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秉承《紅海行動》之民族大義,CCTV-8黃金強檔演繹軍人之《突擊再突擊》

秉承《紅海行動》之民族大義,CCTV-8黃金強檔演繹軍人之《突擊再突擊》

2017年國慶,《戰狼2》燃爆56.8億票房,共同燃爆的還有觀眾心中的大國風範和民族精神;2018年春,《紅海行動》再以30億票房奏響大國軍歌!二者中,無論是忘我的英勇,還是殘酷的畫面,均以生命無法承受之重向觀眾展示了如今歲月靜好中另一群人以生命為代價的無私奉獻和付出。大熒幕以振聾發聵之力奏響著主旋律,市場的出色反應呼喚電視劇市場類似題材的現身。

3月12日,秉承這股風力,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陸軍政治工作部、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政治工作部、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榮譽出品,中央電視台、幸福藍海影視文化集團?笛女傳媒、雲文(北京)文化影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原成都軍區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貴州廣播電視台、雲南金彩視界影業有限公司、河北當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仰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重慶報業集團、貴州笛女影視傳媒公司等單位聯合攝製出品,著名導演舒崇福,攜陳月末、鄒俊百、高藝丹、王勁松、宋楚炎、王帥、孫楚鴻、郭峰、王璐、劉勇等主演的電視劇《突擊再突擊》3月12日登陸CCTV-8黃金強檔,一群雪域高原的90後山地旅官兵將用自己的成長向觀眾展示和平年代裡中國軍人的勇者無敵。

1

用真實的場景演繹真實的」戰爭」

作為一部反應雪域高原山地旅官兵的影視作品,為了能真實再現雪域高原的環境,《突擊再突擊》全劇超過80%的場景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取景地拍攝,拍攝過程中得到了軍區的大力支持,調集山地旅的官兵協助拍攝,高端的步軍裝備、無人機指揮系統、坦克、飛機等等一系列先進武器齊齊亮相。

據總導演舒崇福介紹,拍攝中足足用了2噸TNT,每個炸點都是精心布置,全劇沒有使用一件道具——炮彈使用的是演習彈,子彈使用的是標記彈,對演員來說,子彈打在身上會有痛感,這些真實的體驗,讓演員們在表演時有了更真實的發揮。

(拍攝中場休息,為了防止面部凍僵無法表演,演員取暖時都是:顧頭不顧腳)

(拍攝現場)

即便如此,為了提前入戲,幾名主演還是提前「入伍」,在軍營的特別訓練中體驗真實的軍旅生活。拍攝開始後,演員要全副武裝、真實負重,與艱苦的環境對抗,在克服高原反應的同時使用「真槍實彈」上鏡拍攝。即使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和身體鍛煉,嚴重的高原反應仍然讓劇組每天都有人倒下,有43年軍齡的導演舒崇福在拍攝過程中也暈倒了,險些命喪高原……

但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報的,從目前公布的片花看,不論是艱苦卓絕的訓練場景,還是高難度的戰鬥過程,電視劇《突擊再突擊》都最大限度再現了「真實」二字。

總製作人傅曉陽驕傲的說:「這部片子當得起近些年現代軍旅題材之最!」

2

以真實的故事與合理的情感燃爆熒幕

這些年,宣揚主旋律的作品並不少見,但收視平平的業績說明觀眾並不買賬,《戰狼》系列和《紅海行動》的成功告訴我們,主旋律必須用合情合理的故事、動人心弦的劇情來演繹……這正是《突擊再突擊》的敘事方式,這部從創意到拍攝,歷經六七年時間打磨的作品,不僅真實反映了和平時期戍邊軍人的狀態,更旨在通過他們的故事,喚醒國人對部隊、對軍人的滿滿敬重。

劇中的三名年輕軍人擁有不同教育環境和家庭背景,帶有完全不同的從軍心態,他們是時下被嚴重標籤化的90後。當他們聚在紀律嚴明、條件艱苦,訓練極限的部隊里時,必然會有開始訓練時的種種緊張、不適應與對抗,但在一次次受挫和血與火的考驗之後,他們經歷了心靈的覺醒,去除桀驁不馴,融入集體,領悟軍人的真正含義和突擊再突擊的精神內核。

他們的成長代表了年輕一代軍人的成長,也代表了時下90後的真實特質,更能點燃觀眾的認同感,把燃的元素在觀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注入觀眾心中。

「我們是一支軍隊,是替國家、替老百姓守平安的一支軍隊。」

「作為特種兵,功能只有一個,那就是保家衛國的利刃!」

「穿上軍裝,生命就屬於祖國,我們都是等待屬於自己那顆子彈的活死人!」

小豹隊讓人熱血沸騰的宣言代表的正是新時代軍人從老一輩軍人那裡繼承的風骨!

