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I時代,BAT的首發站智能音箱怎麼玩?

AI時代,BAT的首發站智能音箱怎麼玩?

2018年開年以來,作為AI的首發站,智能音箱有一次開始頻頻刷屏,各家廠商為開始集中發力,大到BAT這類的互聯網巨頭,小到出門問問等等廠家,都在不斷的發力智能音箱的風口。

我們根據已經公布的消息,統計了下2月份以來,廠商關於智能音箱方面的消息:

2月1日,蘇寧跟百度DUEROS合作開發的小Biu音箱上線,售價299元,正在預購中;

3月5日,在兩會期間,百度公司CEO李彥宏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百度下個月會推出「帶屏幕的智能音箱」,可以語音控制也可以屏幕顯示。

3月6日,騰訊Qrobot經過數月的用戶邀請測試後,正式在京東開賣,售價2799元;

3月6日,百度對外宣布成立「智能生活事業群組」,渡鴉Raven H音箱已經可以現貨銷售,售價1699元;

3月7日,天貓精靈的迷你版M1將在零點開售,售價299元;

3月9日,最新消息由百度對話式AI操作系統DuerOS賦能的GGMM E2攜帶型智能音箱正式面世。

短短不到2個月的時間,在智能音箱方面就有6款產品,已經發布或者即將發布,國內音箱領域動作頻頻,態勢愈發焦灼。

移動互聯時代,各家廠商的分工比較明確,國內外互聯網的巨頭,主要是發力在軟體方面,硬體方面有所涉獵,但基本都以失敗而告終。2014年亞馬遜率先推出智能語音交互技術的智能音箱ECHO,在2015年的CES大會上,一躍讓人為之矚目,這款音箱也沒有讓亞馬遜失望,截止2018年2月通過一些公開的渠道消息,ECHO的全球銷售量已經超過3000萬台。

作為AI時代流量入口的智能音箱,國內的巨頭們發力明顯晚於國外,2017年,受制於消費機器人的風口漸漸淡了,智能音箱轉而熱門起來,以出門問問、若琪以及BAT巨頭亂斗紛紛。年末小米、天貓數十萬、數百萬的銷量,迅速將智能音箱格局,帶入了巨頭競爭的下半場。

AI時代的第一站,各大巨頭髮力在智能音箱,原因在於各家都認識到,區別於移動互聯時代,AI時代已經不是單純的互聯網廠商,只做軟體開發就可以站穩腳跟的時代,硬體+軟體是各家巨頭的共識。從國內巨頭BAT到其他小廠,一躍進入硬體行業就可見一斑,雖然各家都是在搶佔市場,不斷推出新的智能音箱,但是到目前為主,各家的側重點相比還是有一定的不同,作為傳統的巨頭BAT,百度在2017年的CES上面宣布,開發了基於智能語音交互技術的人工智慧系統dueros,另外收購了智能硬體廠商--渡鴉,在2017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面,百度發布了第一款由渡鴉研發的,首款人工智慧音箱--raven H,其中百度raven H的基層系統就是百度開發的dueros.百度在dueros方面的定位是做人工智慧時代「安卓」,跟各大傳統廠商合作,提供基於百度DUEROS的交互技術,通過一年的合作,百度在2018年2月份宣布,DUEROS的激活量已經達到5000萬,日活達到1000萬。

相比之下阿里巴巴、騰訊現在還是硬體為主,阿里在去年推出了「天貓精靈」,在2017年的雙11,通過降價促銷的活動,天貓精靈的銷售量一度超過百萬台,國內能媲美的只有小米的--小愛同學。反觀騰訊到目前為主推出的--小Q智能機器人,去年發布到現在,消息一直寥寥無幾。

智能音箱就像是一座橋樑,連接用戶與服務提供方,服務提供方的陣容豐富與否,決定了智能音箱能否真正充實用戶的生活,讓消費者覺得好用,不雞肋。所以當互聯網巨頭入局智能音箱時,智能音箱的橋樑價值便被放大了。另一個問題就是各大廠商在於智能音箱內容方面的布局,產品的黏貼性主要是內容的 完整跟交互體驗,NLP現在技術都在起步階段,而在國內這方面做的比較好的百度是其中的一家廠商,這為dueros的發展起到了助力。

而從消費者選擇智能音箱的角度來看,一般傾向於功能多,且所提供的服務都是日常所使用的。這種生態層面的優勢,使得大部分創業公司完全沒機會追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對對碰 的精彩文章:

TAG:科技對對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