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理想化的非洲自主與流散的美國非裔現實:《黑豹》中忽視的激進歷史

理想化的非洲自主與流散的美國非裔現實:《黑豹》中忽視的激進歷史

原標題:理想化的非洲自主與流散的美國非裔現實:《黑豹》中忽視的激進歷史



在非洲大陸上,一個外界無法探測到的、具體位置不明的地方,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國家瓦坎達。和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學校霍格沃茨一樣,它也存在於現實之中,感知之外——如果不是其中一員,外人是無法看到它的。和霍格沃茨被魔法保護令不會魔法的人無法接近一樣,瓦坎達由於擁有豐富的外星金屬礦藏,發展出了領先世界的科技,他們用科技建立屏障,將自己隱藏起來。因此,瓦坎達成為了非洲大陸上唯一一個絲毫未受殖民歷史影響的國家。而在世界上其他人看起來(電影中多次出現聯合國的場景),瓦坎達是非洲最窮困貧瘠的地方之一。


瓦坎達由於擁有豐富的外星金屬礦藏,


發展出了領先世界的科技


這是電影《黑豹》中大部分故事發生的地方。作為漫畫改編電影中的幻想,瓦坎達這個國家不僅在《黑豹》的故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被寄託了更加豐富的含義:作為唯一一個沒有殖民歷史影響的非洲國家,瓦坎達的形象代表著一種烏托邦——這是一種建立在幻想的歷史上的對於當下的重新想像。瓦坎達和很多現實中的非洲國家一樣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它代表了非洲國家可能的發展潛力,這是由於殖民歷史而不曾發生也不會發生的一種可能。《紐約客》的作者Jelani Cobb因此將其稱為「救贖性的反神話」。

視 覺


主流文化的非洲想像


在電影中,這種重寫非洲殖民歷史的烏托邦幻想,由一種泛非洲的非洲未來主義視覺元素表現。一個令美國觀眾稱讚的細節是電影中所有黑人女性的頭髮都是自然髮型(natural hair,指沒有經過拉直處理的自然捲髮),而在殖民歷史和文化審美的影響下,黑人女性的自然捲髮和捲髮髮型常常被認為不好看,或者不夠「職業」或「正式」——近幾年與此有關的爭議便有美國女星贊達亞(Zendaya)2015年以捲髮長辮的形象出席奧斯卡頒獎典禮,在奧斯卡的歷史上是第一次,並引發了很大的爭議,連2016年的美國體操奧運冠軍西蒙·拜爾斯(Simone Biles)也被一些批評者認為髮型不妥。1960年代開始,「黑人美麗」(Black is Beautiful)運動從美國發起,傳播到南非等其他深受殖民影響的國家,呼籲各個種族的人們認可黑皮膚、黑眼睛和自然捲髮的美,而不要以白皮膚、藍眼睛和淺色直發為唯一的審美觀。在這種文化背景下,《黑豹》中的黑人女性都保持自然捲髮,並非小事。



電影中所有黑人女性的頭髮都是自然髮型

另一方面,《黑豹》中泛非洲的視覺元素也被一些人批評為雜糅的美國想像。《華盛頓郵報》的迦納裔美國記者Karen Attiah與肯亞記者Larry Madowo討論了非洲觀眾對於《黑豹》的觀感,Madowo立即指出:「裡面的口音亂七八糟!他們希望能夠基於南非的科薩語(Xhosa)來講話,但有的人聽起來像奈及利亞口音,有的人聽起來像烏干達人。」並且,瓦坎達人的服飾也是東拉西扯——從迦納的花紋到祖魯的頭巾,彷彿我們中國觀眾在美國電影中看到的「東方元素」的胡亂搭配一般。Madowo總結說:「至少可以說在電影中,瓦坎達是對非洲文化的一種模仿,歸根結底仍是外人想像的非洲文化。」



