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防治污染 讓天再藍一點兒 水再清一點兒

防治污染 讓天再藍一點兒 水再清一點兒

MAR

09

國家大政 百姓心事

民有所呼 國有所應

「兩會」特別報道《國是 心事》

防治污染,讓天再藍一點兒、水再清一點

記者貴陽:空氣質量好不好,是咱老百姓每天都關心的事兒。在烏海市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張大娘告訴記者,退休前她長期工作生活在烏海礦區,以前塵土滿天飛,很多人都不敢開窗戶。如今環境比以前好多了,但是大型廠礦周邊環境還是不太好。

「我希望平房大型廠礦這些環境污染治理再加強一些,水再多一點,樹再綠一點,我覺得就更好了。」

環境質量和百姓生活密切相關,這些百姓掛心的心事兒如何保障?讓我們從兩會上找尋答案。

記者高敏:我在北京。污染防治,已經成為每年兩會上的必答題。有人梳理過,就目前已經舉辦過的三十多家代表團的開放日來看,媒體最關注的問題就是環保問題。環保成為現場出鏡率最高的關鍵詞之一。

翻開政府工作報告,在推進污染防治方面列出了15項嚴格措施。其中,第一條就是推動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全國人大代表、包頭市市長趙江濤坦言,壓力不小,但必須嚴格執行。

趙江濤:「利用一些現在先進的環保技術,加大企業排放的改造,像鋼鐵啊、鋁業去掉一些傳統的落後工藝,今年,對每一個企業、每一個行業都要一廠一測,進行環保節能排放都要做計劃和技術方案。」

對於烏海市張大娘提到礦區的周邊治理問題,全國人大代表、烏海市市長高世宏表示,誰污染,誰治理,責任要明明白白。

高世宏:「企業你要對大氣、環境產生污染,那你要負主要責任,相關措施你必須要上。同時我們行業監管部門你要發揮監管的責任。」

相比水、大氣、固體廢棄物等環境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是最難解決的,治理受污染耕地的代價十分昂貴。全國人大代表、烏蘭察布市草原站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郭艷玲長期奔忙在農村,她十分關注農村土壤白色污染現象,她建議國家增加投入,提高治污的技術水平來攻克污染頑疾。

郭艷玲:「首先要求有些工廠或國家給予補貼,讓農民使用可降解地膜,同時需要一些研究部門研發出一些既能提高作物生長期,又能減少土壤污染的新技術。」

三月初,從自治區環保廳傳來消息,2017年內蒙古環境質量實現持續改善,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8.6%,土壤環境監測能力基本形成。在7號召開的全區環境保護工作推進會議上,內蒙古列出了2018年環境保護任務清單,將緊盯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等重點領域。乾淨、清潔、安全的環境,就是美好生活的題中之義。

內蒙古廣播電視台新聞廣播記者:

董雲靜、貴陽、高敏

新聞廣播在全區的收聽頻率:

呼和浩特:FM95

包頭:FM101.2

東勝:FM102.9

錫林浩特:FM95.8

集寧:FM96.5

臨河:FM103

二連浩特:FM101.3

烏海:FM90.9

阿左旗:FM98.7

赤峰:FM100.7

科爾沁:FM101.3

烏蘭浩特:FM91.4

海拉爾:FM90.9

滿洲里:FM98.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蒙古新聞廣播 的精彩文章:

TAG:內蒙古新聞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