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00餘首詩文為我打Call,憑什麼就入不了你們的法眼?

400餘首詩文為我打Call,憑什麼就入不了你們的法眼?

到黃鶴樓,武漢人總會露出難以理解的微笑。

本地人不去黃鶴樓,成了相互之間約定的一種默契,彷彿支付80塊跨過景區閘機,就被定義成了不清白的外碼。

而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外碼,我對黃鶴樓的認知也是從李白和白居易的詩開始,童年的我覺得那是一個神聖且遙不可及的地方。

後來工作來武漢,職場新人手頭拮据,始終沒捨得花幾十塊去感受一下黃鶴樓的壯美。後來,在被武漢朋友的洗腦之下,我也單方面的把黃鶴樓定義成了一個不值得去的景點。

只是每次路過黃鶴樓,始終會忍不住拿出手機遠遠的拍上一張,糾結幾分鐘之後離開。倒不是因為捨不得80塊的門票,只是剛到武漢對黃鶴樓的那種憧憬之情,已經被周遭人的態度消磨不見了。

黃鶴樓到底值不值得去,其實這是一個非常主觀的問題。

許多武漢土著,小時候春遊或者陪爸媽,已經去過無數次黃鶴樓,等到了有自主選擇權的年紀,自然會將一個如「家常菜」的東西排除在「有趣」之外。

就算沒去過的武漢人,黃鶴樓也是存在於身邊的一個東西,它不神聖、不遙遠、不遙不可及,隨時想去,觸手可及。

所以外地人對武漢一個景點的憧憬與認知,與本地人相差甚遠。

對於外地遊客來說,它是否真的有遊覽價值,能夠值回票價,土著間口耳相傳意見並沒有太大參考啊價值。

我們決定用鏡頭呈現我們遊覽黃鶴樓園區的過程,讓沒去過黃鶴樓的你,能真切的感受到這個經常路過的著名景點,裡面的萬象乾坤。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黃鶴樓,於1981年重建至今,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此前它已經經歷過了無數次重建、翻修,早已不是李白筆下「黃鶴一去不復返」的那個原型,但厚重的歷史以及所傳達的傳統文化,依舊使它成為武漢意象化的寄託

曾經我也以為黃鶴樓景區只包含黃鶴樓這一部分,作為一個持家男孩,同樣也覺得不太划算。但直到我真正買票進入景區,才知道這張門票包含了黃鶴樓、岳飛廣場、白雲閣、擱筆亭、鵝池……..超多景點,黃鶴樓只是這個園區的一部分。

單就個人體驗而言,80元的價格,能夠觀光消磨一下午,完全值回票價!

從黃鶴樓景區西門進入,最先到達的景區是「岳飛廣場」,沿途雖是公園式的風景,但在鬧市中有一塊踏青散步的地方,走起來也是神清氣爽,到達岳飛廣場視野已非常好,望著山下車水馬龍,有種繁中取靜的安穩感。

茂密翠柏叢中,是一蹲岳飛銅雕,整座銅雕像凈高6.3米,重16噸,塑像耗銅14噸多,堪稱宏偉!岳飛廣場由岳飛銅雕、岳武穆遺像亭、岳飛功德坊組成。岳飛銅雕刻畫的是一個扶鞍勒馬、一臉憂憤的將軍模樣,非常雄偉。

銅雕背後,是一座長達25.6米的青石浮雕,浮雕上鐫刻有岳飛書《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手跡,銅雕旁邊還矗立有很大一塊岳飛手跡「還我河山」的石刻。

沿著這條幽靜的小路閑步前進,雖是早春,但沿途春意早已爭先綻放。路邊參天大樹的品種叫「朴樹」,孤陋寡聞的我們笑了好久,想尋找有沒有許巍。穿過小路一座座青石雕砌而成的牌樓,就遇見了古樸氣派的白雲閣。

白雲閣曾是黃鶴樓南樓的別稱,仿唐式建築的外觀靈氣秀美,但最讓人稱讚的,是它在景區所處的地理位置,在這裡極目遠眺,黃鶴樓、長江、蛇山,一覽無餘。

觀賞完白雲閣,黃鶴樓已赫然眼前,這個角度望去,不難有驚艷之感,樓頂的葫蘆,好似高僧坐禪,琉璃飛檐恰如黃鶴展翅,大氣輝煌。

白雲閣與黃鶴樓之間,還有一處可以駐足停留的景點,它就是千年吉祥鍾和古銅頂。古銅頂是清代時期黃鶴樓的樓頂,採用青銅製作而成,也是光緒年間,清代黃鶴樓火焚後的唯一遺物。