瓦坎達是對非洲文化的一種模仿,歸根結底仍是外人想像的非洲文化


肯亞記者Patrick Gathara也在他的文章中批評《黑豹》中的瓦坎達遠非烏托邦,而與美國對於非洲的一貫想像差別不大。例如,瓦坎達擁有超乎想像的高科技,但仍是以部落為組織方式的社會政治結構,並且權力交替只能靠武力政變來完成。就連他們的高科技,也必須由近乎奇蹟的「流星墜落」來解釋,暗示著在美國主流文化的想像中,非洲國家再發達也無法不依靠外力,並且不可能發展出更加和平與穩定的政治文化。


反思

對激進歷史的選擇性忽視


雖然大部分故事都發生在瓦坎達,電影敘事開始的地方卻是美國加州奧克蘭——這正是美國歷史上黑豹黨成立的地方。黑豹黨活躍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一個黑人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團體。漫畫《黑豹》與黑豹黨雖然名稱只是湊巧相同,但都來自於美國民權運動催生的美國黑人的政治意識與對未來的激進想像。黑豹黨有著激進的政治綱領,認為美國的政治和社會制度從根本上無法實現種族平等和所有人都不受壓迫的平等社會,而必須聯合世界上其他共產主義國家一起推動更加根本的改革;在實際運動中,他們一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社群組織、開設免費診所、為兒童提供早餐等具有烏托邦色彩的嘗試,一方面主張黑人更加積極地用武力自衛,用武力對抗警察暴力,並最終以此達到美國黑人的政治自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黑豹黨的政治主張——暴力反抗與跨國界的聯合——也體現在了電影《黑豹》中——但是卻是以超級英雄電影中的反派形象出現的。



電影敘事開始的地方卻是美國加州奧克蘭——這正是美國歷史上的黑豹黨成立的地方。

在電影中,對於瓦坎達在世界其他國家的殖民歷史和種族歧視現狀中應該站什麼樣的位置,主角與反派有著不同的看法,而他們各自的看法,又是源於非洲國家瓦坎達與流散的美國非裔的矛盾,這構成了主角與反派的根本對立。主角"黑豹"特查拉(T"Challa)作為瓦坎達國王,代表著理想化的非洲自主,但是這種自主幾百年來建立在孤立與隱藏之上。反派埃里克·基爾蒙格(Eric Killmonger)是從小在美國加州長大的瓦坎達裔,生活在貧窮與種族歧視的美國現實中,他對於瓦坎達有著複雜的感情。Ebony雜誌的Jessica Bennett 指出:「幾個世紀以來,非裔美國人的整個文化、語言、傳統都被策略性地剝奪,這是美國黑人為了生存而必須承受的痛苦。Michael B. Jordan扮演的埃里克正是象徵了這種文化孤立的苦難,而這種孤立則會導致對於文化傳統的忽視甚至敵視。」他對主角"黑豹"說:"你的祖先在草原上,我的祖先在跨大西洋的運奴船上。"對於流散群體本身的認同和對於壓迫歷史的認同,使得他無法完全認同於沒有壓迫歷史、甚至對壓迫歷史視而不見的瓦坎達;而從小聽到的瓦坎達神話仍然塑造了他,構成了他對自我的理解,因此瓦坎達所代表的烏托邦又令他無法將自己與這裡完全剝離。得知瓦坎達技術先進卻不為人知,對於其他國家的殖民歷史、對於曾經的奴隸制度和現在其他國家中對黑人的種族歧視視而不見,他深感憤怒,希望瓦坎達能夠用先進的武器和技術來支持暴力抵抗。埃里克不願在安全的屏障背後自我保存,他追求的是積極地發動武力對抗。



他對主角"黑豹"說:"你的祖先在草原上,我的祖先在跨大西洋的運奴船上。"


