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至暗時刻真的到來的時候,你能否承受的住?

當至暗時刻真的到來的時候,你能否承受的住?

在一個人的至暗時刻,誰都知道應該對自己有信心,應該對未來充滿希望,所有困難都會過去,我一定會勝利。

但是當至暗時刻真的到來的時候,你能否承受的住?如果你沒有經歷過,是無法想像的。

今天看了《至暗時刻》這部電影,讓我再次體會到這種時刻所給人帶來的壓力,而只有真正的強者才能挺過去。

丘吉爾,在1940年5月10日,被國王喬治六世批准成為英國首相,這本來是一場政治博弈的結果。張伯倫的綏靖政策已經破產,政府迫切需要一個人來統一兩黨,應對現在紛亂的政治形勢。而丘吉爾,似乎只是一個臨時的替罪羊。從他以前的政績來說,在一戰中,因為達達尼爾海峽之戰導致2萬多英軍喪生而備受指責;而他暴躁的性格和生活上的壞習慣也使他難以被同聊,甚至國王所接受。現在他成為首相,不但要統一兩黨的思想,得到國王的信任,而且要帶領英國在戰爭中倖存下來。這個時刻,不但是他自己的至暗時刻,也是整個國家,民族的至暗時刻。

這時候的大英帝國,已經垂垂老矣,海外殖民地鞭長莫及,本土的陸軍大部分在法國與德國人作戰,而且隨後不久,就被擊潰,撤退到敦刻爾克,卻沒有人能救他們回來。而此時的張伯倫,還有外長哈利法克斯對德國依然抱有幻想,希望藉助墨索里尼進行和談。而德國法西斯,已經消滅了丹麥,比利時,此時正雄心勃勃將法國征服。

那麼,此時的英國是戰是和?

這讓我想到了兩千多年前的「赤壁之戰」。那時候曹操剛剛滅了西涼馬騰,冀州袁紹,徐州呂布,荊州劉表,正是所向披靡之時。而東吳孫權,僅能憑藉長江天塹。這時候孫劉聯合能否形成?孫權是戰是和?和,可以讓自己家族免於滅門,百姓免於生靈塗炭。這似乎是一個「政治正確」的決定。作為主公的幕僚張昭,選擇「和」,似乎是一個風險最小的選擇。最多被滅門的就是孫權一家,或者僅僅是孫權一個人而已,其他人則會平安無事,甚至連官職都可以保留,沒準陞官也說不定。

到了現代的英國,同樣的道理,如果與德國媾和,不但本國人民不必死,自己也可以明哲保身,因為誰也負擔不起因為戰爭失敗而帶來的責任,他們只是國王手下的政客而已,最多國王流亡到加拿大去嘛,其他人都可以活的好好的。

就算是現代的中國,在二戰期間,其實同樣存在這這兩種思想,同意「和」的人正如汪精衛。因為在中國人看來,屈服於強者,只不過換了一個朝代而已,老百姓該幹嘛還是幹嘛,不用流那麼多血,為什麼要流那麼多血?幾百年後,以漢族人的規模,絕對可以把外族人都「同化」過來,最後都變成統一的民族大家庭。我為什麼還要選擇「戰」?

尤其是現在,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強敵來了,我投降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沒有人有權力讓你去死。所以你大可不必「站著死」,因為沒人會嘲笑你「跪著生」。所以現在應該已經沒有這樣的人了吧?

但是人為什麼要選擇「戰」?

同樣在這個時期,也有一部電影選擇了這個歷史時期,這就是諾蘭導演的《敦刻爾克》。這位好萊塢的大導演,選擇了一個特別的視角,完整地闡述了剛才我所敘述的現代人,尤其是現代美國人的價值觀。這部電影,其實就是一部講述如何做逃兵的電影。因為,他認為,無論你做了何種行為,只要你活著就是好的。當然,這部電影,也的確描寫了一些不考慮自己的生死,為了他人而做出巨大奉獻和犧牲的人,但他們絕對不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主題還是那個被戰爭嚇怕了的飛行員,還有兩個為了逃命什麼事情都做得出的士兵。他的觀點,非常「正確」,就是,戰爭是可怕的,所以因為戰爭而帶來的恐懼是非常正常的,那麼他們因此而做出的任何行為都是可以被原諒的。

他認為他在表述的是人性,而我不是這樣認為。我認為他所要嘗試表達的是人的動物性,而不是真正的人性。因為動物的一生,沒有「至暗時刻」。動物的一生,只有慾望沒有得到滿足,和慾望得到了滿足的時刻。而人不是。

一個人,可以豐衣足食,但是他卻想到了那些缺衣少食的人,可以為哪些人而奮鬥乃至奉獻。一個人,可以為了一種精神和信念,而奮鬥乃至奉獻。

動物因為害怕,可以跑,可以哭,而人不會。動物因為喜歡和需求,可以去要,去索取,而人不會。這就是人與動物的區別。

當然諾蘭的電影也不是一無是處,這個我後面再講。我們現在依然回到這部《至暗時刻》。

丘吉爾也是普通的人,也會害怕,也會猶豫,也會想到屈服。當他看到40萬英法聯軍龜縮在敦刻爾克的沙灘上回不來的時候,他不得不躲到一個小黑屋裡給美國總統打電話,卑躬屈膝地想得到美國人的援助。他希望美國人可以把英國購買的40架飛機用美國軍艦送過來,可是美國總統很和善地給了丘吉爾一個耳光,因為美國已經簽署了「中立法案」,不能這樣送。但是為了表示美國人的「誠意」,他們可以把飛機運送到距離加拿大的邊境1公里的地方,丘吉爾可以用馬車把飛機拉過邊境。這時候他沉默了。

