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敘利亞停火,難在哪裡?

敘利亞停火,難在哪裡?

這是2018年3月8日在敘利亞北部阿夫林地區拍攝的詹代里斯鎮。(新華社/法新/圖)

當地時間2018年3月5日,世界糧食計劃署與敘利亞紅新月會等人道合作夥伴的車隊,抵達了敘利亞東古塔被圍困的杜馬地區。這是自去年11月衝突升級以來,人道主義機構首次抵達這一地區。聯合國方面此次援助的主要是食品,大約可以惠及2.75萬人,但是整個東古塔地區共有40萬人處於食品嚴重短缺之中。

原本根據聯合國安理會於2月24日通過了2401號決議,敘利亞衝突各方應當立即在敘利亞全境停止敵對行動至少連續30天,並且協助人道主義援助組織的人員和醫務人員進入衝突地區開展救援和轉移危重傷員的行動,另外,該決議敦促衝突各方不得以圍困平民作為戰爭手段,不得阻礙聯合國及其合作夥伴向這些居民提供食品和藥品的行動,並且特別提醒敘利亞政府,上述要求均為其應當承擔的國際法義務。而ISIS、基地組織及其下屬的武裝團體和其他聯合國認定的恐怖主義組織,並不包括在停火對象之列。

雖然迄今為止2401號決議已經通過了兩周時間,但是敘利亞內戰各方的交戰仍在繼續,各方均指責對方不斷破壞停火。


近日,敘利亞政府軍調集了大批的精銳部隊,再次對首都大馬士革郊外的東古塔地區發動大規模進攻,這是2401決議的直接起因。

東古塔地區位於大馬士革東部大約2-10公里的高地之上,不僅可以俯瞰大馬士革主城區,更直接控制了整個城市的水源,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在戰前,東古塔是一個社會中下層人士的聚居區,因此當地居民較為傾向於反對派的立場,在敘利亞內戰爆發的初期,親土耳其的反對派「拉赫曼旅」就迅速佔據了此地,並時常利用地勢炮擊大馬士革,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在內戰中,敘利亞政府也曾經數次試圖奪回這一地區的控制權,但是苦於當地的民居密集、道路曲折,並且大批精銳部隊被抽調去爭奪其他更加重要的戰略要點,難以湊齊足夠的兵力。而反對派武裝在前期不斷地利用政府軍兵力不足難以控制整個戰線的弱點,向這一地區運入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又不斷從當地居民中補充兵員。在5年之內,敘利亞政府雖然將之視為「肉中刺眼中釘」,卻又無可奈何,只能採取圍困戰術限制反對派擴大控制區。

自去年6月以來ISIS組織基本覆滅,鑒於庫爾德控制區在美國的庇護下,敘利亞政府基本只能維持對峙狀態,對其發動大規模進攻顯然是不明智的,而土耳其在進入阿夫林地區的同時,也向敘西北部的伊卜德利省增派了大量的部隊。為了避免直接與土耳其交戰,敘政府軍在這些地區目前也只能保持接觸狀態,無意發起進攻。在這樣的局勢下,敘利亞政府軍的主要精銳部隊得以騰出手來,開始嘗試拔掉這顆首都門外的「釘子」。

當地的形勢,決定了敘利亞政府軍如果想控制這一地區,就只能通過跟武裝分子近距離肉搏式的巷戰逐步推進。反對派武裝在佔據此地後,不斷地構築各種工事和地道,並且存儲了大量包括美製「陶」式反坦克導彈在內的武器。所以,敘利亞政府軍的機械化部隊在進行巷戰時,非但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反而經常會被利用工事迂迴的反對派武裝分割包圍,因此即便付出了相當的代價,始終進展不大。無奈之下,敘利亞政府軍只能大規模的使用炮兵和空襲掩護進攻部隊。

