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永振教授在《Cell》發表重要評述文章:利用宏觀基因組學挖掘未知病毒

張永振教授在《Cell》發表重要評述文章:利用宏觀基因組學挖掘未知病毒

3月8日,中國兩位病毒學家應邀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Cell》上發表評述文章,一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高福院士撰寫的評述文章「From 『A』IV to 『Z』IKV: Attacks from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Pathogens」,用生動的語言和詳實的數據系統地評述了全球新發突發傳染病形勢及應對策略(點此回顧)。二為復旦大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張永振教授,張教授介紹了宏基因組學在大規模發現與研究新病毒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宏轉錄組測序可能是目前最佳的RNA病毒發現方法。

2016年底張教授團隊在《Nature》發表論文,使用宏轉錄組分析從無脊椎動物中發現一千四百餘種新RNA病毒,大大改變了我們對RNA病毒圈的認識,包括RNA病毒組成、進化、起源、基因組結構以及與宿主的關係,彌補了以往病毒分類中存在的大量間隙。其中一些病毒與現有已知病毒的差異性之大,以至於需要重新被定義為新的病毒科。

相對於其他生命體來說,我們對病毒所知甚少,但是病毒對我們身體健康,甚至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都能產生巨大影響。通過傳統的細胞培養來擴增病毒或者PCR鑒定,現在我們對病毒的認識只是冰山之一角,將來廣泛的取樣(涵蓋儘可能多的物種與生存環境)和充分的宏基因組和宏轉錄組分析必將進一步增進我們對各類病毒的認識。

文章討論了宏基因組學如何改變了我們對RNA病毒的認識,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挑戰,包括不同病毒基因組「暗物質」的鑒別。我們對病毒在病毒之間、病毒與微生物及宿主之間如何發生關係,以及這些關係是否影響疾病發生缺少深入認識。對我們來說,分析這些大規模的甚至是生態系統層面的相互作用可能是病毒圈研究中最令人興奮的領域了,而宏基因組學/宏轉錄組學可能就是一把「利器」。

什麼是宏基因組學:

宏基因組學是以環境樣品中微生物群體基因組為研究對象,採用功能基因篩選和測序分析等研究工具,從不可培養微生物中來尋找新基因或開發新生物活性物質。宏基因組學的產生使人們擺脫了物種界限,克服了傳統微生物培養方式的缺陷,擴大了微生物資源的利用,掀開了環境微生物研究的新篇章。

參考資料:Cell官網,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編輯:ipsviru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病毒學界 的精彩文章: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在蚊蟲傳播蟲媒病毒的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哺乳動物細胞中一對旁系同源細胞因子構成了抑制痘病毒感染必要宿主屏障

TAG:病毒學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