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好雜誌是時代的鏡子,與木下孝浩時代的《popeye》告別

好雜誌是時代的鏡子,與木下孝浩時代的《popeye》告別

原標題:好雜誌是時代的鏡子,與木下孝浩時代的《popeye》告別


DAILY INSPIRATION



好雜誌是時代的鏡子。在紙媒沒落的時代,這句話顯得分外有份量。在每個人只要動一動手指就能閱讀各種信息的今天,一本雜誌仍然忠實記錄著時代的流行和變化,實在是難能可貴。


而日本數一數二的雜誌出版大社Magazine House,至今仍是這些好雜誌的生產地。甚至可以說,比起記錄時代潮流,Magazine House的雜誌創造了流行本身。



聽過這些雜誌的名字你一定會對這個說法服氣:《anan》、《BRUTUS》、《popeye》、《CASA brutus》……1945年就創立的這家出版社,幾乎是日本現代歷史的見證人。


而2018年伊始,Magazine House也許又要創造新歷史了——旗下幾本雜誌的主編進行了大型人事變動,現有的雜誌即將風格一新,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在《popeye》擔任了6年主編的木下孝浩的離任一事。




▲ 《popeye》主編木下孝浩


今年的四月刊是《popeye》主編木下的告別刊,之後的雜誌主編將由現任《CASA brutus》主編的松原亨接手。《popeye》是否會因此而喪失掉木下主編多年來塑造的City Boys精神與高水準的內容,是最令雜誌死忠粉擔心的事情。



▲ 主編木下孝浩的告別刊——2018年4月號「初次見面,東京」

上周《popeye》在社交媒體上發出了木下這期告別刊的封面和預告信息,特輯主題為——「初次見面,東京」。


三四月是日本新學期開始和舉辦畢業典禮的日子,許多年輕人第一次來到東京,《popeye》該特輯可謂十分應景。它也像即將離任的木下留給年輕人的一份禮物:從今天開始享受城市生活和City Boys精神吧!面對即將展開的新生活,呼吸著大城市的空氣,年輕人心中一定會有些忐忑,但對未知充滿希望。


而在這簡短的標題背後,木下正在同他的《popeye》主編生涯告別,明天他將會對誰說一聲,初次見面呢?



Magazine for City Boys



《popeye》是許多東京男生少年時代最初的時尚讀物,人生好品味的基礎。沒有《popeye》就不會有現在的Magazine House,這句話毫不誇張。



▲ 2012年,改版前的《popeye》是這種畫風


《popeye》創刊於1976年,初衷是想為當時的年輕人提供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憑藉獨特的時尚觸覺在1980、90年代的經濟泡沫期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時尚品位。


▲ 從2012年改版後的《popeye》(第782期),到告別刊(852期),主編木下孝浩在任期間一共出版了71期雜誌


然而進入2000年,由於雜誌一味追求高端時尚感而變得像一本時尚單品目錄而非雜誌,銷量人氣都陷入低谷。2012年,曾任《BRUTUS》副主編的木下孝浩接手了狀態低迷的《popeye》,隨後為《popeye》開啟了新的巔峰時代。


什麼是City Boys?


不論外表,紳士禮貌又上進的男生。


木下孝浩接手《popeye》之時,最大膽的改版也許是在2000年代重新詮釋了「City Boys」精神。這裡的「City Boys」來自《popeye》創刊初期雜誌的副標題:「Magazine for the City Boys」。



創刊之初,City Boys指的是美國西海岸的年輕男孩們,《popeye》正是為了介紹西海岸男孩們的生活方式和穿著搭配而誕生的。


數十年後,主編木下將「City Boys」定義為:不論外表,而是紳士禮貌又有上進心的男生。他們所代表的是一種更豐富的精神和生活方式——對流行敏感,追求好品味的生活,同時又輕盈地保持著自己的價值觀。不管年齡幾何身處何處,只要擁有這樣的精神,誰都是硬核的City Boy。


▲ 插畫作者:村井良平


因此你總能在《popeye》里看到各式各樣的城市男孩們:紐約的年輕室內設計師,原宿的三十歲說唱歌手,倫敦的金融系大學生,年過半百的愛爾蘭酒窖主人……


他們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狀態都不同,卻都自在愉快地享受人生,在雜誌里談論著同一個話題。一切身份標籤都被弱化,在雜誌頁面里,人人都是City Boy。






這也許也是《popeye》總能引起讀者共鳴並廣受各年齡層歡迎的原因。剛踏入社會的年輕男孩們可以在此尋找屬於自己的時尚風格和生活方式,而四五十歲的紳士們則依然可以在雜誌里享受大人的好品味並保持年輕的心態。



《popeye》初任主編木滑良久曾說:我們不構築理論,只順應時代。理論會過時,而追逐時代則不會。「City Boys」在四十年前是戰後日本年輕人的模仿對象,如今也依然是城市男孩們的精神標杆。



▲ 1976年發行的,由木滑良久擔任主編的《popeye》創刊號


而沒有落後於時代的秘密,大概源於《popeye》對於時代的敏銳觸覺和一如既往的優秀品位,每一期《popeye》的特輯,都有這本雜誌對於City Boys精神和生活方式最細緻又充滿熱忱的洞察。



