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高估」的華為安防,「沒渠道」還是「不用心」?

「被高估」的華為安防,「沒渠道」還是「不用心」?

全球技術研發費用第六、超過20億人使用、體量相當於BAT總和……以技術見長的華為向來是吃瓜群眾的驕傲。

可想而知,當作為國人驕傲的華為在2012年宣布進軍安防領域後,安防巨頭和吃瓜群眾們有多緊張興奮。有平台、有技術、有硬體,有錢,還有任老闆……條件如此之好的華為進軍安防,必將攪亂一池春水啊。

而就在大家的屏息以待之下,華為卻在安防領域不溫不火地「深扎」了8年。口號很響,「大動作」也時有,只是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的位置似乎還是穩穩的,宇視科技也坐穩了老三的寶座。

那麼華為進軍安防,這八年到底都做了什麼,安防三巨頭依舊穩固如常,是華為沒渠道、沒人力,還是任老闆根本沒有下定決心來搶佔這塊蛋糕呢?

「通信巨頭」華為跨界安防,做了什麼?

華為2012年踏入安防,雖然起步較晚,但其一亮相即展示了當時鮮為人知的H.265編解碼壓縮格式。近幾年來,華為也在安防領域不斷推出新的產品與技術。那麼我們先來看看華為在安防界做了哪些事吧。

1、圍繞「公安」的監控系統

公安系統作為安防領域的重要場景,也是華為重點切入的領域。公安場景下,除卻對監控視頻和音頻的採集,還要以智能系統對採集的音、視頻進行數據分析和物聯網感知。

在公安領域,華為在平台、網路、伺服器、存儲、虛擬化和雲等各種ICT產品較全的產品線上的優勢得以體現。據了解,華為已經和公安部門進行了多次合作,其可以實現動態人像識別技術解決被拐兒童。

2、NB-IoT物聯網平台

NB-IoT物聯網的平台提供面向各垂直領域的智能場景,同時支持公有雲和私有雲。雲平台和開放性雲服務也是華為著力打造的一點。NB-IoT在安防領域的優秀表現主要在智慧停車、智慧家庭等上。其中,戶外智能停車可採用無線技術將車位聯網,實現車位的有效利用及數據的價值化。

3、海思晶元

另外,華為在安防領域最不得不提的就是海思晶元。華為推出的H.265編解碼壓縮格式的海思晶元,在2014年的IPC SoC晶元市場上,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將國內市場份額從37.3%提升到了64%,將德州儀器等「洋晶元」拉下了馬,華為海思晶元已經成為國內監控的主流晶元之一。

4.平安城市

而在政府主打的「平安城市」項目上,自然也少不了華為的身影。近幾年,華為承接了一系列海內外安防城市的國際項目。在海外,華為在多個國家部署了包含公共視頻的平安城市解決方案,肯亞第二年犯罪率下降了46%。華為官網的數據顯示,目前其平安城市解決方案已廣泛服務於30+個國家,100+個城市。

從以上的內容,大致可以看出華為在安防領域的布局思路大概是——以高尖端技術構建圍繞公安實戰的大平台大系統,避免與傳統安防企業的正面衝突,力求依託通信領域的技術與資源優勢,打造一個圍繞華為在平安城市領域的業務的價值體系。

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

這樣看來,華為在安防領域的業績似乎很可觀,在公安監控、平安城市、晶元、智能交通等方面都有不俗的業績。

但實際,相對於安防領域這塊國內有幾千億市場規模的大蛋糕,以及國內安防巨頭們的布局,還有華為這樣年營收達到6000億元(2017年業績)、可以掀起安防市場一片腥風血雨的巨頭體量來說,這樣的成績就不太夠看了。

來看2016年安防視頻監控市場的數據,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依舊穩如泰山,牢牢佔據近一半的市場,而宇視科技、蘇州科達等公司也佔據著市場約3%的市場,其餘市場則被99%的中小企業瓜分。視頻監控市場留給華為的機會並不多。

而起初被認為華為應該對標的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其2017年的業績也達到418.95億元和188.52億元,分別較同期增長31.2%和41.44%。

而一直號稱「狼性」的華為何以在安防領域如此穩紮穩打,甚至「雷聲大、雨點小」呢?