不過,由於商業電影的限制,這一對立並沒有得到深入的,而是很可惜地過早陷入了漫畫改編超級英雄電影的好人與壞人涇渭分明的窠臼。埃里克所追求的武力對抗被強化,武力對抗作為手段所要實現的目的——跨大西洋的非裔人群的聯合和對於種族歧視現狀的武力干涉則被弱化了。在電影中,這再一次成為了簡單的愛與和平戰勝仇恨的簡化劇情,而暴力作為推翻壓迫的結構性暴力和通往烏托邦的手段,則被簡化為仇恨與好鬥。這與美國主流文化對於激進歷史的選擇性忽視是一脈相承的:暴力抵抗要麼被描繪為毫無希望的悲壯,要麼被描繪為純粹的暴力破壞,要麼則是乾脆避而不談。


雖然電影中給出了愛與和平與教育作為取代暴力的解放道路,但如果我們更深入地看待埃里克與其他角色的關係,電影也為埃里克所隱喻的歷史上的通過暴力達成黑人解放的運動提供了一些批判視角。一方面,我們可以認為這是電影為了簡化善惡對立,為了令埃里克的暴力抵抗看上去更加「邪惡」;但另一方面,埃里克所隱喻的歷史暴力,的確有這些令人思索和反思之處。關於埃里克的第一個細節便是他的訓練來自於美國,他從美國那裡學習到如何發動政變和攪亂當地社會。這樣,埃里克的「全世界黑人聯合起來」的暴力反抗與來自於美國的通過政變奪權在電影中結合了起來,同時象徵了被壓迫者與壓迫者,為他的暴力計劃增添了複雜的層面。


細節


黑人解放運動對女權主義的敵意


另一個電影中十分引人注意的細節是黑人女性對於埃里克的抵抗——並且是以暴力抵抗。埃里克從一開始便不斷殺掉或暴力威脅身邊的黑人女性來達成目的。Karen Attiah在另一篇文章中指出:「埃里克·基爾蒙格和他的帝國主義願景中,最為悲劇和駭人的一面便是他毫不猶豫地犧牲黑人女性。」1977年黑人女權主義的重要文獻《康比河公社宣言》(Combahee River Collective Statement)中,作者們集中討論了黑人解放運動中對於女權主義的敵意和對於黑人女性的進一步壓迫。黑人解放運動中的很多人——包括男性和女性——都認為女權主義會分裂解放運動的陣營、轉移重點,甚至挑起黑人男性與女性的內部鬥爭,從而消解運動的力量。而康比河公社的作者們則認為,對於性別壓迫毫無反思、建立在壓迫女性基礎上的解放並不是真正的解放,也不可能達成,而黑人女性對於壓迫的實際體驗使得她們能夠從自身經驗出發,對壓迫結構有更深更豐富的理解。然而,她們不斷地被要求為了運動的團結而做出犧牲,這才是對於解放運動的傷害。在《黑豹》中,埃里克所象徵的便是這樣一種片面的暴力抵抗。在通過暴力政變而奪權的瓦坎達父權政體中,埃里克對於暴力抵抗的追求是無視身邊女性,甚至是在自己需要的時候可以犧牲身邊的女性。有意思的是,在電影中,女性也呈現了另一種暴力的可能性。國王衛隊隊長Okoye所帶領的全女性衛隊可能是觀眾們對於電影中的打戲最深的印象之一。Okoye從無條件保衛國王(奪權的國王也必須保衛)到在兩位國王間做出選擇,她的抵抗也是以暴力的形式達成的。



在電影中,女性也呈現了另一種暴力的可能性


作為一部並沒有脫離商業片套路的美國大片,《黑豹》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都十分明顯,然而它仍然顯示出了主創人員對於非裔身份與暴力抵抗及其歷史的一些認識,以及對於這些問題的複雜層面的一些探索。因此,對於美國非裔人群的歷史的了解,以及對於殖民歷史和文化的了解,也會豐富我們對於這部電影的觀感。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撰文:馬景超,編輯:小樹,傅適野,未經「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權不得轉載。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文化 的精彩文章:

「你的生活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
當遊戲越來越「輕」:蛙出遠門了,無聊的我們留在原地

TAG:界面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