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語不驚人死不休一蓑煙雨任平生

語不驚人死不休一蓑煙雨任平生

生活:

1. 一場春雨落下,天地才算落實了它的豐盛和美好。春雨是溫柔的,隨著春風悄悄潛入人間,點紅了江南的杏花,浥去了渭城的輕塵,喚醒了世間的一切美好。

2.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

3. 每個成年人都是劫後餘生。我特別喜歡這句話,她說透了人生的真諦,身為成年人,誰不是身經百戰,幾番人事浮沉?命運選中一些人給予恩賜,也選中一些人進行考驗,挨得過去的,都修鍊成了銅牆鐵壁,挨不過去的,就成了社會新聞中的一角,逐漸在時間中褪色變黃,被世界遺棄。

4. 永遠要相信,你完成一個任務,所需要的時間,比你預想的要多一倍!無論如何,早開始,要好於晚開始!

5. 當我說「未來」這個詞,第一音方出即成過去。當我說「寂靜」這個詞,我打破了它。當我說「無」這個詞,我在無中生有。——辛波斯卡

6. 別讓沒有界限感的噓寒問暖,冷了你的節假;也別讓你太強的界限感,讓團聚變得冷漠。不強的界限感,太強的界限感,都會讓節變得一團糟。

7. 人若無抵抗惡俗的能力,很難保護家人的。在「傳統就是如此」、「大家都是這樣」、「給別人面子」、「怕別人議論」的壓力下,往往會選擇犧牲家人滿足他人,越愛你的人越倒霉。

8. 我喜歡深存感恩之心又獨自遠行的女人。知道謝父母,卻不盲從。知道謝天地,卻不畏懼。知道謝自己,卻不自戀。知道謝朋友,卻不依賴。知道謝每一粒種子每一縷清風,也知道要早起播種和御風而行。——畢淑敏

9. 作為一個普通人,應該把生活的目標定義為如何平安度過這一生,而不是追求財務自由。能實現財務自由的都不是普通人。財務自由有兩個關鍵涵義:一個是不依賴工作收入,就有穩定的回報;二是回報足以維持你現在的生活水準。

10. 一種健康的生態起碼應該是一個良性循環的系統,生活其內的每一個分子都能擁有充分的活力和自由和權利。

情感:

1. 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湯顯祖《牡丹亭》

2. 我要在你身上去做,春天在櫻桃樹上做的事情。——聶魯達《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

3. 人的稟賦不同,所以人的成長路徑也不同。愛情,一起成長,一起度過一生,就是兩種不同稟賦的互相引導,不同路徑的交叉延伸。

4. 一個女人應該怕的,不是戀愛時的劈腿,不是婚姻里的出軌,而是既不能擺脫困境,又不能給自己更好的選擇。

5. 軟弱者會被未來嚇死。越軟弱的人,越喜歡所謂的「確定性」,他們喜歡看起來確定的工作;他們喜歡沒有「野心」的人;他們害怕一切不合自己偏見的事物;他們把婚姻的誓言變成:你將來要永遠包養我,我願意嗎?我願意!我將來要永遠被你包養,你願意嗎?你願意!

6. 我愛你,但不需要討好你才能夠獲得對等的愛,我用自己的優秀來贏得你的尊重和愛。這樣的愛情,建立在雙方都優秀的基礎上。這樣的愛情,建立在女方的覺悟和男方的格局上。

7. 龍應台對兒子安德烈說過一番話:「人生像條大河,可能風景清麗,更可能驚濤駭浪。你需要的伴侶,最好是那能夠和你並肩立在船頭。」

8. 在感情里省的每一分力氣,最後都會讓感情變得更費勁。——大斯

9. 男人是直線思維,凡事都要找到個直線因果,否則就難以理解。女人是結構化思維,看似毫無邏輯,其實嚴謹而縝密。以愛為中心,關聯著生活的每個小細節,籍以衡量男友對自己的感情。

10. 不要在一個不愛你的人身上浪費時間。更不要為他無底線地犧牲自己,因為你永遠無法感動一個不愛你的人。

智慧:

1. 成一事者,矢志不渝之愚者;毀一事者,停滯不前之賢者。

2. 對待不成熟者:一要包容,二要理解。憑什麼我們要理解他們?包容他們?就憑你比他們成熟,想讓自己有點出息!對待心智成長停滯的人正確而安全的態度是,包容,理解,敬而遠之。

3. 陶淵明有詩云:「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守拙,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創,老子曾說過大巧若拙。陶潛以後,也有「文以拙進,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講的都是對守拙的推崇。