3

以觀眾的價值認同傳遞主旋律

以價值認同感喚醒觀眾的主旋律之思,這正是《突擊再突擊》的出品方之一笛女傳媒一直以來的努力。多年來,笛女傳媒一直致力於在作品中傳遞滿滿的正能量和積極的價值觀。笛女傳媒的當家人傅曉陽是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說:「影視作品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笛女傳媒作為一家影視製作公司,身上承載著社會責任,我們有義務通過作品傳遞正能量,影響和引導觀眾的價值觀。正如軍人的責任是保家衛國一樣,笛女的責任是從精神層面守護家園,把「突擊再突擊」的精神宣揚壯大,鼓舞社會,鼓舞年輕人,燃起強烈的民族自尊、自強和榮譽感!」

《突擊再突擊》中有成長中的90後,有愛子如命的好母親,有對孫子期待滿滿的爺爺,老中青三代人都能從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與寄託,找到追劇的理由和被鼓舞的原型。激情與青春,熱血與奮鬥,親情與奉獻,貫穿全劇,帶來的是一個又一淚點。

「和平,是這個世界上最昂貴的奢侈品,現在輪到你為你們這一代人自己買單了!」

「山地旅的兵,永遠不會繳戒投降,就算是死,也迎著炮火而死!」

「小豹隊,做先鋒,突擊再突擊!殺!」

戰士成長為共和國的錚錚鐵骨、母親含淚將孩子送上戰場、爺爺為孫子的成熟而釋懷,老槍得以傳承,一部好的電視劇就這樣實現了所有人的成長,引發劇里劇外的共同思索。如果說軍事迷在這裡看的是裝備,那麼女性觀眾在這裡找到的將是親情,將是軍人的含蓄隱忍之愛!

4

從來沒有歲月靜好

只是有人為你負重而行

我們每個人都享受著和平帶來的福利和幸福,白天,我們平靜的入學、上班,入夜,我們略帶疲憊的下班、回家,見慣了萬家燈火的寧靜,以為我們生活在和平時代,其實,我們只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國家,在這個和平的背後卻不知道有多少血肉之軀以生命為代價默默奉獻……

雪域高原上「最不怕冷的哨兵」:拍攝於12月6日,軍區某部官兵在風雪中堅守在海拔4700米的邊防哨點,守衛雪域高原國門邊關的瞬間。漫天風雪中,邊防戰士就像挺立著的「兩棵松」。

張良善,一位雪域高原運輸兵,軍功章代表著他為祖國立下的汗馬功勞,可他連自己的妻子難產死去都沒來得及看上一眼。1992年10月,愛妻何桂麗因分娩難產失血過多離他而去。多年來,他在妻子墳前用腳踩出一條小路。他代表著廣大中國軍人!代表著中國軍魂!

九寨溝地震救援,一名軍人面對餘震,奮不顧身地向前衝鋒,只為給生命多爭取一點救援時間。看不清戰士的面孔,卻能感受到一種毫不畏懼的力量。

年輕戰士的一雙手,在年長者眼裡,他們還是孩子,可是,他們卻將「寧願生命透支,不讓使命欠賬」作為自己的信念,在「生命禁區」,讓巍峨的雪山、美麗的孔雀河,共同見證他們衛國戍邊的堅定決心!

烈日下的青藏鐵路沿線,中國軍人孤零零地立在高原上。只要有列車經過,便會致以標準軍禮……「不需要你知道我,不渴望你記得我,我把青春獻給祖國的山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我。」

2015年9月3日,舉世矚目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照片中的陳廷儒老人,因年齡最長,被安排在老兵方陣第一車、第一排、第一座,在通過天安門時,他莊嚴敬禮的畫面,深深感動了億萬觀眾。今天,我們站在這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草一木,都是偉大的人民解放軍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這位流淚的將軍走了,他是董萬瑞,是98抗洪期間駐九江抗洪前線總指揮,在送別抗洪戰士的站台上,將軍凝望車窗,看著身上泥巴還沒有洗凈的士兵們,情不自禁,淚光閃爍。如今將軍已遠去,98抗洪時還是孩子的人,現在已經穿上軍裝。擎旗自有後來人,將軍未竟的事業,年輕的中國軍人在繼續。

沒有什麼歲月靜好,有的是你們默默無私奉獻,戍守邊防,保家衛國!

3月12日,CCTV-8黃金強檔,《突擊再突擊》致敬中國軍人!致敬戰鬥在高海拔地區的山地旅全體官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笛女阿瑞斯影視傳媒 的精彩文章:

TAG:笛女阿瑞斯影視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