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致加西亞的信》:來自100多年前的雞湯 你喝了嗎?

《致加西亞的信》:來自100多年前的雞湯 你喝了嗎?

閱札原創

《致加西亞的信》與其說這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篇很新穎的觀點論述文章,正文部分不過4頁,其餘的更多的是觀後的解讀和本書的成就。然而這也引發了好奇,為何這短短的文章,能夠吸引那麼多人的注意?

第一感覺是,立意獨特。或許是因為我們身處的這個國家,更多的是歌頌勞動者的勤勞、忍耐、吃苦耐勞,有些片面或者是刻意地忽略了其它的人性弱點,比如懶惰,比如重利,使得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看到作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講述事情,有種別樣的新鮮感。當然,作者滿滿的從自身角度出發,寫出的極具自我意識的文章,也是可預期的。

文章講述的道理,敬業、專註,盡自己所能做好手上的每一件事情,在當時或許是格外獨特,但在如今,不管是TED演講還是不同程度是否是雞湯文的文章中,已經有無數人在講述同樣的道理。

在現代,多少人在講述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時,真正能做到的確實不多。能將興趣當做是自己職業的,比例並不高。在做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時,能否做到同樣的專註,或許才是現代人應該要思考的。

作者所要表達的這種專註精神是我們應該去思考或者說是培養的,從另外一方面來說,作者也有其局限性。豆瓣上的評論也顯示了這本書的兩極化。

就個人想法,其一,作者所選的例子,送給加西亞信的那位特使,是一位軍人,具有職業特殊性。軍人所應當具有的服從特性,理所應當地作為一種普遍應該具有的職業操守,並同樣要求所有人,這是不合理的。

其二,作者建議讀者做的百科全書的試驗,有些模糊了界限,假如下屬對於上級安排的工作有不理解的地方,是應該直接問清楚,還是應該模模糊糊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先如文中所說的回答「好的,先生」,再糊糊塗塗地去做呢?作者舉了百科全書的例子,自然是想說明一些簡單的或者說是並沒有那麼多思考的工作,不過依經驗來說,能做到作者所說的「無借口」,直接答應的人很多,關鍵在於之後的執行。

除了正文部分,還有三個地方吸引了我的注意。第一個是在前言,作者說文章的流傳時,最後講到了日本人在俄羅斯戰俘那發現了這文章的小冊子,「認定它是個好東西」,聯想到日本至今仍有許多人堅守的匠人精神,似乎也是很合理的。

第二個是送信人羅文的自述,在親身經歷重重危險後,講述當時的情景時,卻非常的輕描淡寫,甚至在文章中還出現了許多次「幸運之神的眷顧」,表明很多時候是自己的幸運。是幸運嗎?或許是吧。但是能讓將軍在眾多人選中一眼就認定,給予全部信任的人,是單純的幸運嗎?

第三個是比較表面的,譯者的翻譯。可能是我自己的習慣,對於國外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會去關注到譯者本身的文字。對比了英文版後,本身英文比較簡單,不過譯者在翻譯時,行文流暢,讓人沒有過多閱讀國外作品的尷尬感,譯林出版社整體翻譯水平在同行業中還是較高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札 的精彩文章:

TAG:閱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