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看王維是如何把送別詩寫成勵志詩的?

看王維是如何把送別詩寫成勵志詩的?

在唐人的送別詩中,寫出大氣魄,又最終以高格調勸勉結束的勵志型詩作經典,當屬王維(王維的個人介紹見上一篇文章)的《送梓州李使君》,那一年,王維的朋友李使君要去梓州任職,送別之時,王維寫了一首詩給他,全詩如下: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一般人寫送別詩,都從眼前景物入手,比如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再比如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盧綸的「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等等,這些都是把眼前的景物代入送別的情緒之中,而王維的這一首,不提眼前景物,卻從朋友要去的目的地(蜀地梓州)景色寫起。詩人聯想中的蜀地景色是什麼樣呢?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首聯「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千山萬壑遠遠近近都是參天大樹,樹林之間時時有杜鵑聲傳來,兩句互文見義,極有氣勢!如果有到過深山樹林里的經歷,聽完這兩句既有畫面,又有聲音的兩句,大多都會回想起當時的景色,由此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詩人像是在畫一幅畫,先大筆重墨,勾勒出山川丘壑,再點綴出樹木花草。詩人兼畫家緊接著寫的畫的仍然是蜀地景色,不過不再寫大筆重彩處,而是開始拿起小筆從細微處著墨了,頷聯「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一夜透雨下過,遠遠望去,山間的瀑布像是從樹梢上掛下一樣。樹杪(miǎo):樹梢。此句的「樹」承接了首句的「樹」字,前兩聯四句又以數詞「萬」、「千」、「一」、「百」四詞相連,一瀉而下,給人氣息連貫、層次分明之感。這兩聯畫面感強、意境幽美,氣勢連貫,層次明晰,詞句亮麗。清代王士禛稱這四句:「興來神來,天然入妙,不可湊泊」,可見「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實在是大詩人的專利。

(詩意書畫作品)

寫完蜀地山、泉、樹、鳥這些自然景色,詩的後半部,詩人把筆轉向了蜀地民情和政事。「漢女輸橦(tong,2聲)木,「梓州是少數民族的聚集之地,屬蜀地,曾立「漢」國,因此,稱「漢女」,「橦木」:梓州特產,花可織布,稱橦布。輸:交納。那裡的婦女按時向官府交納用橦木花織成的布匹;」巴人訟芋田。「巴,古國名,在今中國四川省東部,後人用巴泛指蜀地。巴地產芋,有大量芋田,當地百姓常常因芋田的原因發生訴訟。

「輸橦木」和「訟芋田」的管理和處置恰恰是李使君到了梓州上任後的主要政務,詩人將民生輕鬆地融入通篇風景的詩中,他開始勸勉李使君了。接下來的尾聯,詩人用典言意,「文翁翻教授」:西漢景帝末年,文翁任蜀郡太守,為改變蜀中閉塞、落後的狀況,他從興辦教育入手,培養人才。於是文翁在成都設置學官,創建官學(公立學校)。經文翁倡導,四川學風大興,漸與齊魯之學齊名。而文翁興學,又開創了西漢一代的官學制度。翻:改變,通「反」,指從此轉變。王維以此勉勵李使君,勸他效仿文翁,翻新教化。「不敢倚先賢」,不敢:勸勉意,不能倚仗。先賢當然是指上一句的文翁,上下文意聯在一起:梓州風景民情如此,你去了之後,應當恪盡職事,有所作為,勸勉之意寓於典故之中,委婉又得體。

(文翁)

詩題名送別,但完全不寫離愁別恨,也不作浮泛客套依依不捨之語,卻表現出對於國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關心,其格調高遠遠勝一般送別詩詞,下筆不寫眼前景色,專寫友人去處梓州的風土人情,在唐人送別詩中,這首詩堪稱是一首構思別開生面、格局境界高遠的送別佳作。

(【唐詩閑讀】之16,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小布丁 的精彩文章:

被李白深愛的孟浩然是個怎樣的詩人?
《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為什麼選這一首

TAG:三個小布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