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議經間期出血的中醫治療

淺議經間期出血的中醫治療

淺議經間期出血的中醫治療

經間期出血西醫稱之為排卵期出血,屬於功能性子宮出血的一種類型,本病在育齡期的婦女中較為常見,也可見於年輕尚未婚育女性。月經規則者,多發生在月經周期的第13~16天,出血量一般不多,一些人沒有明顯的異常感覺,血色多淡紅,一般無須特殊治療。出血量多,中醫稱之天數延長者應及時治療。凡在兩次月經之間,氤氳樂育之時出血,持續二三天,血量少於正常月經量,並有周期性者,稱為「經間期出血」。

中醫認為:月經排凈以後,血海空虛,沖任衰少,經氣逐漸蓄積,由空虛漸充盛。至兩次月經之間,為由虛至盛之轉折,陰精充實,功能加強,陽氣內動而出現氤氳動情之期。若體內陰陽調節功能正常者,自可適應此種變化,無特殊證候。若腎陰不足,受此陽氣之衝擊,陰絡易傷而血溢,出現少量陰道出血;或濕熱內蘊,此際可使熱與陽氣動血,因而出血;又或宿有瘀血內留,此時亦可瘀為陽動易出血。其主要機理,可認為是由於氤氳期元精充實,陽氣內動,加以腎陰不足、濕熱內蘊或瘀血內留等因素動血,便可引致陰道出血。《女科準繩》指出:「萬物化生,必有樂育之時……凡婦人一月經行一度,必有一日姻紜之候,於一時晨間……此的候也……順而施之則成胎矣。」

本病須與月經先期鑒別,月經先期多不在經間期,經量正常或量多;經間期出血,血量偏少,在基礎體溫高溫相之前出血。另本病亦須與赤白帶鑒別,經間期出血有周期性,後者無周期性。

腎陰虧虛 見經間期出血量少,或稍多,色紅,無血塊,腹不痛,頭昏腰疾,夜寐不熟,便艱,尿黃,舌紅,脈細弦略數。可用滋陰止血法,方用兩地湯合二至丸。大生地30克(酒炒),元參30克,白芍藥15克(酒炒),麥冬肉15克,地骨皮9克,阿膠9克,女貞子10克,旱蓮草10克。

濕熱內蘊 見經間期出血量少或多,色紅質黏膩,無血塊,或如白帶、赤帶,神疲乏力,胸悶煩躁,納食較差,小便短赤,平時帶下多,質黏膩,舌苔黃、白膩,脈細弦。可用清利濕熱法,方用清肝止淋湯加減。白芍30克(醋炒),當歸30克(酒洗),生地15克(酒炒),阿膠9克(白面炒),粉丹皮9克,黃柏6克,牛膝6克,香附3克(酒炒),紅棗10個,小黑豆30克。

氣滯血瘀 見經間期出血量少或多,色紫黑或有血塊,少腹兩側脹痛或刺痛,胸悶煩躁,舌有紫點,脈細弦。可用行氣化瘀止血,方用逐瘀止血湯。生地30克(酒炒),大黃9克,赤芍9克,丹皮3克,當歸尾15克,枳殼15克,龜板9克(醋炙),桃仁10粒(泡,炒,研)。

脾氣虧虛 見經間期出血量少,色淡,質稀,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食少腹脹,舌淡,苔薄,脈緩弱。可用健脾益氣止血法,方用歸脾湯加減。白朮9克,茯神9克,黃芪12克,龍眼肉12克,酸棗仁12克,人蔘6克,木香6克,炙甘草3克,當歸9克,遠志6克。

臨床上較典型單純證型的病例比較少見,往往以腎陰虛兼雜其他證型多見,故治療上各證型的遣方用藥必須充分考慮,仔細辨證,加減用藥,方能藥到病除。在辨證的基礎上,可酌加補腎陰、止血、收斂固攝葯,如黃精、炒地榆、茜草、阿膠、何首烏、煅龍骨、煅牡蠣、旱蓮草、三七、仙鶴草、烏賊骨、白茅根、生甘草等,才能收到比較明顯的效果。同時也要注意活血化瘀藥物的應用,如丹參之屬,血活瘀才能去,氣機順暢,陰陽調和,本病才能得到根本的治療。

此外,人體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的高低,有時受精神因素的影響,故經間期子宮出血患者應避免精神刺激、避免大怒、避免勞累、避免過於緊張,患者飲食當以素淡為主,避免辛辣、酒類、冷食等有刺激的食品。此外,經間期子宮出血量雖少,但子宮內膜有部分剝脫面,一旦細菌、衣原體等入侵,可引發子宮內膜乃至附件、盆腔感染,故此期間應保持外陰清潔,出血期間要禁止性生活,以防止併發症的發生。(王業龍)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每周一縷書香 | 悅諸心研諸慮,非施之有驗者不敢傳
「訃告」針灸泰斗謝錫亮老先生辭世 他曾呼籲「救救傳統灸法」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