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名」升職記,95後求職歷程

全「名」升職記,95後求職歷程

春節過後,各大企業招聘旺季就開始了。「百萬OFFER」「人工智慧前沿工作」「區塊鏈金融」各種名企大佬借著這股風準備多招些人才進來。

各類求職網站借勢,紛紛推出內推平台、求職課程、高效求職群、大咖直播問答這類內容,讓不管社招、校招的求職者們更加焦慮了,生怕錯過「春後翻身」的這輛快車。

前兩天面深圳某互聯網公司營銷崗,一踏進公司接待就給掛了個牌,上面寫著候選人,讓我一旁等著,浩浩蕩蕩100多名求職者。有名企跳名企,也有像我這樣初創企業的面試。

複試到最後一輪,等待時問了旁邊的競爭者,他說我都面了好多家了,只是想賺錢討生活而已,怎麼那麼難。

結果面試官問他有沒有用過產品、對方說沒有、自己的職業規劃、對方也並未清晰的說出,優劣勢也並不能很好的闡述。所以我大概也能猜到他一直面不到合適崗位的部分原因了。

所以這篇文章分享一些,近期關於找工作的心得。

職業規劃

很多同學做職業規劃,會不自覺把拉長戰線10年,20年。

第一種 「杜拉拉式」職業規劃

第二種 「產品周期式」職業規劃

其實規劃最應該避免的就是計劃性和規定性,因為你不知道市場、行業、自己的思想會變化的速度有多快,也許你看看3年後的想法,可能又會不一樣。

假設以創業為目的話,簡大海的想法是,以自己技能盤為地圖去補技能點。

把目標縮小到3年,再到1年。

比如1年內成為營銷主管,這樣比較能明確了和拆解了,根據不同情況可以靈活變動。

確定崗位

很多跨行的同學顧慮,沒經驗。跨領域主要拆解為業務跨行和技能跨行。

比方說像之前做項目的時候,主要負責後端支持性的工作,轉崗的話,先去招聘網去搜索想要的崗位。

(市場端的拆解)

如:某企業商務渠道崗位職責

依據公司業務發展戰略規劃,開擴AR業務場景及商戶渠道;

結合平台發展需求,針對商家群體特徵進行運營管理,結合市場及產品資源,制定有效的商家運營及銷售機制;

協助完成公司下達的銷售任務和各項銷售指標;

協助公司項目的市場推廣、品牌、活動等方面的具體方向和營銷方案實施;

負責協同營銷人員進行市場調研、行業分析研究(行業調研/消費者研究/媒體投放/市場佔有率/競品調查數據)、及應對策略制定、協助收集整理相關客戶資料,掌握政策、市場、行業和公司業務動態,輸出報告供公司決策。

結合自己性格去做技能拆解和匹配,互聯網人看中的是工作內容,行業沒必要糾結。

面試表現

除了基本的簡歷和作品準備後

1.從各個渠道了解到該公司的情況(天眼查)

了解這家公司產品是以什麼方式來切入市場,競品是什麼?團隊情況如何?其實這些都是你在面試聊天的過程中就可以收集到的,同時多聽聽看的想法和思路,是不是想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

2.展現自己

用人單位看重的是,你能帶來的價值。比如前公司所積累的東西(成績、資源)

你可以從兩個層面陳述過往經歷

業務層面

在上家公司所負責的工作,主要的職責。但表達時也需要著重說明。

例子:

A:負責團隊組建與日常管理

B:在項目1中組建6人業務團隊,此團隊的組織架構為教學,研發,市場。每周進行課程量與教學轉化量的KPI考核。

A、B的陳述都是同樣的內容,但B更具體,更能夠讓傾聽者知道你的工作內容並且會構思「怎麼做到的?」

技能層面

直接說明你的技能點,能做什麼事就可以了。

例子:

可獨立開發區域渠道、組建業務團隊、開展業務(拓展與談判能力)

編寫新媒體文案(文案能力).....

面試後復盤

每一次交流都需要自省復盤,抽出上帝視角來回憶這場面試,因為大多情況下自己並不能找到自身的不足,需要別人去發現,別人的建議可以更好的自我迭代。

其實,面試只是個技巧,打鐵還是要自身硬。

你在選擇公司、Leader的同時,他們也在選擇你。

「Make your boss a winner」

若人和事都是你喜歡的,你就把這種心態在實際工作中做到就可以了。

小插曲

一、某營銷Leader的幫助

有次面完營銷崗的隔天,該Leader私下和我說「你的簡歷我認為有哪幾個地方可以提升」

(部分內容展示)

社會環境的變化,人才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最後送給不管是身在這場混戰的用人單位或求職者們一句話。(包括我自己)

討生活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近期求職營銷+渠道複合崗

若感興趣,添加微信回復簡歷+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大海 的精彩文章:

TAG:簡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