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藥品創新營銷6大招

2018,藥品創新營銷6大招

▍來源:賽柏藍 作者:翟躍龍

經過三次消費升級,人們消費越來越追求質量和品質以及產品帶來的自豪感、甚至榮譽感的時候。藥品作為特殊產品,也需要升級,不光是產品升級,營銷方法和戰略等都需要超前升級。

消費升級vs醫藥產業

消費升級也叫做消費結構升級,是指在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提高的基礎上消費結構不斷合理優化,不斷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變化的過程。

消費升級包含三個方面:

1、整體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的提高,而不是因某個方面消費的增加而抑制其他方面的消費需求。

2.某一種或幾種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僅僅是消費升級的標誌,而消費升級最終還有待於消費結構的進一步合理和優化。

3.不斷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變化的漸進的過程。

消費的升級當中,消費者對於藥品的需求,在不斷變化。藥品和其他商品區別消費者的階級之外,消費者更重視藥品生產的參與感和知情性、藥品所附加的文化、不同工藝、稀缺優勢等。

重視品牌和品質、弱化價格、在接觸藥品之前被教育過或者被廣告教育過,產生了情感共鳴或體驗感,就是目前銷售較好的藥品的共性。

醫藥企業如何創新?

隨著整體消費升級,藥品的消費也在升級,從最開始能治病,有可評估的治療效果逐漸形成一個共識:有知名度、老廠、效果好、價格稍貴。

這和其他商品在消費升級後遇到的問題一樣:只買貴的產品。

老牌企業同樣也受到困惑。傳統的營銷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銷售業績的增長需求。

OTC的人海戰術、不斷促銷。

臨床的客情+代金+學術推廣。

都在受眾的心目中淡化。尤其品牌的推廣,迅速被網路傳播代替。一大批新新網路平台在崛起,加上國家政策的收緊,賣葯越來越難。

先談談品牌的傳播。

過去的品牌傳播的模式按照產品的銷售渠道和資格分為以下幾種:

OTC:央視+地方衛視高頻次15-30秒廣告。

企業一般按照老闆思想的不同,有些先上品牌廣告,有些則直接上功能廣告。按照產品的適應症、發病季節來調節廣告的頻次和時間段。

如心腦血管產品,除了春秋兩個季節較少的廣告投放,冬天的三個月到來年3月前,是其投放高峰。

婦科產品,尤其是治療婦科炎症的產品,高峰期則會放到夏季。

央視廣告用來品牌高打背書,地方廣告用於拉動進貨和銷售。

品牌廣告用來打造整體產品群,如同仁堂、廣譽遠中藥。

產品功能廣告,為教育受眾,促進銷售。

但現在的局勢完全不同了,電視廣告很少有人看,心腦血管、三高產品等慢性病、老年人、已婚婦女易患疾病還可以選擇電視媒體,其他產品的投放,基本都是炮灰。

臨床的品牌傳播則依靠專家背書,建立客情,通過專業性會議、臨床試驗、促銷實驗、專業性會議、醫生繼續教育、贊助醫生外出學習、科室或醫院學者基金等形式實現銷量和品牌的提升。

但醫生對於廠家所謂的學術推廣、專業和非專業的維護,越來越習慣和沒感覺,每一家稍微有意識的製藥企業,都這麼幹了,製藥企業的單個優勢,無法得到充分體現。

創新的品牌傳播

現在是網路時代,尤其2017年是內容營銷的風口。OTC和處方葯的傳播,能創新的東西實在太多。

OTC:非處方葯

OTC首先要做的是有原創內容,整合視頻、文字、圖片內網站,和百度合作,把這些內容串起來,整合聚合頁面,在百度固定位置呈現。百度的哥倫布計劃,就是在做這個事情。

內容的創新:

1、原創全面足量的內容聚合。產品的動畫、醫學視頻、醫生的教育視頻、文章、原創的疾病科普文章等等都可以做。從微信、微博開始傳播短頻的內容,引導受眾搜索企業和產品信息。如輝瑞萬艾可,就在做整體的內容創做和整合,打開網頁搜索,信息很完整,從說明書到專家介紹,到購買方式,一站式解決方案有了。