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用辭職來要挾丘吉爾,如果不和談就辭職。丘吉爾用顫抖的口氣說,我能夠接受德國允許英國保留獨立的條件,當然,他又補充道:當然我認為希特勒不會答應。他甚至每次進入戰時內閣的作戰室的時候,都要先從門上的小窗口往裡看一看,鼓足勇氣才能推開那扇門。

沒錯,他也是人,也有動物性的一面。所以他也會害怕,也會想要逃避,也有快要崩潰的時候。但是人只之所以被稱為人,他的內心一定要有一種力量,讓他戰勝這一切。

所以,他帶著他的女秘書來到作戰室,給她講英國所面臨的一切。所以他一個人走入地下鐵,去看看他的人民,他需要他的人民給予他力量和信心。而這正是人民所能給他的。

當他離開地鐵的車廂,一步一個台階走向國會大廈的時候,他本來非常蹣跚的腳步,逐漸變得愈發堅定。

人為什麼而戰?

為了自己的民族,為了自己的歷史,為了自己的榮譽,為了正義。在強大的敵人面前,在已經沒有了退路的時候,你已經別無選擇。要麼像動物一樣任人宰割,要麼成為一個戰士,哪怕倒在血泊之中,你也會覺得這是值得的。

並不是說你有了信心,就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就一定能夠獲得成功。其中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就拿英國後來的境況來說,更加是步履艱難。1940年8月,德國空軍開始空襲倫敦,德國先後投入了1200多架轟炸機和800多架戰鬥機,3倍於英國空軍。以至於丘吉爾在後來的「不列顛演說」中說道:在人類戰爭歷史上,從來沒有這麼少的人為這麼多的人做出過這麼大的貢獻。在非洲戰場,不用說,沙漠之狐隆美爾在1941年把英軍打得差點退出非洲,直到後來蒙哥馬利接任才有所緩解。在東南亞,1942年12月8日,日軍在偷襲珍珠港以後,開始入侵泰國,馬來亞,新加坡和香港,隨後又佔領了緬甸,菲律賓(美)與荷屬東印度,雖然最後止步於印度,但是英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已經損失殆盡。直到1945年5月歐洲戰場勝利,才算是真正的勝利,而這期間所遇到的困難與挫折,相信無數的記錄資料都可以說明。

但是早在1940年的5月,你如何就能認為自己一定會勝利?丘吉爾那個著名的「V」字手勢在後人看來代表著強大的信心與堅定的決心。而這信心又是從何而來?誰都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誰也不是穿越時空而來的,為什麼他就有信心?他所面臨的外界壓力和內心的掙扎又有誰能知道?

而這就是他與一般人所不同的地方。這也就是人與動物所不同的地方。

我們其實可以把《敦刻爾克》和《至暗時刻》這兩部電影一起看,就能大概了解兩位導演各自的意圖,以及人性的光輝與陰暗。

從敦克爾克戰場上來說,這30萬人已經是經歷了各種挫折和失敗,他們的至暗時刻已經來到。但是他們唯一能選擇的就是被動物性所驅使,力所能及地逃命。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麻痹自己,不必考慮人性,道德的問題,只要活著就是成功。而在海峽對岸的英國本土,大家也面臨著自己的至暗時刻,要明哲保身,寄希望於希特勒的憐憫,只要不打仗,怎麼著都行。

但是英國人民,至少沒有到應該被滅亡的時候,這個孤島上的民族,至少還有一些血性,而丘吉爾就是這個準備帶領大家從黑暗走向光明的人。因為他看到了他的人民所需要的,而他又具備他的人民所缺少的。所以,通過他的嘴,說了出來:

這次戰役儘管我們失利,但我們決不投降,決不屈服,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戰鬥,我們將在海洋上戰鬥,我們將充滿信心在空中戰鬥!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上戰鬥!在敵人登陸地點作戰!在田野和街頭作戰!在山區作戰!我們任何時候都不會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敵人佔領,並陷於飢餓之中,我們的由英國艦隊武裝和保護的海外帝國也將繼續戰鬥,直到新世界在神認為恰當的時候,拿出它所有的力量來拯救和解放這箇舊世界。

無論你曾經是一個怎樣的人:一個只求保全自己的政客,一個在海灘上逃命的士兵,還是在倫敦街頭的一個工人,只要你聽到這樣的話,就像是在黑暗中見到了光明,你的至暗時刻從此就會結束。因為你發現,並不是你一個人在戰鬥。無論我們之前曾經怎樣懦弱,彷徨,或做過怎樣的錯事,從此以後,我們都會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未來雖然並不平坦,未來可能依舊黑暗,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在一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鬥。

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就會遇到你一生中的「至暗時刻」。如何去面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我寧願相信,人之所以被稱為人,是因為人的精神,人的勇氣。追尋你所要追尋的,盡你所能。

沒有最終的成功,沒有致命的失敗,最可貴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丘吉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珊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朴槿惠或被監禁30年,她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TAG:靜珊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