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現代詩歌的幾點思考

關於現代詩歌的幾點思考

關於現代詩歌的幾點思考

一、詩歌的大與小

詩歌文本敘寫一直在變化之中,它的趨勢是越來越接近本真,越來越接近詩人的內心或靈魂。從為時代、民族擔當,為他人立言,到為真正的自我發聲。我們不能據此推斷:現代詩歌越寫越小了。恰恰相反,現代詩歌正以詩人內心的無窮,呼應著人類和宇宙,詩人內心的穹頂就是邈廓的星空。萬物之靈的我們與詩歌一同站了起來,而貫穿其中的就是真善美等普世價值、宇宙情懷,這也是詩人需要尊崇的唯一創作法則。詩歌肯定有大小之別,但那是以情感的普遍性和永恆性為依歸,而不是什麼大詞大句,大喊大叫。

心裡只有自己,再大的風景也是小的;心裡裝著別人,再小的風景也是大的。

二、詩歌語言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語言就是呈現。在多大程度上呈現出詩意和思想,則取決於你對的物象選擇、意象的提取,並具有與全詩整體氣韻一致的節奏和韻律貫穿其中。一首詩就是一個完整的生命系統,就像一棵樹,由樹根、樹榦、枝條和葉片組成,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

說到詩歌語言,必定對應著日常用語。日常語言要求準確、清晰、實用,由於日常語言常常相伴著說話者的語調、語氣、身體動作等輔助因素,因而語言會顯得生動有趣,非身臨其境難以體會。而一旦落實到紙上,形成書面語,上述的優勢便不復存在了。小說散文,由於有前後文的鋪墊以及情緒積累,讀者還是比較容易感受到這段文字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但詩歌沒有。

詩歌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是將由於書寫而被遮蔽的東西還原出來。它必須在儘可能短小的篇幅內,通過物象、意象之間的化合反應所生成的更多意味來傳達能指。

有人說詩到語言為止,我說詩自語言開始。

所謂詩歌語言,即:物象與意象彼此確立的文化符號,外顯為詩意,內化即思想。物象的精準和意象的獨特是詩歌的兩扇翅膀,也是讓詩歌語言更加純粹的必由之路。物象是船,意象是風。物象的選擇決定了船的質量,意象的凝練概括決定了風力大小。

我還據此把意象理解為放置在詩歌里的彈簧,意象精純,凝練,獨創,高度概括,就像勁力十足的彈簧,所謂詩歌的語言張力也因於此。

對應的幾個問題:

1、原材料直接入詩沒有提純和高度概括,結果是缺乏詩味,流於直白

2、過度壓縮,物象與意象之間缺少有效鏈接,在此詩中物象和意象都是無效的。晦澀難解,或本身無解。

3、物象與意象有機結合,並在讀者心裡引發核爆,此謂詩也。因此說:一首詩是由詩人和讀者共同完成的。

三、物象和意象

所謂物象,即萬事萬物經過詩人頭腦篩選、過濾而留存下來的事物,它們有客觀的命名,因肩負特定的使命而高於實際存在物。

物象不純將削弱詩的整體性和表現力。

所謂意象,就是在物象基礎上的進一步主觀化,塗有詩人強烈的個人色彩。

物象的精純加上詩人主管色彩的濃郁,成就了獨創性的意象

物象和意象是詩歌的兩翼,它們的協同扇動,使詩歌得以飛起來。離開詩歌這個主體,也就不存在什麼意象、物象了,只有在這個特定的詩意空間里才存活。

每首詩都是對永恆的無限接近。

詩歌說到底就是比喻的藝術。通過比喻,抽象出共同特徵,它調動人們的形象思維,激發人腦的愉悅神經,寫一首好詩以及讀到一首好詩,與喝一杯美酒具有同等功效,而且是純天然的。

四、現代詩與格律詩(古典詩詞)

雖同姓詩,但兩者是早已入了不同的國籍。讀舊體詩,更多是文化上的哺育。不要拿新詩和舊詩比,很無聊,這就像古玩和現代工藝品,可能現代工藝比那時候好,但留在古玩上的時間,到哪裡去定製呢。

五、詩歌之美。

任何詩歌,都是美的。詩歌的最大存在就是美。詩歌的美分為:生命之美和哲思之美,哲思之美最後指向的還是生命之美。一首詩就像一棵樹,有完善的自我循環系統,並不斷向天空進發。一首好詩肯定有多方面的因素,韻律、詞語、思想、結構、主題等,這就像一個花園,既有高大喬木,也有細小的灌木、各種花草,以及穩定的陽光、空氣和鳥鳴。

它們,最終的指向都是天人合一。

一首詩,首先是詩意,然後才是意義什麼的,沒有詩意要意義有什麼用。豆腐上釘洋釘,釘得住嗎?

