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黑豹》只是爆米花?那是你不知道它承載了多少文化母題

《黑豹》只是爆米花?那是你不知道它承載了多少文化母題

原標題:《黑豹》只是爆米花?那是你不知道它承載了多少文化母題



《黑向未來》(Black to the future)


——《黑豹》的野心與選擇


撰文丨張三

排版丨新月


首發丨葡萄槽電影


毫無疑問,《黑豹》正在創造著歷史。在可見的將來里,「黑豹」這一超級英雄將會和漫威大將鋼鐵俠、美國隊長並駕齊驅,尤其是「BLM」和「ME TOO」正以星火燎原之勢在西方全面鋪開的今天。



如果武斷地將「種族話語」和「政治正確」歸結為《黑豹》的「大火」的原因,這無疑是一種帶著「刻板印象」和「低級審美」的「政治正確」,當然這指的是某些自以為是的「評論者」,絕非是對一般觀眾的苛責;顯然,確實有些審美能力不足的「評論者」,試圖用他們自產自銷的審美能力,拿著既狹隘又可憐的觀察,為這部電影打上了「嘩眾取寵」的標籤——他們的這一自大的行為更好地詮釋了「嘩眾取寵」的釋義。


我想開宗明義地先下結論,《黑豹》是半個多世紀黑人亞文化的結晶,也是半個多世紀以來黑人權利運動的縮影,它闡述了一個黑人的未來,嘗試解答了一個路線問題。



摩西開著飛船拿著光劍劈開紅海——非洲未來主義的註腳


評論者應該要看到《黑豹》的美學設計與以往的「超級英雄」電影是截然不同的,以往的超級英雄沒有凸顯明確的種族背景和文化背景。而《黑豹》旗幟鮮明地打出了「非洲神秘國度」的名號,虛構一個科技發達但是又傳統保守的部落聯盟瓦坎達。有些評論者認為這種設計是迎合白人視角下的獵奇心理,這些評論者似乎將以往的「白人至上」的「亞洲電影」、「非洲電影」等同起來。誠然這些論者是敏感的,但也是狹隘的。


1994年文化批評家馬克里德發表論文《Black to the Future》,該文章訪談美籍非裔作家塞繆爾·德拉尼(Samuel R. Delany)和奧克塔維婭·巴特勒(Octavia E. Butler)等人並分析其科幻作品,在該文章中里德大發質疑,質疑為何鮮有非裔科幻作家,為何科幻作品中鮮見黑人主角,為何未來只有白人有權想像。里德問道:「當一個社群(指黑人)的過往被蓄意抹去,能量耗用於追索自身歷史痕迹,還能否想像可能的未來?


《黑豹》概念圖


在這篇論文中,他總結非裔藝術家在作品中對於未來的展想,總結提出了「非洲未來主義」(Afrofuturism)這個詞。而這詞語很快飛出了科幻作品的世界,逐漸膨脹,延展,合成一個複雜而又完備的美國亞文化體系,上溯上個世界七十年代的黑人爵士樂,下至兩個月前的一場在加拿大舉行的「非洲未來主義」的藝術展。


何為「Afrofuturism」?必先追溯至1966年黑人爵士樂手和一批黑人藝術家合作了一部半虛構的紀錄片《The Last Angel of History》,這部電影討論的就是「Afrofuturism」音樂,儘管當時並不是用這個單詞來概括的。


其中有位只有骨灰級爵士迷才知道,玩概念音樂、先鋒爵士的大佬孫拉(sun·ra),此公自稱是土星來的天使族人,他在這部影片談及自己的使命「我會用我的母艦帶著黑人去太空。」他本人的風格如圖所示——誇張的埃及式冠冕、金屬質感的法老式長袍、巨大的珠寶和墨鏡。



取自他的mv「space is place」


「Afrofuturism」具備一個非常鮮明但又矛盾的主題「歷史與未來的並行、傳統與科技的融合」。其核心就是「黑人是未來的中心」。


在60年代的黑人音樂上表現元素就是「太空」和「古埃及」,前者象徵未來與科技,後者象徵歷史與傳統;這些樂手比如上文的孫拉,當然同時期還有很多拿這個噱頭包裝自己的音樂人(音樂團體),比如黑色方舟「國王」李·佩里、迷幻電子樂的大會堂樂團、放克德里克樂團。(大會堂與放克德里克其實是差不多的一撥人,他們的玩法和邪教如出一轍,好奇的朋友可以去看看mv)


《黑豹》概念圖


他們的靈感來自於上個世紀黑人的壓迫史,而這種矛盾的美學,其目的是為了展望一個屬於黑人的沒有壓迫,高度發達的未來。但不要忽略一個重要條件,這種美學價值不會忽略種族的特徵,或者說它是排外的,只屬於黑人的烏托邦,比如上文的七十年代,他們將這種願望寄托在太空上,同時他們還會創造一個「摩西」式的救世主,比如孫拉自己(ra是古埃及的太陽神)、放克德里克他們創造的帶來funk音樂、創造生命音樂的「星際聖子」。


瓦坎達也不過是非洲未來主義的有一種藝術寄託,它高度排外,堅守傳統,但是又自私地握緊科技力量(不知道列位有沒有聽過一個叫「反向種族隔離」的詞?),1966年初次登場的黑豹,難道和1966年黑人文化圈狂熱的「Afrofuturism」沒有一點關係?