4. 在泰戈爾的詩歌世界裡,他是永遠的旅人,他追求有限生命和無限自然的統一。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美到心尖的詩,無論何時讀,都能讓人像是一下子站在了春天的田野上,沐浴著溫暖的陽光,感受大自然的溫柔撫摸。

5. 人的幸福,不在於從來沒有做過錯的選擇,也不在於從來沒有遇上壞人,你總會錯,你總會遇上壞人,人要做那麼多選擇,要遇上那麼多人,總是對的,不合概率。人的幸福,在於你做錯了可以糾正,遇上壞人可以遠離,行使這種選擇權,才是幸福。

6. 人腦子裡有各種各樣的東西,有可靠的知識,有不可靠的猜測,還有些東西純屬想入非非。人只要願意被說服,即願意被邏輯或事實糾正,他就存在無限可能。我們每放棄一個錯誤觀念,都源於它或不合邏輯,或不合事實。

7. 評判一個人的人品,要看他的穩定性。看他的性格是不是大起大落,大轉大合,讓你的預期落空。

8. 真的善良需要做到以下五個層面:自立,自強,自信,自尊,自愛。如果你的認知能夠走過這五步,就會擁有鷹一樣的銳利眼神。一眼洞穿世事的虛幻表象。就會讓自己成為強者,擁有著強大的力量。

9. 自願主義者判斷他人的行為,只建立在一個原則上:不侵犯他人身體與財產,出於你自願,你幹什麼,不關我事,在生育問題上也一樣。所以,生育問題,不要去尋找什麼標準答案,因為沒有標準答案,你和另一個人,生育共同完成者,達成一致即可。

10. 一個好的投資,一定是越簡單越好,決策越多,結果越差。巴菲特非常坦率的披露了五個重要原則:持久的競爭優勢,高水平的管理層,優秀的有形資產回報率,內生成長性,公平價格、合理估值。

成長:

1. 道理不是用來說的,不是用來勸誡別人的,而是用來在現實中踐行的。

2. 打工和創業,真正的區別並不是選擇現實與選擇理想,不是穩定與風險,也不僅僅是不同的生活方式,在我看來,它們之間的最大區別在於——選擇打工,你的收入就是工作時間的回報;選擇創業,你就是用「資源創造錢」,你要把過去所有的東西,包括經驗、資本、人脈折算成資源投入,你要把現在所擁有的時間也折算成資源投入,你甚至要把未來的收入提前折算成資源投入。

3. 創業還應該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創業成功率低,可就是擠進這極低的成功率的,很多都是「先成功後創業」的,一開始當第二職業做著玩玩,可玩著玩著就上了癮。很多人出來「自己做」,並不僅僅是為了錢。88%的失敗率,足以說明創業是一種不理性的選擇,它一定需要某些非理性的因素,有些是同學會上受刺激,有些是隔壁老王的榜樣。

4. 有人說:樹大自然直。其實不是的,自然界中長歪長咧了的樹,比比皆是。人的心智成熟也是這樣,如果缺乏成長意識,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心智成長就很有可能停滯。年紀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大,但舉止表現,與嬰幼兒沒兩樣。

5. 人的際遇就是那麼奇怪,前面99%的努力,可能只換來1%的回報。而一旦你堅持下來,到了命運的拐點,一切就像開了閘的水,源源不斷地,超乎想像地涌到你的跟前來。

6. 劉瑜在《送你一顆子彈》中有這麼一句話:在青春的掩護下,頹廢是勇氣,懶惰是反抗,空虛是性感。這句話,寫盡了青春真正的殘酷——青春本可以不在乎旁人的目光,卻活得畏畏縮縮;青春本很短暫,卻卑劣地度過這短暫的青春。

7. 如果不介意自己被嫌棄,反而一直努力的話,到最後反倒會變成受人喜愛的人。——北野武

8. 你相信什麼,或是不相信什麼,只是固有的觀念。而你的觀念,不過是昔年成長時的積習,與現實世界,是有很大距離的。要突破舊觀念控制,就要保持懷疑精神。人的成長,是一邊接受社會觀念,一邊與之對抗的過程。最完美的人生,莫過於歷盡滄桑,卻仍然保持著心靈的童真。

9. 「怎麼才能讓別人尊重你?」「我尊重別人,別人就會尊重我。」「錯了。是實力。」

觀點:

1. 我覺得總有一天電影應該拍成這個樣子:平易、非常簡單,所有人的人都能看。但是看的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邃。——候孝賢