把看到的,聽到的,一時的情緒等生活原材料,不加內化發酵,進而上升為比情感更為醇厚可靠的經驗,只會口水泛濫,就算情節曲折,跟詩歌也毫無關係。

思想性上的統攝,創造性上的剝離,以及通過物象推動的韻律意境,並在補償性的閱讀下捕捉到它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如此,一首詩才真正立起來,才具備自立之美。

文字是無辜的,有罪的是我們。

六、中國為什麼出不了大詩人?

新詩百年,中國有沒有與辛波斯卡、米沃什、博爾赫斯、弗羅斯特、佩索阿等等等等相比肩的名字,沒有。中國為什麼出不了大詩人?

說是時間短,那日本、印度、韓國是怎麼回事?

問題之所在正是我們努力之方向!

詩歌是藝術,現代詩歌必然是理性的產物,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標杆。一定要把現代詩歌分成東西方,其實是自設藩籬。無可否認,東西方詩歌肯定存在差距,這就像亞馬孫大河上的支流,但殊途同歸,海洋才是歸宿。與西方相比,中國現代詩歌僅僅是一條微不足道的細小支流。說我們是詩的國度,那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情了,與現代詩歌沒啥關係。

小支流不要緊,要緊的是能源源不斷,並最終有力量把自己運送到母河,這就要求詩人、讀者持續接力,在當今詩壇贏得一定的話語權。

我相信但凡有點詩歌研究的人,喜歡閱讀西方詩歌遠勝於國內的。我個人的體會是,國內很多詩歌:

1、水分太大。一首詩擰巴擰巴估計只剩下幾個標點符號了。沒有概括、提純和思考,一事一議、新聞段子、心靈雞湯等當屬此類。

2、人腥味太重。很多詩歌身上總會發出一股子人腥味,黏黏糊糊,不乾不淨,眼淚鼻涕一大把,也不知道哪來那麼多的痴漢怨女?

3、夾生。缺乏理性之思,在邏輯和細節這兩個向度上經不起推敲。詩歌中存在這些硬傷那是很倒胃口的,一看就是閉門造車的臆想口水,傻子才會花時間閱讀。

4、裝神弄鬼。一首詩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當然好,實在沒有也別勉強。形式上的俱足自然,內在的圓融深邃,畢竟可遇不可求。明白曉暢,自然清新,也不失為一份美。什麼樣的人就會有什麼樣的詩歌,你對她真心,她也待你真心。寫詩是修行,熱愛是根本。

強烈質疑那些自殺的詩人,一個連生命都不熱愛的人,會寫出溫暖世界的文字?

總結起來,中國現代詩歌:缺少節制之美、哲思之美、韻律之美、人性之美,裝逼,迂腐、羸弱、分裂、灰暗、封閉、自戀、狹窄。說白了就是三個字:假、大、空。

為什麼會出現上述問題呢?

1、歷史負荷。我們受古典詩歌的影響太深了,它其實與現代詩歌是兩碼,可恨的是我們都無法完全擺脫,不管是有意無意。

2、國民性。幾千年的皇權思想早已深入骨髓,加上這一百多年對優秀文化的塗炭。如此的土壤很難長出高大喬木來。勢利、功利、奴性、缺少對普世價值的維護

3、思維方式。我們重感性,重意境,喜歡朦朧和籠統,對世界缺乏理性思考和整體把握。

4、最致命的一條:我們的內部世界是混沌、紊亂的,沒有完整的內生系統和確切的價值體系,無法與整個世界產生和諧共振,因此也就達不到最大振幅。我們先天就缺少了比如信仰,對自身的認定,對自由的真切追求等等元素,這是制約我們向大詩人靠近的最大障礙。

法律顧問: 河南有道律師事務所主任 馬 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評媒 的精彩文章:

宋朝,才是文人學士的天堂——寫作的秘密
四地「大家」和上萬詩友隔空對話,只因「為良心寫作」的他

TAG:詩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