這也許與華為安防的先天基因有關。

華為視頻監控產品管理部部長張忠在2017年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2012年華為正式宣布進入安防領域,期間一直在試水。直到近年來,視頻尤其行業視頻的客戶需求變得強勁,華為才確認值得用心投入這個行業,同時這個行業也能帶動華為ICT基礎產業的發展。」

如張忠所說,華為在安防市場一直在試水,而其剛開始也並非是要涉及視頻監控的所有產品,其定位是為其通信業務服務,增加附加值。所以,早期的切入都是公安、交通、能源等行業市場,發力管網通路的建設。

另外,在安防行業,華為也延續了其在IT業務上「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戰略思想,保持「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而華為的這一的策略,也被很多人吐槽為導致了其對用戶個性化應用場景不熟悉,網路化不足等。這也是為什麼相對於其他深耕於安防線下、個性化需求的安防巨頭,華為安防無法真正切入的原因之一。

另外,張忠表示,在安防領域,華為雖擁有先天的ICT能力,但也有先天不足。一是在視頻監控產業中,華為不具有供應鏈優勢。一些與傳統視頻圖像相關的器件,如鏡頭等的供應能力存在不足,在機電控制方面也沒有足夠的積累。二是相對於安防巨頭們,華為的銷售人員不足。相對於巨頭們在一個省內能覆蓋應用到交通、公安、學校等多種渠道,華為銷售每省只有幾個人,只能聚焦在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等幾個重點行業,集中發力。

而以上這幾點也決定了,華為將其戰略客戶定位平安城市、要地安防(城市重要出入口、交通樞紐等人口密集地區)和運營商(提供雲服務,數字化轉型)這些重點領域。這也就形成了我們開始看到的華為安防的布局,集中在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晶元、公安領域,定位高端市場,同時不與巨頭正面競爭。

可以說,對目前的華為來說,在國內具有幾千億市場、但巨頭林立的安防領域,是一個可參與、可觀望、而不是一個可以傾其所有一戰的領域。因此,華為一直保持可攻可守的狀態,結合自身的定位和優劣勢,選擇合適的方式打入安防市場,慢慢豐滿自己的羽翼,而不急著花大力氣與巨頭們拼殺。

監控視頻三分天下,華為欲占其一

而在不能正面拼殺的情況下,華為選擇了以「視頻攝像頭」為主要發力點,同時與安防大佬們做朋友的辦法,提出「被集成」的戰略。

據了解,對於視頻監控市場,華為2017年計劃增加新的視頻產品線,用於聚合行業視頻、娛樂視頻等,後期加大處理圖像的ISP技術、視頻智能演算法等技術投入。而對於未來的成長目標,張忠表示「目標是活下去,也希望當行業視頻領域三分天下時,華為能有其一。」

而除了強調自己的視頻監控領域的布局,華為也更多強調和安防企業的合作、構建自己的生態圈。對於華為來說,其強調的核心用戶群體是企業級用戶,因而更需要合作。並且對於不能正面對抗的安防企業,構建自己的安防生態圈,吸引更多企業加入,共同打造一個能實現視頻採集、分析、智能加速等多種應用的雲平台,這種策略願景似乎挺美好。

在去年的HUAWEI CONNECT 2017期間,華為也宣布攜手東方網力、高新興、商湯科技、依圖科技等成立中國平安城市視頻雲合作夥伴開放聯盟。

不過,要是僅僅以為華為會在安防領域默默分一杯羹也就錯了。華為視頻監控領域總經理劉廷永在2015年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華為的目標是三年內在全球做到20億美金,除了視頻監控外,華為還會帶來網路設備、IT設備的銷售,包括海思晶元,希望能影響企業30%的業務。如此看來,華為雖暫時難以撼動巨頭的位置,但其體量在前,始終是一個蟄伏著的勁敵。

華為雖有成為安防領域霸道總裁的潛質,但由於其定位和策略,在短期內並不會衝擊安防巨頭,引起市場震蕩,所以想看安防群雄們正面PK的,恐怕還要再等等了。但華為作為世界通訊巨頭的體量猶在,拿下視頻監控市場三分之一的野心猶在,安防巨頭們還需時時提防華為的發力,未來安防的格局如何,還猶未可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維科網_資訊 的精彩文章:

鞏固物流交付安全 亞馬遜10億美元收購智能門鈴初創Ring
2018斯德哥爾摩設計周上那些令人眼前一亮的照明新品

TAG:維科網_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