2. 「定位」就是提供了一個關於某個商品的簡化信息,這個信息未必正確,但很容易記憶——可口可樂是合家歡,百事適合同學逗逼;建行是國有大行,招行服務好;優衣庫是高性價比的基本款……

3. 很多事的發生,不是因果的,而是概率的。在因果論看來,發生了不好的事情,一定有原因,這個原因一定可以檢討和防範。但是在概率論的觀點看來,很多事情的發生是孤立事件,根本不值得耗費心神反應過度,發生了就讓它過去吧,沒準更好。

4. 有些惡俗延續百年千年,看似非常強大,但是只要性格強硬,敢於拒絕,它們也拿你沒什麼辦法,最後還是取決於你。所有人都得承認,惡俗在當下,並無強制力,它們只能通過攻心、輿論與感情,逼迫你屈從。人要有強烈的邊界意識,才能有保護自己的行動,我的事情我做主。

5. 我有個習慣,遇到重大新聞事件,我不著急表態,我會等幾天搜一下網路的評論,再想想。太多的事情都是羅生門,當時都著急表態,然後又經常遇到反轉門,經歷得多了,我也就學會了等一等,再看。然後發現,沒有什麼表態的必要,大家都關心如何通過文字幫一部分人發泄情緒,少有人寫出深刻又理性的文字,畢竟這樣的文字需要靠譜的調查記者。——秋葉

6. 我們在做人生財富規劃的時候,一定知道每個人都是在社會的大系統中運行,社會大系統給你時間機會,你就有時間機會。這個大系統沒給你機會,你在這方面再努力也收效甚微。

7. 同樣的投資信條,無論堅持或是糾錯,在不同的情景下獲得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信條,只有最適合當下環境的信條。當你終於看清大周期的方向時,很多時候都已經錯過了最佳機會,這就是人生的艱難之處。所以我一直相信,很多成功人士,只是冥冥中的幸運兒,湊巧站到了合適的地方。

8. 投資是與經濟周期相關的,經濟周期的運行節奏是會被政府政策所干擾的。對於政策,不要去考慮他應該會怎麼樣,而是要考慮他的習慣和模式是什麼,然後順著野蠻人的足跡去尋找投資的方向。

9. 泡沫其實已經是現代金融不可或缺的潤滑劑,不管你愛他也好,恨他也罷,他註定要一生陪伴著你,不離不棄。那些總想要恢復「正義的初始狀態」,把泡沫刺破的人,其實無非是錯過了上一輪的泡沫膨脹,臆想著要重來一次,踐踏著眾人的屍體與鮮血去抄底而已。

10. 你工作很努力,上司也很認可,但不代表他就覺得該主動給你加工資,他很可能認為這就是你應該做到的。

心理:

1. 一定是你拒絕做的事情,成就了更好的你。

2. 為什麼別人越來越不把你當一回事兒,因為你太好說話。什麼事情,一找你就答應;什麼東西,一要你就給。你成功塑造了一個毫無原則的自我,既然你沒有了原則,人家對你自然就沒有了底線。

3. 為什麼老好人總是交不到真朋友?你都不懂得拒絕,又哪來真正的朋友。當我們定下一些處理事情和為人做事的原則後,就會發現很多讓我們兩難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了。建立原則的一個大好處就是:你不用開口,原則就已經幫你消解了很多麻煩。

4. 德國心理治療師海靈格說過一句很牛的話:「受苦比解決問題來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來得簡單。」這就是為什麼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

5. [一棵妒忌另外一棵樹,恨不得自己變成斧頭]:雪山下有一隻二頭鳥名為共命鳥,其兩頭分別值守日夜彼此輪流休息。由於一個頭總是得享美味果實,另一頭心生嫉恨,於是吞下毒果,兩頭同歸於盡。

6. 很多人就遇到這種情況,問女朋友或者老婆,你今天想吃啥啊?她經常會說,隨便。她的意思當然不是隨便啊,而是她不願意承擔選擇的責任。那怎麼辦呢?你就讓她猜嘛。你就說猜猜看,我今天想請你吃啥?等她說出第一個猜測時,你就說真聰明,今天我就想請你吃這個。

7. 法國心理學家米歇爾?勒朱瓦耶在《落差》中有一段描述的話:「糾正過去的錯誤比死不悔改消耗更多的精力。比起質疑與反思,大腦更易於重複常規經驗。大腦清楚地知道告別錯誤會讓生活變得更愜意,但它並不想改變老觀點,更願意堅持忍受認知失調的折磨。正是因為這種失衡,有人不願意離開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或放棄一段折磨人的感情。」

8. 村子的不遠處,有一座廟,據說香火極靈驗。有一年,村子裡來了賊,許多村民家裡被偷。村民沒有報警,而是結伴來到廟裡,跪求寺僧:大師呀,請幫我們算算,是誰偷走了我們的東西?僧人聽了,回答道:阿彌陀佛,你大爺的,如果小僧有這本事,我們廟裡的功德箱早就找回來了,還用得著報警?