毫無疑問,這種作戰方式不僅會嚴重的摧毀城市建築和基礎設施,同時也會對在這一地區的平民造成一定傷亡。這也就是聯合國人道主義機構不斷對敘利亞政府發出指責的原因所在。根據聯合國敘利亞危機人道協調員穆姆茲斯的最新聲明,他將目前這一地區的形勢形容為「極端的升級」,並且聲稱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內的40萬居民,不斷有人因為炮擊和空襲傷亡,並且敘利亞政府軍的圍困措施使得當地居民因為食品短缺而陷入嚴重的營養不良狀態。


2月27日,俄軍方和敘利亞政府宣布,每天從9時至14時確保5個小時的停火時間,以便當地的平民從指定的人道主義走廊撤離,聯合國的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則表示,在停火五個小時的時間內提供援助,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俄羅斯外交部表示,在3月2日俄方第六次停火期間,反對派武裝不斷炮擊俄方以及敘利亞政府開放的人道主義走廊,武裝分子更是在其控制區內不斷地恐嚇居民不得撤離此地,當天只有兩名兒童通過了這條走廊撤離了東古塔地區。

反對派則聲稱,當地平民因為懼怕政府方面的迫害不敢撤離。其實,利用平民作為「肉盾」,再將平民傷亡用作宣傳和攻擊敘利亞政府的「炮彈」都是其慣用手法,此類事情在阿勒頗等地已經一再發生過了。

而從阿拉伯媒體的報道來看,目前控制東古塔地區的武裝組織大約分為四派,沙特和科威特等國支持的「伊斯蘭軍」、卡達支持的穆兄會武裝「自由沙姆人運動」、親土耳其的「拉赫曼旅」以及基地組織下屬的「征服敘利亞陣線」。雖然也有消息稱,這四派武裝目前正在商議如何整合力量共同行動,以對抗圍攻的敘利亞政府軍,但是如果考慮到他們背後支持力量的政治態度差異,則顯得有些詭異。

眾所周知,沙特在去年與卡達鬧出了「斷交風波」,其核心原因就是卡達不斷地支持穆兄會。發源於埃及的穆兄會以「政治伊斯蘭主義」為號召,認為爭取民主權利是建立「純潔的伊斯蘭社會」的有效手段,這個組織在敘利亞也頗有影響力,但是正是因為其原教旨主義立場,與執政的敘利亞復興黨堅持的世俗化路線根本不相容,而遭到現任總統巴沙爾父親、已故敘利亞總統老阿薩德的鐵腕鎮壓。沙特因為穆兄會的「爭取民主權利」綱領直接威脅到其君主制政體,也對其無法容忍。

土耳其一直以來公開的支持穆兄會,在沙特和卡達之爭中,也明顯採取了傾向於卡達的立場。沙特與之斷交並且封鎖了卡達邊界之後,土耳其迅速宣布向卡達派出軍隊保衛卡達的安全。不同於卡達堅持與美國交好的態度,在敘利亞問題上土耳其因為美國支持庫爾德武裝,幾乎站到了原本的對手俄羅斯一方。雖然土耳其對於敘利亞政府方面的態度絕對稱不上友好,但是早已從積極主張推翻巴沙爾政權的立場上退到了只想為親土耳其的派系保住幾塊地盤而已。

至於基地組織雖然是人人喊打,但是從「征服敘利亞陣線」的生存力還遠甚於ISIS組織這一點來看,其顯然在中東地區還是有市場的。

由於這些武裝組織控制了東古塔之後數年間不斷地對大馬士革發動炮擊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一事,在敘利亞政府的眼裡都是「恐怖分子」,不管是此前他們之間的相安無事還是目前正在商談共同對抗政府軍一事,更是坐實了這四派武裝都是「一丘之貉」。


東古塔地區的形勢顯然是複雜的甚至詭異的,但是環顧最近的整個敘利亞戰局則另有更加滑稽的事情。今年1月20日,在美國宣布將支持庫爾德武裝成立3萬餘人的「邊境保護部隊」之後,土耳其以「反恐」為名發動了「橄欖枝」行動,出動了包括戰機和裝甲部隊在內的10萬大軍向敘利亞北部庫爾德武裝控制的阿夫林地區發動了進攻。土耳其毫不諱言他們的「反恐」目標就正是美國大力支持的庫爾德武裝。