2、直播。現在網路直播平台很多。通過醫生的直播教育店員,通過網紅的直播直接銷售產品,通過行業大咖影響粉絲。說到底就是「明星+粉絲」的形式。

「邊看邊買」的模式,快消品已經玩的很溜。

美寶蓮的口紅在今年4月14日,邀請了Angelababy及50名網紅進行同步直播,在短短2小時就賣出10000支口紅,轉化銷售了140多萬元。直播平台選擇的是淘寶。一個購物車的小標誌被設置在直播頁面的下方,觀眾只要點擊就可以把畫面中出現的產品放入購物車裡。而類似的畫面也能在天貓熱點的直播平台看到——天貓與手機淘寶的App各自獨立,所以直播也是獨立的。美寶蓮紐約這次的打法是把代言人、產品和銷售三者捆綁起來,儘可能讓消費者從了解一款新產品到最終購買的過程變得更快。

如果你當天在淘寶的搜索框里搜「美寶蓮」,不論你點擊搜索結果中的明星店鋪還是其中的任何一個產品,都會跳出一個全屏廣告彈幕。而第二次點擊進入的時候,它會直接把你引到一個時間表的承接頁,你會看到18:30 Angelababy在做什麼,19:00現場狀況如何。所有這些看似平常而瑣碎的工作在配合直播時的作用都是相同的——盡最大可能縮短每一個品牌露出到消費者購買之間的距離。

製藥企業也在嘗試,去年我總結了2016年嘗試直播銷售的廠家,大多選擇的是健康達人或專家+網紅的搭配,但因為藥品的特殊性,網紅的自身領域,銷售效果都不太理想。

但這樣的嘗試是有意義的,我們正在做一個前無古人的事情,品牌曝光度是夠了,只要主播選擇和平台足夠精準,銷售也是可以實現的。

如斯利安嘗試的專家直播間,每期講一個大家關注的話題。

廣譽遠做的圖文直播,針對消費者最關心的痛點,線上講解解答。都對品牌和銷售起到了拉動作用。

3、最火的網路綜藝或自製綜藝節目。健康類、惡搞類、和產品有關係的,都可以做,怎麼吸引受眾怎麼做。做綜藝的企業也不少,冠名綜藝的企業更不是少數。

念慈庵幾乎冠名了各類說話、吐槽類節目。甚至在這些節目中植入了內容,品牌曝光則通過道具實現。

製藥企業要做內容的創新,首先要開放思想,網路營銷交給年輕人去做,老闆起輔助作用就好,不要過多限制。我們看看製藥企業做的DA,海報,再和快消品比較,簡直土的一塌糊塗。所以解放思想太重要,內容可以更貼近受眾的思想和生活,可以更開放、腦洞可以更大、思維可以更發散。

好看的肉體很多,有趣的靈魂太少。賺錢的製藥企業很多,傳播與時俱進的很少。

當然也要看產品和企業整體的定位來定,按照受眾的思維和年齡去投放內容。

RX:處方葯

原來的老模式有可取之處,如穩定的客情、定期的學術活動,非專業的輔助動作,都要保留。但創新也要做!

內容和方式的創新:

1、提供全球相關學科最新科研進展。給醫生定期提供全球最新的產品相關資訊、研究進展、大咖訪談和講座視頻等等,拜訪工具和話題問題就解決了。

2、建立線上教育平台,把學術推廣網路化。現在做醫學直播的平台很多,直接可以合作,如健康益直播等平台,不光可以做患者教育、甚至可以在直播中診治、大大縮短了醫患、廠家和醫生之間的距離,減少醫生的時間消耗。視頻錄製下來,可以作為高級別專家的個人品牌傳播和企業教育的素材,更加節約企業的成本。

3、幫醫生打造個人品牌。製藥企業做學術推廣,為非是為了給產品和企業提供持續的銷售理由,創造與醫生的粘性和互動,加深客情。醫生的獲益是好用的產品、醫術的肯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提高和個人品牌、影響力的提升。製藥企業在企業品牌傳播中,讓醫生參與進來,為醫生建立線上的微博、微信運營團隊,持續發聲,不斷曝光,廠家的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和醫生品牌逐漸會成為一個整體。

品牌資產,包括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感知度、授權能力、渠道、品牌聯想和忠誠度。

每一環,製藥企業都大有文章可做,保留熟悉成熟的模式,在創新中試錯,在創新中總結,不斷計算投入產出比,不斷調整,沒有做不好的產品和企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賽柏藍 的精彩文章:

不知道這些,我真擔心外資葯企里的你!
上班第一天,醫藥行業有巨變!

TAG:賽柏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