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洒脫!殘疾大爺一道美食1天只賣2小時 月入上萬

洒脫!殘疾大爺一道美食1天只賣2小時 月入上萬

在陝西北部,有一種狀若朗夜之圓月,晶瑩若白雪,輕薄似蟬翼,柔韌綿冽,味沁心肺,過口難忘的美食,當地人稱作煎餅。但陝北的煎餅與山東、東北一帶的煎餅只是同名,其原料、口感、食用方法均風馬牛不相及。當地,上至80歲老人,下到3歲黃口小兒,人人喜食,因此催生了賣煎餅的行業。很多開店賣煎餅的手藝人,都生活富裕,坐擁數套房產。

今年57歲的白海忠,也是賣煎餅大軍中的一員。他的名字在當地縣城鮮為人知,但是提起東溝橋頭「煎餅大爺」,人人皆知。白海忠賣煎餅33年,對於當地很多人而言,他的煎餅里有著童年的味道。白海忠賣煎餅的同行們,從挑擔小販開始,到開店賣煎餅,僱傭人力擴大規模,逢年過節時,很多煎餅館一天利潤在幾千元以上。但白海忠始終是挑擔擺攤,且一天只賣兩個小時。他說:「開店一天要守十幾個小時,我喜歡自由,受不了那個約束。」

白海忠家住雒家礆村,提起賣煎餅的起因,他不由長嘆一聲。年輕時,他因為自幼得了小兒麻痹,身體不協調,手指略有殘疾,所以夫妻倆只能在工地打工,一個月僅掙40元錢。那時候,剛有了大兒子,生活艱難,為了生計天天發愁。

一次偶然的閑聊中,白海忠的妻子聽說鄰居有個女人煎餅做得好,一個月能掙100元錢。夫妻倆一合計,覺得應該去看看,別人能做或許他們也能做。就這樣看了幾天,白海忠和妻子回家買了蕎麥糝子,嘗試著攤煎餅。經過幾天的嘗試,夫妻倆覺得這條路可行。

但萬事開頭難,33年前,白海忠還是一個24歲的年輕小夥子,走街串巷、街頭擺攤讓他覺得特別的難為情。剛開始前幾天,白海忠的父親挑著煎餅擔子,把他送到東溝橋頭,白海忠就木木的站在那裡。有人要買煎餅了,他就拿出來賣給別人,沒人買時,就躲在一邊。

時間長了,白海忠也就慢慢的習慣了。當時煎餅館少,大家都在街頭擺攤。拼的是煎餅的質量,豆腐乾的勁道,還有湯汁的口味。白海忠為人忠厚,不善言語。只有默默的跟媳婦一起鑽研如何把煎餅攤好,把豆腐乾烙好、煮好,湯汁調好。因為用心,白海忠的煎餅很快贏得了吃貨們的認可,對口味挑剔的顧客,看見白海忠的煎餅賣完了,就不吃了。同時,白海忠的生活也因此改變,一天的收入也由搬磚時的1.3元左右,上升到5、6元左右。

白海忠為人洒脫,喜歡輕鬆自由。他擺攤賣煎餅和別人不同,別人為了賺錢,從早上6點多開始,一直要賣到下午7點多,而他總是中午12點多從家裡挑著擔子慢慢悠悠的走到橋頭攤位上,下午1點開始,3點收攤。他說:「兩個小時賣的錢,已經讓我們一家生活無憂了。再要多賣,人太累了。」

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了今天。別人為了賺錢,開始僱人攤煎餅,進流水線壓制的豆腐乾。白海忠則始終堅持老式地煎餅做法,蕎麥糊糊自己搖、豆腐乾自己烙、湯汁自己調。他說:「只有這樣我才能始終掌握住煎餅的品質和口味。」

煎餅中捲入豆腐乾,綿韌中帶著勁道,非常受當地人的歡迎。賣煎餅的人都知道,豆腐乾不但不掙錢,還耗時耗力,要將豆腐乾在鍋蓋上烙干,再在鹽水中煮透,之後風乾。

經過傳統程序加工後的豆腐乾,口感勁道。但到了現在,很多煎餅館為了省事,直接購買工廠批量壓制的豆腐乾。工廠生產的豆腐乾與傳統加工的豆腐乾比較,口感相差甚遠。但市場經濟環境下,真正能堅守傳統技藝的已經寥寥。

賣煎餅33年,白海忠夫妻倆一天雖然只工作6、7個小時,但生活小康。如今3個孩子都已長大成人,其中兩個是本科大學生。

當地人都說,「橋頭大爺」是典型的手藝人,每一張煎餅、每一根豆腐乾、每一碗湯,都嚴格遵循流程。但對白海忠而言,賣煎餅33年,他也想休息了。但只要一日不出攤,老顧客們就電話不斷,更有不少人跑到家裡來買。白海忠覺得自己一個殘疾人,跟工搬磚一天掙1.3元,日子都過不下去了,是這些老顧客捧場,讓他過上了好日子,所以他要堅持下去。總不能讓人說,橋頭那老漢賣煎餅掙了幾個錢,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這麼多年,吃貨們都知道「橋頭大爺」的煎餅。從白海忠家到煎餅攤半個小時的路程,就會被吃貨們攔下十多次。

一到攤位,吃貨們迅速圍了過來。

經典的大片辣子就擺放在台階上,任顧客隨意挖取。2個小時,白海忠的顧客們,就要消滅這樣6桶辣椒,600多元的煎餅也將一掃而空。按照煎餅的利潤,白海忠2小時練攤的收入近400元,一月下來就收入1萬多元。很多顧客勸白海忠每天多賣一會,這時,他總是呵呵一笑:「錢沒多少,世上的錢還能讓我老漢掙完了?」

對於很多顧客而言,白海忠的煎餅,不只是一道美食,更承載著他們童年的回憶。更多精彩故事,請關注不正經蜀黍公眾號(fasheng8),熱心公益,關注民生,關注奇聞趣事,更關注你,添加關注微信公眾號「不正經蜀黍」,我們需要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正經蜀黍 的精彩文章:

大年初六兒子躲債沒有回來 六旬老人坐在柴堆上發愁

TAG:不正經蜀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