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完這份互聯網跳槽季指南,可以多拿10個offer

看完這份互聯網跳槽季指南,可以多拿10個offer

今年春天的跳槽季,來得比以往更早一些,大年初七回公司的第一天,我就看到前台妹子在接待求職者面試了,也看到人事部妹子在幫新同事辦理入職。

這說明3月還沒到,跳槽入職高峰就已經來了,現在3月初了,還沒著手看機會的其實已經有些晚了。不過沒關係,我跟不少人交流過這件事,結合一些自己的體會與觀察,總結了一些求職跳槽過程中可以優化的點,希望能幫助有需要的朋友提高offer命中率。

因為現在和未來,我都打算在互聯網行業發展,這裡的建議主要針對互聯網行業的求職,其他行業其實也可以參考甚至照搬,因為招聘的邏輯都是一樣的。

投遞前

1、注重簡歷的用戶體驗

寫簡歷的基本法大家應該都知道啦,比如盡量使用數據呈現工作結果、自我介紹少寫假大空、無關緊要的信息不需要寫出來、該對齊的對齊、盡量控制在一頁等等。

但如果你是一個互聯網人,簡歷的可讀性、美觀度就非常重要了!

因為除了做技術、寫代碼的,其餘每個崗位(產品、運營、設計)都要在工作中深入了解用戶體驗,這樣才能做出用戶不反感的東西,所以簡歷中當然要體現出這一點。甚至設計師們的簡歷還需要自己親自設計,用比較別緻精美的版面,來輔助證明自己的設計能力。

下面是簡歷的Before、After:

其實修改前的兩份簡歷也算說得過去了,不空曠、不冗餘、不醜陋。但是HR分配給每封簡歷的時間只有十幾秒,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抓住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的眼睛舒服,是很關鍵的。

才一分鐘不到,他們就拒絕了我

如何才能使一封簡歷看起來清晰、美觀、可讀性強?修改後的簡歷,做到了以下幾點:

給簡歷版面分區,不同類型的內容放在不同區域里,整潔乾淨;

尊重人的閱讀習慣,從左往右且從上到下,把你認為重要的信息放在左上方;

合理使用顏色、小圖標、圖形等元素,使版面具有基本的設計感;

字型大小控制在4種以內、使用微軟雅黑等不土氣的字體;

留白不多不少;

投遞中

2、不斷優化簡歷、準備多版本簡歷

按照模板寫好簡歷之後,不必著急投遞,簡歷的用詞和語句上一定還有優化的空間,每字每句都值得推敲。

工作經歷部分,是以經手的項目來做分類,還是用崗位內容來做區分?自我介紹怎麼寫,才能既不會誇張得過分又不會低調地像沒寫一樣?

投簡歷並不是一份走天下,每個崗位的工作內容都有差異,簡歷也要看對方的需求做出相應的調整。當然也不必一味地迎合,不然人家要求什麼,你就寫你會什麼,正常人應該都能看得出來這種簡歷有水分。

3、 內推、獵頭挖人>自己投遞

這個不多解釋了,內推和獵頭資源要靠自己平時積累,臨時抱佛腳是沒什麼效果的。

自己投遞其實也分兩種方式:郵箱發送簡歷、求職平台投遞。

郵箱發送簡歷的優勢是:可以根據不同公司不同業務部門調整簡歷。但是HR收郵件可能比較累,現在招聘平台的用戶體驗都做得不錯,不知道HR們是更喜歡用第三方平台還是更喜歡郵箱。

面試前

4、面試排練:自己給自己出面試題

面試就像一場不知道具體科目也沒有範圍的考試,你不知道你面對的是怎樣一個職業出身、怎樣性格的人。對方想到的問題你要準備,對方沒想到的你也要準備,簡歷上寫了的要講得通,沒寫的也要講得通。

我列舉了一些常見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為什麼有換工作的想法?

你是怎樣理解這個崗位的?

你認為自己的價值在哪裡?

你為什麼想要轉行/換領域/換崗位?

你工作中最突出的部分或項目是什麼?

簡歷里提到的這項內容,每天需要花多久完成?

遇到XXX問題的時候,你都怎麼解決?

XXX方案有沒有準備過plan B?

你都如何做數據分析的?哪些是關鍵指標?

如何提高XX指標的轉化率?

你日常工作要和哪些崗位對接合作?

平常看什麼書/專欄?

……

總之,一個思路:所有面試官可能問到、想到的問題,你都要提前準備好答案

有些面試官氣場強大(自視甚高),喜歡用質疑的語氣來面試,如果準備不充分,很容易被對方問得發揮失常。

什麼叫準備充分?

上面那些問題,準備個一兩百道都不要嫌多,有的問題還可以換幾種說法回答,保證無論哪種角度,你的答案都能邏輯清晰、沒有漏洞。

做完這些,可以找家人假裝成面試官來和你練習,如果能找跟你是同行的朋友那是最好的,這樣的模擬會更真實。實在不行,那就自己跟自己演對手戲吧……這事我也干過。

入職前

5、多方打聽新東家

現在職場社交的APP和招聘APP都有關於公司企業的討論,可以作為參考,如果認識在裡面工作的人就更好了。

結語

跳槽是件大事,一份工作少則一兩年,多則不止三五年,一份工作完全可以決定你人生軌跡的走向。所以,這件事怎麼重視都不為過。

上文里提到的每一項,都非常非常耗時耗神,我承認,我現在也做不到。但是也許你能感覺出來,現在的人才競爭太激烈了,最好的應對方法是:把看機會的時間拉長到三個月至半年,並且隨時關注招聘市場、行業動向

下篇預告:互聯網行業招聘的一些變化。

也許還有:還有關於轉行的話題(尤其是建築轉到互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奇安妮 的精彩文章:

TAG:神奇安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