瓦坎達是一個前現代的部落聯盟,這也是非洲最常見的政體,它往往是依賴原始採集、牧業,生產力低下的落後形式,非洲也是以這種面貌面對殖民者的蹂躪,讓瓦坎達堅持部落形式難道這不是一種偏執的賭氣?是科技的優勢讓殖民者橫行非洲,讓無數非洲人被賣到隔了一個大西洋的美洲,而在瓦坎達,科技的優勢握在瓦坎達手裡,這一次他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嘲諷其美利堅的白人代表「什麼都不許碰!」


瓦坎達就是基於黑人被壓迫史而被創造出來的,它的特徵都可以與百年前的黑色大陸一一對應,藝術地修飾和加工,賦予它理想與未來。



而電影中隨處可見的建築和服裝,都有和現實的非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時裝上的「非洲未來主義」也是現實世界裡的一股強大潮流,只是有時候我們並不自知。有人說這部電影沒有承載什麼東西,就是一部爆米花電影,不好意思,請允許我裝一次13,數一數這部爆米花電影里塞進了啥!


王位決鬥使用的祖魯人的長矛與盾牌,當初就是這兩件東西打得英國人滿地找牙,高山部落人手一根的祖魯人手杖可一直是「非洲」主題時裝秀的常客;影片中外牆打滿木樁的建築直接照著廷巴克圖古城的科蘭尼克·桑科雷大學仿造,那些木樁原作腳手架使用,馬里的廷巴克圖古城曾是非洲伊斯蘭文化的中心,非洲最富庶的城市,放在瓦坎達也符合身份。


來自肯亞和辛巴威的頸環和臂環成為王室女子衛隊的標配,貝南和奈及利亞盛產女武士,這就是為什麼片中有那麼多「不愛紅妝愛武裝」的女衛士,這不是迎合女權,這就是非洲的歷史!那一身密密麻麻能逼死「密恐症」的反派刺痕來自古遠的埃塞爾比亞勇士部落,那個一身蒂凡尼藍西裝的大叔正是當下非洲潮流頂端的紳士俱樂部做派,他那枚唇盤也來自埃塞爾比亞,只不過現實中只有女性才裝這個,據說最開始是為了反抗阿拉伯人的劫掠。


至於全片各色各樣的面具,黑豹、羚羊、猩猩,它們來自非洲各地,那個部落沒有自己的圖騰面具?特查拉在幻境中看到黑豹們棲息在巨大的金合歡樹枝上,《動物世界》的粉絲們看到金合歡樹都會想起那句「到了交配的季節,非洲草原上……」,儘管坦尚尼亞和肯亞的金合歡樹上一般棲息著的都是獵豹、花豹和獅子而不是黑豹,但也無妨——從來不是它承載太少,只是遺憾你看不到。



除了這些傳統之外,更多的是科技和未來元素浸潤其中,比如邊境部落的披毯,本是南非賴索托牧民的傳統服飾,但是加上振金,就變成了盾牌;同理,片中一把不起眼的小鐵矛加了振金居然是號稱能打爆一輛坦克的音波炮,這裡似乎就能點通一件事——「非洲未來主義」需要科技為依託的強力,但又必須維持那些能認定自己族群的「傳統」,堅決反對被「殖民者」及其文明同化。


未來主義照出了非洲之子夢中的應許之地,那個隱秘在他們專屬的音樂、美術的亞文化里近半個多世紀,不敢大聲喊出來的未來——一個只屬於黑人的高度發達的封閉排外國家,與世無擾,保持著非洲傳統和歷史,沒有外族的壓迫與剝削,他們將會擁有一個自然和諧的環境,又具備能震懾世界的強大力量。



這是幾百年來被壓迫人民的真正心聲,而在這部電影里幻化出一個成人童話,如同那些囈語般迷幻電子樂,荒誕癲狂的塗鴉繪畫,當不同膚色的少年迷上這位帥氣的英雄國王,他們可不知道這位英雄壓根兒不是一個單薄的黑色紙片人,這可是非洲裔的「摩西」。如果不信,你看看片尾曲《All the Stars》的MV,當然這首歌也是「非洲未來主義」的表現。



金的理念一百年不動搖——少數族裔的路線鬥爭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抗爭!這句真理亘古不變。

黑豹誕生於1966年,這一年還有一件密切相關的事情「BBP」黑豹黨成立了,地點是加州奧克蘭。(1966、1992、奧克蘭這幾個在電影中反覆出現的信息,容我稍作解釋:1966年黑豹形象誕生、黑豹黨誕生、非洲未來主義音樂風靡,1992年奧克蘭黑豹之父殺死弟弟,1992年加州洛杉磯爆發黑人暴亂,求你別再說這電影承載不了什麼東西了。)