9. 我們把帶有自身價值判斷的世界當成真實的世界並作出情緒反應,痛苦在本質上是一種扭曲的自我保護本能反應。

10. 內心痛苦的人一般都是懶惰的人,懶惰並不是指工作不勤快,事業不奮進,而是對內心的冷漠和逃避。

教育:

1. 學習必須先要經過痛苦、艱難的磨鍊,才能到達相對輕鬆的地步,然後又要經過艱難,再上升一個層級,如此周而復始,完全輕鬆快樂的學習是不存在的。所謂學習的幸福,是經由痛苦才能達到。不要只考慮給自己減負,學習者懂得給自己適度加壓才是通向優秀的唯一途徑。——蕭秋水

2.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舍好學深思者莫屬。

3. 學習是辛苦的,孩子開始學習尤其辛苦,輕鬆松,快樂地玩一玩是不可能學會知識的,自律、磨練、承受壓力、痛苦地思索、一次次面對失敗和錯誤,這是從一開始學習就得傳遞給孩子的,這種能力內化為品格,才是終極學習,才是支持終生學習的技能。

4. 在同等條件下,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是家庭教育。孩子的高度,最終由家長的智慧與財富決定。善於學習、聰明的家長,每天花時間點撥孩子,孩子自然開竅。有錢的家長,能為孩子請最好的補習老師,孩子也會領先。

5. 道德許可效應,就是當一個人認為自己「道德高尚」時,更容易做不道德的事兒。換句話說:當人自認為是好人時,更可能做壞事。

6. 我絕不能恐懼,恐懼是思維殺手。恐懼是帶來徹底毀滅的小小死神。我將正視恐懼,任它通過我的軀體。當恐懼逝去,我會打開心眼,看清它的軌跡。恐懼所過之處,不留一物,唯我獨存。

7. 我們自以為很聰明,確實也很聰明。但是,我們太聰明了,往往就讓別人吃了虧。而別人也不傻,在一定的時候,我們就會為自己的聰明付出代價。

8. 無知的人並不是沒有學問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了解是由自我認識而來,而自我認識,乃是一個人明白他自己的整個心理過程。因此,教育的真正意義是自我了解。 ——《一生的學習》

9. 教育家理查德說:「缺乏冒險精神的孩子,往往習慣於墨守成規,既性格孱弱,又不善創新。」但在「冒險教育」的基礎上,必須得增加一個「規則教育」,用規則來平衡冒險。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往最壞的結果想一想,這個最壞的結果如果能接受,就可以試一試。如果承受不了,就不要去做。

10. 百家姓開頭四姓為什麼是「趙錢孫李」?《百家姓》是宋朝初期吳越的儒家學者最先編輯的,「趙」是當朝宋朝皇帝的姓氏,「錢」是吳越國的國王姓氏,「孫」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李」是後唐皇帝李後主的姓氏。

思辨:

1. 釣魚的兩個原則:一是在有魚的地方釣魚,二是不要忘記第一條原則。投資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在一些地方,無論你是多好的漁夫,你也不可能釣到很多魚。

2. 當技術不斷自我裂變的時候,千萬不要低估任何新事物爆發的可能性。未來的互聯網依然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比如誰說手機就是最後的終端了?

3. 階層固化很可怕。思維固化更可怕。互聯網時代,本來已經給打破階層帶來了條件,但思維的限制,將會牢牢地關上這扇門。

4. 最後勝出的贏家,不是哪個指標最強的,而是凝聚了最多共識的。而這個共識,是你猜我、我猜你反覆博弈出來的。

5. 人類做事的規律,是先技巧,後博弈。僅有技巧式思維,是不夠的。你再聰明,再努力,最終你的勞動成果,還需要獲得別人認可,才能實現價值轉化。僅有博弈式思維,更不成。你人際關係玩得再嗨,終非根本。所以孔子的學生說有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說能讓你的博弈思維立足的,還是要靠技巧能力。

6. 慷他人之慨,絕非良善!只有通過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這才構成善良的本義。不是說我們不應該善良,而我們不該曲解善良。善良首先是一種能力,不應該是一種心理需求。如果你錯以為後者就是善良,就會讓自己的行為,淪為滋生壞人的溫床。

7. 永遠不要滋養寄生蟲,這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觀念賤民」,人類整體變得正常而高貴。寄生蟲只會越養越大,越養越多,並不會感恩,也不會羞愧,只會失去一切反省更新能力,將「獲得滋養」視為自己的權利。

8. 「I can"t afford it 」在英文世界從來不是一句羞於啟齒的話,繞開消費主義的泥沼與桎梏的辦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理直氣壯地大喊一聲:老子買不起!