▲ 木下接手前的早期《popeye》


《popeye》的誕生秘密


——下班後讓我們在家庭餐館碰頭


《popeye》如今有近百位員工,而改版初期的編輯團隊,只有五個人而已——總編木下孝浩、造型師長谷川昭雄和白山久春,和兩位撰稿人。


▲ Magazine House出版社的玄關


四個人從《BRUTUS》的時代起就跟隨著木下,而其中造型師長谷川昭雄是奠定了新《popeye》風格的重要人物。長谷川曾經師從《popeye》的造型師喜多尾祥之,之後在《BRUTUS》擔任造型設計。


「長谷川知道《popeye》所有的好壞。」木下如此說道:「而且他跟我一樣,強烈地想要把《popeye》變成一本更好的雜誌。」




改版初期,五個人仍然在《BRUTUS》編輯部工作。《popeye》的改版會議通常在結束了《BRUTUS》的工作之後召開。


五個人在家庭餐廳匯合,為了《popeye》的改版企劃聊到天明,攤開筆記本寫寫畫畫,最後在餐桌上決定了新雜誌的概念方向和選題內容。



之後,木下邀請前田晃伸加入,擔任藝術指導負責《popeye》的封面設計。木下很喜歡前田的設計,那時的前田不常做商業雜誌,木下啟用他事實上有著一定風險。而改版後的《popeye》證明,這個陌生的組合反而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大獲成功。


改版後的第一期《popeye》,主題為「City Boys的ABC」,將男孩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以輕快的插畫形式排列在封面上,一改以往奢侈品目錄一般的高冷麵貌,讓人忍不住想要翻開一探究竟。


▲ 木下孝浩接手後的創刊號(第782期):City Boys的ABC


這樣大膽的冒險精神令全新的《popeye》樹立起屬於自己的設計風格,更因此捧紅了一系列藝術家:插畫師長場雄、中根yutaka等等現在活躍在第一線的創意人。


「藝術指導方針是,讓《popeye》成為一本讀完想要保存起來的印刷品,而不是讀完就扔的廉價讀物。」木下如是說。



▲ 插畫師長場雄為《popeye》創作的封面


「改頭換面」之後的《popeye》卻依然有著不輸四十年前的好品位,每一期特輯都妙趣橫生:咖喱飯、爵士樂與落語、三明治特輯、快要消失的城市書店、打擾了京都、電影和甜甜圈……內容豐富乾貨十足,卻又不讓人覺得枯燥。



好雜誌的秘密是,首先要讓製作它的人熱愛它。改版初期的《popeye》團隊,全員都是中學時代起的《popeye》死忠粉,打心眼裡喜愛它。他們用熱情和愛,像大力水手一樣拯救了《popeye》。


《popeye》的意外?

——原本為城市男孩們而做的雜誌


最終讓男女老少都愛讀



▲ 《popeye》1976年的第一期(右)和40周年復刻版(左)


每一篇角度獨到的專題都在證明,《popeye》並非一本單純意義上的男性時尚雜誌那麼簡單。然而,雜誌內容卻從未脫離過時尚,每一本特輯里總會貼心地給出穿搭建議,並對City Boys的日常穿著做出詳細解說:去電影院該穿毛衣還是襯衫,和女朋友去咖啡店的時候該穿什麼樣的外套,一次傳統的京都之旅該穿怎樣的鞋……翻開《popeye》統統有答案。






這些穿搭「教程」有著出奇寬泛的適配性:20至60歲的男性(甚至是女性)都可以效仿《popeye》的風格而不會有絲毫突兀。而雜誌背後的主編木下孝浩,本人就是一個頭髮花白卻時髦得要命的City Boy,每每在秀場都是熱門街拍對象。




▲ 帥氣有型的主編木下孝浩是「City Boy」的最佳詮釋


也不要以為《popeye》的讀者只限於男性,女孩子們也同樣熱衷於讀《popeye》。


在《popeye》每年固定的girlfriend特輯里,會有許多實用的約會建議和女孩子們對於City Boy的討論,如何計劃一次完美的約會,男孩子們在約會時想些什麼,怎樣享受一次愉快的約會,《popeye》是你最有腔調的軍師。而在約會場景里出鏡的模特們的打扮,更是女孩子們的約會穿搭指南。



不止如此,《popeye》還是一本你的城市生活指南——甚至不限於城市,它是你的美好生活指南。這也許是《popeye》誕生時從未想到的美麗「意外」,原本只是為年輕男性介紹大洋彼端的新鮮生活方式,經過四十年變遷,最終為男女老少所喜愛。


木下說,就像星球大戰本來是為了孩子們而拍的電影,結果卻受到了全世界的喜愛。沒有比這更讓人高興的事了。






《popeye》第850期部屋特輯


時代和潮流永遠在變化。City Boys的意義也必定會隨著城市文化的發展而不斷被加入新的定義,單品也許會過時,而精神內核則不會。




《popeye》早就超越了一本實體雜誌的意義,它投射的也許是一件耐穿的古著,是一把耐用的椅子,是一張古老的黑膠唱片,是所有好品位生活的縮影與集合,存在於每個City Boy精神閃爍的瞬間。




木下孝浩離開了《popeye》,誰也說不清接下來《popeye》將迎來一個如何的時代。而我們能斷言的只有:只要人類城市不消失,City Boys的精神永存。


撰文 ? mebuki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到 其 他 公 眾 號


About Voicer


Contact us


hello[a]voicer.me


Join u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oicer 的精彩文章:

深入自然,墜入寂靜,逃離時間
為什麼我們的生活,竟不及30年前有趣?

TAG:Voic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