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是兒童多動症?怎麼治呢?

什麼是兒童多動症?怎麼治呢?

2017年10月17日,錢江晚報發布一篇標題醒目的報道:女兒智商130成績卻不好,父母帶她去醫院後嚇一跳!講的是某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比同齡人安靜,不吵不鬧不惹事,回家就寫作業,有時還會看感興趣的歷史書籍,並且在歷史方面表現出來的「天賦」是周圍人有目共睹的,奈何成績總提不上去。

父母一度懷疑她智商有問題,所以到醫院做檢查,智力商數測出為130,這個結果讓所有人震驚,比平均值足足高出了30分,實屬優秀水平。既然不是智商問題,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阻礙了她的進步呢?最終通過注意力、視力、聽力整合等一系列專業檢查發現該孩子患有多動症。

什麼是多動症

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心理障礙,又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它主要表現為:與年齡和發育水平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力時間短暫、活動過度和衝動,常伴有學習困難、品行障礙和適應不良。國內外調查發現患病率3%~7%,男孩兒多於女孩兒。

多動症對孩子的影響明顯,雖然大部分的兒童在成年後會得到改善,但是少部分在成年後仍有癥狀。這些癥狀會影響他的學業,身心健康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和成年以後的家庭生活。

多動症發現的越早,就越能儘快的得到治療。

多動症發病的原因與發病時間

具體原因目前尚未明晰,通常會被認為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導致的。其中包括遺傳因素、神經遞質生理狀況,環境、社會因素以及家庭關係。

(一)遺傳因素、神經遞質生理狀況

嬰兒在出生時如果腦部缺氧,可能會導致多動症。另外在胎兒期營養不良、直系家族中有精神病史,腦內神經遞質失衡這些都有可能影響兒童患病率。

(二)環境、社會因素

這個主要是指外在的,比如其母孕期有酗酒或者煙癮、嬰兒早產、剖腹產、兒童期大腦病毒感染,頭部損傷,營養不良、癲癇等會影響患病率。

(三)家庭關係

比如孩子小時候家庭破裂、父母教養方式不當、父母的性格問題、學校教育方法不當等可能會影響患病率。

如何鑒別多動症

多動症的發病時間一般起於六個月以後,六歲以前。家長和醫生在識別、診斷孩子是否患有多動症上可參考以下幾方面:

1、注意力缺陷

首先看兒童的臨床表現是否存在明顯的、不符合年齡的注意困難和注意的時間短,同時伴有過多的、不必要的動作、話語。

2、衝動性

其次很多孩子還會伴有衝動性,做事不考慮後果。具體表現為:容易和人發生衝突,經常打斷別人講話,動手打人,亂跑亂跳,不能耐心地排隊等一系列不能耐心做的事情。

3、學習困難,作業費時

大多數注意力缺陷的孩子也會伴有學習困難,導致學業成績差,成績低於其智力所應達到的學業水平。比如開頭提到的那個孩子,130的智商已經高於正常水平,但是她的成績依舊很差。另外,別人1小時可以完成的作業,她通常需要兩倍的時間甚至更多。

4、過於安靜

注意力缺陷不一定都像是我們常常想的那樣,話多,小動作多。有部分平時過於安靜的孩子,也可能是多動症的小患者,這類通常很難被發現。

5、上課神遊

課堂上不能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經常性跑神。家長多跟老師溝通,就能知道孩子在課堂上的情況。

6、動作不協調,左右難辨

多動症的孩子常常會存在一些精細動作的問題,比如說動作不協調,空間感差,即使讓他們做對手指的運動,系鞋帶、扣紐扣等動作都會存在一些問題,部分孩子還會出現辨別困難,有的也可能會有語言表達的錯誤。

與兩種疾病鑒別

根據臨床經驗發現,兒童多動症需要與以下兩種疾病進行鑒別。

1、精神發育遲滯:如果孩子是智商明顯偏低導致的學習困難等一系列癥狀,我們首先會考慮精神發育遲滯,而不是多動症。

2、品行障礙:有的孩子可能會出現攻擊性行為,或者是愛說謊,逃學,離家出走,縱火等破壞社會規則的行為,這類我們首先會考慮為品行障礙,也不是多動症。

多動症過去通常是被忽視的,因此很多孩子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但是近年來出現的狀況卻是過度的治療。有的家長多於關注孩子的問題,捕風捉影,看到孩子愛動就懷疑是多動症。

其實這個年齡的孩子有其自身的特點,他們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注意力,但也容易被其他東西吸引注意力,這是因為孩子還未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當孩子出現不能遵守規則,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時,家長不要急於給孩子下定義,而是嘗試著去鍛煉孩子更好地遵守規則,能坐的更久,注意力更加集中。

如何孩子患有多動症,怎麼辦?

1、藥物治療

多動症可以藥物治療,吃藥可以短期緩解部分癥狀,藥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改善孩子的注意缺陷,減少衝動性與行為問題,提高相應的學習成績,改善與家庭成員的關係。常用藥物有中樞興奮劑和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製劑等,但是不要一味地使用藥物治療,還要考慮心理治療的方法,這樣才能減少孩子的用藥。讓孩子不會在治療的過程中出現過多的頭暈,頭昏,嘔吐,食慾減退,獃滯等藥物副作用。

2、心理治療

多動症的心理治療主要採用認知行為治療和行為矯正的方法。認知行為治療主要是解決兒童的衝動性,讓其認識到自己的不恰當的行為,從而降低攻擊性。行為矯正是指運用條件反射原理,對兒童的行為予以強化。一般採用正強化,用有效的行為代替不適當地行為,使癥狀得到改善。在一線的臨床醫生們,可以通過心理治療培訓掌握初級的認知行為療法和行為矯正訓練方法,這樣便足以應對一般問題。

3、管理和教育

醫生們要指導家長跟老師針對性地對兒童進行管理和教育,對待他們要有耐心、理解孩子,不要有體罰或者過度批評等粗暴行為。恰當的運用鼓勵與激勵的方式增強兒童自信心,提供心理支持與陪伴,使用正確積極的方式帶孩子擺脫多動症。

顧亞亮臨床心理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顧亞亮臨床心理師 的精彩文章:

TAG:顧亞亮臨床心理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