9. 哪有什麼選擇恐懼症,還不是因為窮;哪有什麼優柔寡斷,還不是因為慫。

10. 在我看來,媽寶男是絕對不能嫁的。正常的母親,不可能養出媽寶男。媽媽撫育兒子,是逐漸放手的過程,最後成為兩個成年人之間的關係,兒子是獨立的個體。媽寶本質上是一種精神亂倫。母子關係成為情人關係。他們之間的情感,有強烈的獨佔性,排他性。你其實淪為他們之間的「小三」,而且還光明正大地住到他們家,你做錯做對並不重要了,你註定被仇恨、被排斥,你其實只是他們的代孕工具。

幽默:

1. 北京房價降啦~真的降價啦~這房子降了100萬!金融街的房子,217.5平米,學區房、商業房,報價4600萬,低價4500萬。圍觀群眾嗤之以鼻,哼,哥是缺那100萬的人嗎,哥缺的是4500萬。

2. 「學鋼琴有傷害嗎?」「有。」堅持學下去,會傷害到你的同齡人……

3. 小時候爸媽有次吵架,說吃完飯就去離婚!老媽紅著眼睛做飯,一會喊我去買老抽醬油,老爸搶先一步:我去買。結果買回來是生抽,老媽臉黑了,老爸訕笑著說去換,結果拿回來的是醋!老媽要爆發時,老爸趕緊抱著我媽:你看我什麼都不會,離婚了我怎麼活呢?

4. 在 it 領域泡久就會覺得什麼事都可以網上搜資料解決。回來鄉下後發現這裡有太多的信息並不在網上公開,網路幾乎沒什麼用處。相反,人際關係發揮著路由信息的功能。//@絕望連微分:我媽就是村裡的百度,知道的很多,但八成是假的。

5. 宿舍有一同學夢遊,大半夜幽幽的起來拿著水果刀在每人頭上拍了兩下,正當我們被拍醒驚恐地看著他時,他又幽幽的上床睡了。第二天早自習跟我們聊天,說昨晚做夢夢到去偷西瓜,轉了一圈,沒一個熟的…

6. 早上,小姨子上門遞給我一隻兔子:「姐讓我交給你的。」說完提著行李匆匆走開。十一點,老婆在單位打來電話:「兔子收到了嗎?」我:「嗯。」老婆:「妹妹出差讓我們照看一下,你給它喂點菜葉吧。」 喂點菜葉?看著鍋里的兔子我陷入了沉思。然後我往鍋里加了點香菜葉子.......

7. 他們說,韭菜一生會被收割三次。韭菜是一種非常奇怪的植物,無論怎麼收割,它們總是會頑強地長出來,就像是沒有記憶。每次韭菜長出嫩葉來,就會被收割一次,人們喜歡吃鮮嫩的韭菜葉。第三次之後,人們任由韭菜生長。 我連信仰都沒有,可以說是一根不及格的韭菜了,我懷疑我根本是一條扁的蔥。——和菜頭

8. 讀博士的時候,一個實驗室的同學聚在導師家吃飯,師母問一個入門不久的小師弟:談女朋友了嗎?小師弟笑笑:學業為重,畢業了再談。 她嘆了口氣:在動物園裡打獵都打不到,出了園子你還能打著?

9. 厭倦了諸如三觀正、有趣、NICE等等形容一個人的詞,都是些陳詞濫調令人無精打采。我決定,要使用一些舊詞舊語來形容別人,比如:這位姑娘是位豪傑,他是一個妙人兒,他是一個伶俐鬼,你是個少年英豪,你是個現世寶、活寶,這位友鄰正派瀟洒……等等。——danyboy

10. 通往彼岸只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一根筋走到底,絕不後悔,絕不回頭,破釜沉舟,要麼死,要麼登陸。另一種方式,就是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一邊划船,一邊堵漏,搖搖晃晃也能到岸。但是只有我才知道,編這種胡說八道的人生哲理有多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岸讀書 的精彩文章:

該怎樣開始好好做事?
歲月不饒人,你可曾饒過歲月

TAG:左岸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