黑豹黨的百度詞條其實是胡說八道,請容許我為黑豹黨下一個簡單又複雜的——一個貫徹馬列毛主義,反法西斯、反帝國主義、反種族主義、反資本主義,前期黑人民族主義的革命社會左翼政黨。


許多論者都把黑豹黨等同於黑人暴力組織,對不起,這是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政黨,他們遠比同時期的其他主張以暴制暴的黑人團體更為理性和剋制,他們為黑人權利貢獻了許多,他們無私地服務社會,他們組織人民的武裝力量和窮凶極惡的白人暴力機關鬥爭(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60年代的黑人生存情況,一言蔽之,命如草芥),具體參見黑豹黨的紀錄片《黑豹黨:革命先鋒》(「The Black Panthers: Vanguard Of The Revolution.」)。



在主張「暴力抗爭」這條路線上,最為著名的應該是馬爾克姆·X,此公是宣揚黑人至上,力主推翻白人統治的黑人穆斯林,最後也死於穆斯林組織之手。他原是基督教家庭出身,但後來改信伊斯蘭,後來他又從什葉派改宗遜尼派,主張稍微溫和了一些,向共產主義靠攏,發表了比肩《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選票還是子彈》,但很快在一年之後死於暗殺,時間為1965年。


另一股60年代的力量就是馬丁路德金博士主張的「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法爭取非裔美國人的基本權利」,金博士死於1968年的暗殺。而金博士的死,爆發了連鎖反應,全國暴動四起,左翼主張革命路線黑人團體不得不為此背鍋,在輿論和FBI等機構的打擊下,岌岌可危。其中,黑豹黨歷經Bobby Seale和Fred Hampton兩位勇士的大案,還有二十一黨人事件,一度舉起革命大旗,最後卻被創始人之一的牛頓活活斷送了未來。



電影中的主角和反派所取的路線顯而易見,黑豹走金博士的道路,而反派走馬爾科姆的道路,兩條道路從黑人平權運動興起開始,就如同一對兄弟,他們本可以互為補充,互為輔弼,但是他們卻必然要有鬥爭,縱使黑豹大喊「我們要團結」,但是路線問題從來不是和稀泥,團結也是在鬥爭上的團結。


不難看出,《黑豹》對於激進的革命左翼的刻畫是刻板的,故意添加了 「殺人狂」的人物特性,以此來對這條道路抹黑,而將所有善良的美德毫無保留地給了黑豹,可笑的是,這就是白人主義者對於黑人平權運動者的好惡——他們喜歡那些溫和的非暴力分子,他們向來不喜歡那些張口要革命的激進左派。


好吧好吧,卑鄙的殖民者,你們這半個世紀對他們做了什麼?我親愛的階級兄弟,你們沒看到嗎?他們高舉金博士的大旗,大談非暴力,他們裝模作樣地把曼德拉博士捧上神壇,他們看似高尚得為自己圈上 「政治正確」的藩籬,可是現實是,美國底層人民中仍有七成是黑色人種都是黑色人種;他們拿著NBA、NFL、嘻哈潮流明星去麻痹黑人的鬥志——「你看你們都是上等人,為什麼你會窮,不是我們的種族問題,是你不努力」,遮蓋著繼續壓迫,繼續剝削的黑人新歷史,然而60年代的爵士樂手們還知道他們沒有白人的「old money」!


《黑豹》是黑人精英階層給出的一個答案——金博士的路線已經五十年不動搖,一百年還會動搖嗎?甚至是一份投名狀。



縱然「黑豹們」想幫助全世界的「非洲兄弟」,但已經安坐在「美國瓦坎達」的他們,早就不知道第三世界的疾苦了,他們又如何替第三世界的非洲兄弟做打算?恐怕一個謊言要被戳破了,非洲未來主義不過是美國非洲裔的未來主義,他們展想的未來國度,會有第三世界苦難兄弟的位置嗎?


《黑豹》給出的答案是尷尬的,這是一條所有族裔都默認的道路,而這條道路顯然是一條機會主義的,難道殖民者之子真的會無條件自願和非洲之子攜手未來?他們各自的未來會給對方一個位置嗎?《黑豹》所暴露的野心卻是他所選的道路無法達到的,這種荒誕一如「非洲未來主義」本身一般,美好遙遠卻是一場空。



《黑豹》是有歷史地位的,它是歷年來最有野心的黑人電影,《月光男孩》和《逃出絕命鎮》都沒有資格回答出主幹的大問題,他們在一些枝節問題上刺開現象,但是《黑豹》這樣的商業大製作,才有資格為「黑人精英階層」代言。


《黑豹》的美學豐富性和他承載的話題複雜程度,恐怕絕不是一台「爆米花」所能概括的。在全美的火爆,其實不難看出,他的關節、痛點不是剛剛擺在不同階層、族群的舒適區嗎?


一家之言,與諸君商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逐影者 的精彩文章:

這場吃雞版跑男,註定是屬於粉絲們的狂歡與爆哭

TAG:逐影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