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歐陽修最經典的一首詞,意境之深遠,令人神往!

歐陽修最經典的一首詞,意境之深遠,令人神往!

這首詞是明道元年(1032)春,歐陽修與友人梅堯臣洛陽城東舊地重遊有感而作。詞人擬深閨佳人之口吻,抒發其寂寞傷春之情。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宋代: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上闕首句即用三迭「深」字,前兩個深狀佳人居處之幽深,後面的「深幾許」則於提問中暗含怨艾;「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寫院中之孤寂冷清,「堆」本為動詞,「堆煙」是指楊柳色青,靜靜地立在庭院旁,彷彿籠罩著一層輕霧,以動摹靜,更顯得院落寂寥孤清。然而就在這重重朱門,層層珠簾之中,一位深閨佳人獨倚高樓,凝望著遠方貴族子弟流連的地方,卻望不到心上人通向自己居處的路。這暮春三月,這雕樑畫棟,原是良辰美景,奈何良人隔世,終有千般深情,也只能徒羨門前他人歡愉。寫到這裡,一位深閨佳人滿懷心事,坐等丈夫的惆悵畫卷便緩緩展現在讀者眼前了。竊以為這正是歐陽公妙絕之處,不著一字,無須嘆惋,寥寥幾筆寫暮春景色,即將佳人獨守寂寞的惆悵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

下闋不同於上闕的靜景,雨橫、風狂、門掩黃昏等句句皆為動態景物。暮春的急雨傷了花,驚走了春,勾起了正盼望丈夫歸來的女主人公的傷春情緒:錦緞華年經不起光陰催逼,如同這三月暮春,再好的春光也終會流逝,自己也會在漫長的等待中耗盡青絲,直至發蒼視盲牙齒搖落。因此便引出了」淚眼問花「一句,本來問花便語出新奇,花為草木,又怎能通曉人之七情六慾?不問人而問花,可見佳人心中愁苦之重,難以排遣。然而更為出奇的還在最後一句,花兒對於她的詢問不僅不加理睬,還自顧自飛過鞦韆去,無論是有情之人還是無情草木,都對這為位佳人的愁苦無動於衷,怎能不讓人傷心落淚呢?傷春即是傷己,問花即是問己,然而這種纏綿悱惻的情緒全被詞人巧妙地融入景色之中,隱而不發,全待讀者自己揣摩品讀,正如明代沈際飛所評」一若關情,一若不關情,而情思舉蕩漾無邊。「

縱觀整詞,視角由內而外,由遠及近,由靜而動,情思隨之步步加深,詞意也層層推進,至末更深,可謂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更難為可貴的是,詞中用語淺近平白,看似直出肺腑卻又暗含詞意,這在仍因循五代雕琢精工、柔軟婉麗之風的宋初詞壇,無疑是打破柔糜綺麗而自成一家的扛鼎之作。因此,歐陽修可謂是北宋詞壇繼往開來第一人,既保有南唐五代婉約纖細之風,又開創了清麗渾成、明白曉暢之先聲,將詞的意境創作推上了一個新高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美詩畫 的精彩文章:

劉禹錫的一首詩,不僅內含人生哲理,也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宋代一位趨炎附勢小人晚年的一首詞,凄婉動人,透露出悔恨之意!

TAG:最美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