苦口勸募,省吃儉用,四處奔波集攢錢財,用於清理洞窟中的積沙,僅第16窟淤沙的清理就花費了近兩年的時間。

清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王圓籙打開了一扇轟動世界的洞穴。王道士的墓誌上是這樣寫的:"沙出壁裂一孔,彷彿有光,破壁,則有小洞,豁然開朗,內藏唐經萬卷,古物多名,見者多為奇觀,聞者傳為神物。"

王道士發現藏經洞之後,他做了自己所能做到的極限。首先,它徒步行走50里,趕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王道士的想法很簡單:引起這位縣令大人的重視。可惜這位草包知縣只不過把這兩卷經文視作廢紙而已。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汪知縣是位對金石學很有研究的進士。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當即帶了一批人馬,親去莫高窟察看,並順手揀得幾卷經文帶走。留下一句話,讓王道士就地保存,看好藏經洞。

兩次找知縣沒有結果,沒有讓王道士灰心。於是他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獨身一人風風雨雨的走了800多里,才到達目的地肅州(酒泉)。他找到了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台廷棟。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不如他的書法好,就此了事。

莫高窟

而在這個時候,歐美的學者、考古學家、冒險家卻千里迢迢的趕來敦煌。

1905年10月,俄國人勃奧魯切夫用隨身攜帶的俄國商品換取了一批文書經卷。

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到來,他通過宗教精神的交流將王道士俘虜了。斯坦因說:"道士之敬奉玄奘,在石窟寺對面新建涼廊上的繪畫有顯明的證據,所畫的都是一些很荒唐的傳說……我用我那很有限的中國話向王道士述說我自己之崇奉玄奘,以及我如何循著他的足跡,從印度橫越峻岭荒漠,以至於此的經過,他顯然是為我所感動了。"他用一疊銀元換取了24箱經卷、5箱織絹和繪畫

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用銀元換了10大車、6000多卷寫本和畫卷。

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換取了300多卷寫本和兩尊唐塑。

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來之後,仍換取了5大箱,600多卷經卷。

在斯坦因把這些敦煌文物宣傳於全世界之時,那些大官這才懂得這些他們眼裡的廢紙的重要價值。可是呢!他們不是考慮如何地保護它,而是千萬百計竊為己有。因此,一時間偷竊成風,敦煌卷子流失嚴重,這是敦煌卷子自發現以後最大的劫難。

斯坦因駝隊

大量經卷的丟失讓王圓籙非常痛心。在他多年保管期間從未發生過無故大量散失的事,而當時官方貪心的掠奪使他感到極大的憤慨。所以,當1914年斯但因第二次到莫高窟後,王圓籙對他說了這麼一段話,《斯坦因西域考古記》里說:"說到官府搬運他所鍾愛的中文卷子致受損傷,他表示後悔當時沒有勇氣和膽識,聽從蔣師爺的話,受了我那一筆大款子,將整個藏書全讓給我。受了這次官府的騷擾之後,他怕極了,於是,將他所視為特別有價值的中文寫本另外藏在一所安全的地方。"

而且諷刺的是斯坦因和伯希和將文物運到西方時都用是用箱子保存運輸的,可是後來清政府將殘餘經卷運倒北京時是裸露的,而且途中還受到了人為的毀損。

到底是外國的強盜更可惡還是當時的清政府更可惡,就由各位看官評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種花家社會人 的精彩文章:

TAG:種花家社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