而原本是分別作為美國、俄羅斯博弈棋子的庫爾德武裝和敘利亞政府,在土耳其的進攻面前快速接近,雙方迅速達成了諒解。庫爾德武裝交出了阿夫林部分地區的控制權,敘利亞政府軍則不僅放開通道讓庫爾德武裝從羅賈瓦地區大舉增援阿夫林,並且直接前進至一線與土軍進行對峙。

土耳其政府不斷通過現在的「合作夥伴」俄羅斯向敘利亞政府方面發出警告,不要直接干預土軍行動。根據目前的報道看來,敘利亞政府軍與土軍雖然小有摩擦,但是基本還是以對峙為主,畢竟此時開打併不符合土敘雙方的利益。不過庫爾德武裝雖然因為美國迫於土耳其的壓力失去了武器援助,但是近日在戰場上用於對抗土軍的武器裝備中明顯出現了俄軍現役型號,這顯然是來自於敘利亞政府軍方面的支持。

在聯合國安理會的2401號決議出台之後,美國和法國分別提醒土耳其,「應再次仔細閱讀聯合國安理會有關在敘利亞全境停火30天的決議」,應當尊重決議立即停火。土耳其則毫不示弱,反唇相譏指責美國在執行決議時候採取雙重標準,自己有權力繼續「反恐」。

這也是目前土耳其的尷尬,雖然不是「沒朋友」,但是敵人的敵人可能還是敵人,朋友的朋友也可能也是敵人。沙特等以前積極支持反對派的國家同樣面對著這個問題。

美國則是處於一個「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的境地:因為支持庫爾德武裝,與原本的北約盟國土耳其的關係出現了一道日漸加深的裂痕;尚未下定決心對原本可能用來制衡俄羅斯的棋子庫爾德武裝目前是保還是棄,庫爾德武裝已經去跟敘利亞政府快速接近了;必須打擊的基地組織勢力,目前看來很可能跟自己其他盟友支持的武裝難分彼此。

場外玩家以色列同樣處境尷尬,如果未來支持敘利亞政府的黎巴嫩真主黨武裝在敘利亞繼續壯大起來,能否還能像以前那樣「任性」的大打出手呢?那又是不是也有違反安理會決議之嫌?

對於東古塔內被包圍的反對派武裝來說,不管其背後支持的勢力是誰,目前戰局顯然不是傾斜向自己一方的,能夠得到一個喘息之機絕對是非常寶貴的。如果在難民撤離問題上多加拖延,這個喘息之機必定會更長一些。如果人道主義援助組織之中能夠有一些「朋友」,繼續運來「陶氏」反坦克導彈這種最需要的「援助」,那無疑就是兩全其美了。

當然,最大的當事方敘利亞政府顯然是對這份決議有所不滿的,畢竟雖然在東古塔地區進展緩慢代價不小,可是如果假以時日,必定最終可以清除這個心腹之患。伊朗作為敘利亞政府的堅定盟友顯然也不會對此有什麼正面看法。

在這一片紛亂之中,俄羅斯顯然是仍然牢牢地把握著主動權,他的棋子正在敘利亞這盤棋上橫衝直撞,而對手的棋子都存在岌岌可危的跡象,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不缺潛在的「朋友」,而自己的對手之間的矛盾卻日甚一日。所以迄今為止,俄羅斯除了同意每天保證5小時的停火便於開展人道救援工作之外,仍然堅持只要東古塔地區的武裝分子繼續發動挑釁,俄羅斯就絕不阻礙敘利亞政府軍對他們展開軍事行動。俄羅斯對這一地區志在必得,意圖由此可見一斑。

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從來都是有著崇高的目的和良好的願望,但是也正是因為相關方利益差距如此之大,解讀的標準又非常難以統一,最後得出一個奇妙的結果也並非不可能。只要回顧一下,第一次中東戰爭中安理會的停火決議所起到的作用就不難理解這一點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周末 的精彩文章:

每日壹圖:敘利亞
每日壹圖:伊拉克

TAG: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