千年吉祥鍾,想必大多數年輕人對它沒有興趣,但在特殊的假日期間,這裡可是人聲鼎沸,不管有沒有某種信仰,花上30塊錢,為自己以及家人朋友祈福,也算是個吉祥的兆頭。

敲完吉祥鍾,就要進入主角黃鶴樓了,到達樓下後,整個古香古色的建築,代入感十分強烈。恰逢周邊桃花盛放,雖說現在的黃鶴樓是依照清代黃鶴樓重建,但作為建築盲,覺得頗有大唐風範。

黃鶴樓一樓大廳,相信很多人都有一種「撥開雲霧」的感覺,原來黃鶴樓里長這樣的啊。

一層正面牆壁是一幅以「白雲黃鶴」為主題的巨大陶瓷壁畫,由一塊塊陶瓷拼湊而成,寬敞的空間配合誇張的空間,進來的一瞬間真有種震撼的感覺。

在這裡打卡留下遊客照,才真的有種到了黃鶴樓的感覺吧。

一樓不需要停留太久,觀賞一會壁畫,就隨人流開始攀登黃鶴樓,總共五層,像我這種長期不運動的小肥仔,爬起來也毫無壓力。

二樓主要以黃鶴樓建築歷史為主,在這裡,展示著唐、宋、元、明、清及現代黃鶴樓模型,感受每個朝代間建築的演變與不同。也能感受到,現在我們所在的黃鶴樓,是一個千年傳承的建築結晶。

三樓以歷代詩詞文化為主題,壁畫展示著13位唐宋時期的文化名人,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大廳周圍展示著這些名人的詩詞。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老師在現場講解諸位歷史人物的故事,有種穿越回語文課堂的錯覺。

四樓以傳統文化為核心,展示陳列著仿古雕花隔扇以及紅木屏風,還可以在這體驗書法,自己完成後由工作人員蓋上黃鶴樓專屬印章,只是斑馬君的丑字,識趣的繞過了:)

終於登頂了,這裡是第五層,以壁畫為主,體現永恆的主題。長江源流、三峽風光、廬山奇景…壁畫因年代久遠,有些許殘破的感覺,也正是因為這樣,能看到不同的滄桑。

不如走廊,你會發現這絕對是欣賞武漢城市風景最佳的點,環顧四周,武漢三鎮都能一覽無餘,找個能見度高的天氣再來,絕對能拍出武漢最美的大片。

不要以為逛完黃鶴樓就玩咯?整個景區的遊覽遠遠不止前面提到的那些。

像為紀念「李白擱筆」這段千古佳話而修建的擱筆亭。

紫薇苑,內有20多顆樹齡300-500年的紫薇樹。

毛浙東詞亭

王羲之養過鵝的鵝池,以江南園林的方式呈現,古樸典雅,也是景區內必去的一個地方。

還有這1343年建造於元代黃鶴樓故址前的黃鵠磯頭,1955年遷至於此的勝像寶塔。塔型屬於佛教密宗佛塔,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於它的外形輪廓酷似燈籠,又有三國時諸葛亮在此燃燈為關羽水軍導航的傳說,曾被誤封「孔明燈」的稱號。

而且,黃鶴樓景區內真的有鶴,不僅僅只有雕像。可以說,黃鶴樓景區遊覽一整天完全沒有問題。

當然,進園的方式以及遊覽路線有多種選擇,斑馬君個人的感覺,整個園區無論是規劃,還是風景,都值得一去。

特別是踏青、一家人出遊,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而單就黃鶴樓而言,其作為武漢地標,以及它千年的歷史,都讓我覺得不虛此行。

這個時代,跟風黑,跟風碰都太常見了。無論什麼地方,只有自己去感受,去觸摸,才能體會到每個事物傳達的力量。

下次有外地的朋友問我黃鶴樓值不值得去,相信我會有不同的答案。

文:洋洋

圖:Roy

- END -

近期推薦

Contact Us

Join Us

明天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O斑馬 的精彩文章:

繁忙的CBD里,竟還藏匿著仙女教母的王國!
接了一份超酷的工作,探了一些平時難得一去的館子

TAG:GO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