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老照片,訴說著自貢的光陰故事……

這些老照片,訴說著自貢的光陰故事……

導讀

由中共自貢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市檔案局和市文聯主辦的「歷史留痕——自貢社會生活老照片回顧展」跨越時空,在鹽業歷史博物館和南湖藝術展廳給觀眾帶來滿滿一波「回憶殺」。百幅黑白老照片從上世紀30年代跨越至今,喚醒多少人早已塵封的記憶。記者走近此次展覽的幕後策展者、老照片拍攝者以及修復者們,一起重溫那些光陰的故事。

一場懷舊展

老照片拉回自貢記憶繁星點點

狗年春節前後,鹽業歷史博物館迎來八方客人,人氣爆棚。博物館一隅,一張張黑白老照片前,引得無數參觀者駐足。他們之中,有定居他鄉回自貢過年的年輕夫婦,有年逾花甲的華僑,還有無數走親串友的 「小家」「大家」。「歷史留痕——自貢社會生活老照片回顧展」成為今年春節文化活動中的亮眼一筆。

上世紀40年代結婚圖

人頭攢動的展廳里,自貢攝影界老前輩楊遠華、周紹初、黃祖德、曹文星、王詩品、黃健、肖輔葭等人相約觀展,幾十年後重溫自己和圈內好友鏡頭下的老鹽都,感慨萬千——上世紀40年代的結婚圖,大墳堡鹽市,解放軍進駐自貢沙灣的珍貴鏡頭,中國著名電影攝影學家孫明經鏡頭中的自貢老鹽場,輥工、梘工、燒鹽工,鑽井、天車群、人工製鹽場景、天車下的「全家福」……從上世紀30年代到現在,在近一個世紀的歷史長河中,主辦方從2000張老照片里擷取了那些珍貴的瞬間,讓人們一飽眼福,令許多參觀者感懷。幾位老友緩緩挪動腳步,一張張品味,他們有的還用上放大鏡細細觀看櫥窗中的影像,當年的記憶一點點被喚回。

「這張老照片得來不易!」展覽中,有一張名為《繁星落鹽場》的老照片。密密麻麻矗立的天車,似繁星撒落在鹽都大地,美不勝收。策展人李澤民和這些老前輩們攀談,興緻正濃。回憶當年,李澤民說,這張照片的拍攝者楊同昌在自貢機械二廠工作。2016年啟動展覽籌備工作期間,他到處走訪打聽楊同昌的聯繫方式,想要讓這張照片再次現世。一番周折後,李澤民找到了楊同昌的兒子,誰知年邁的楊同昌患上了帕金森症。在艱難的溝通及家人的配合下,楊家人全力尋找,最終找到了一張7寸的彩照,底片已經不知去向。李澤民將照片進行了翻拍和放大。「很遺憾,這次展覽開幕之前,楊同昌就去世了。他的兒子過來看了展覽,非常感慨。」 李澤民告訴記者,這次展覽中,有80%的老照片是首次公開亮相,每一張存照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1980年,天車下的全家福

1983年,自貢鹽務局拍攝《鹽場春秋》電視專題片,需要呈現一些老照片。在該局任職的李澤民和同事在局檔案室查找資料時,發現角落裡一沓用泛黃白紙包裹打捆成一坨的東西。未料,裡面包有很多老一輩中央領導視察自貢的照片。「由於經歷了文化大革命這一特殊歷史時期,老照片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損壞,但仍然很珍貴。」隨後,李澤民和同事一起,將照片送到相館進行修復,得以留存展示。展覽籌備期間,負責後期設計和照片修復的楊小兵,就對此次展出的老照片進行了任務繁重的修復,他用大半個月時間,處理髮黃、粘連、污垢、裂紋和破損,按照修舊如舊原則,一張一張地修復那些破損的記憶。

在楊小兵看來,這是一次時光與匠心的深度對話,極為難得。

一個追「新」族

獨眼攝影家擋不住的光影夢

他用鏡頭記錄鹽場百態,他以收集整理鹽場工人口述記錄為職業,長年奔走在鹽場一線。81歲的謝奇籌,用攝影鏡頭見證了近60個鹽場春秋。

1971年,貢井鹽廠梘工維修梘管

揮汗如雨卻洋溢燦爛笑臉的的輥工、高空中專註維修過山梘的梘工、隨時代產生的女子梘工班,以及退休老鹽工的幸福晚年……4幅珍貴的老照片出自謝奇籌之手。記者眼前的這位耄耋老人除了偶有咳嗽,精神矍鑠。「以前長期埋頭洗相,顯影液含對苯二酚,對呼吸道有傷害。」 他說,自己的氣管炎是多年的職業病了。1959年,謝奇籌參加工作便在當時的自貢市博物館籌備組做資料員,訪問大量老鹽工,收集鹽場影像資料。1968年的一天,為了完成國家鹽務總局在阿爾巴尼亞舉辦的輕工展送展照片拍攝,謝奇籌從鄧關鹽廠訪問拍攝歸來途中,被一名疑似精神病患者用秤砣將左眼砸瞎,鼻樑粉碎性骨折。31歲的他帶著痛苦,半個世紀未曾放棄過攝影事業。

許多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我看到框的是三個人,照出來卻只有一個半(人)。」 左眼看不見後,謝奇籌除了走路不平衡,還須克服視差這個嚴重的攝影障礙。他不願丟下相機,反覆到各種場合試照,練平衡,終於通過半年多時間堅持不懈的調整,修正了視差。風雨鹽場,擋不住的光影夢,謝奇籌重新開啟了自己充滿坎坷卻又堅定不移的獨眼攝影之路。

從鑽井打撈,到平地開荒;從田間地頭,到鹽廠街市……謝奇籌的鏡頭中,記錄著自貢鹽場的變遷,那些曾經記錄拍攝的人和事,歷歷在目。「現在鹽史館裡展覽的60%的老工具都是那些年的老鹽工收集送來的,他們對鹽史實物資料留存做出了卓越貢獻!」正是因為感激老鹽工們的無私奉獻,謝奇籌當年拍攝下「退休老鹽工的幸福晚年」等一組照片。目睹並感慨鹽場女工的自立自強,他敏銳地捕捉到高空中維修梘桿的女子梘工,更是對在鹽滷天空「飛翔」的輥工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上世紀30年代設於東興寺的汽車站

半個多世紀,謝奇籌對於鹽都大地的熱愛,早已注入骨髓,融入血液。以致於現在當他經過熟悉的燈桿壩,依然還有當年的「紅領巾」叫他「閃光叔叔」。

事實上,謝奇籌攝影事業的顛峰期出現在左眼殘疾之後。自貢第一張真空製鹽車間,第一張平鍋撈鹽機,第一座大鹽倉,以及解放後唯一一座黑鹵自噴井的珍貴照片,都是他攝影生涯中珍貴的佳作。讓他倍感自豪的是,那張自噴井照片曾在當時被新華社作為新聞圖片發到國外。

一群攝影者

光影交錯再現鹽都成長肌理

流水靜深,遠山蒼茫,都付歲月;草木榮枯,人事代謝,漸歸記憶。老照片背後的故事道不盡,講不完。

1983年,梘工維修過山梘

這些老照片的作者,或已作古,或已年逾花甲,但他們留下的這些照片,卻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回味珍藏,他們的名字將會同這些老照片一樣長久的流傳下去。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已故著名鹽史專家宋良曦先生也曾為展覽出謀劃策,參與照片遴選。

「透過老照片,重溫老自貢,那是留給鹽都人民的回憶。」 此次展出唯一一名女攝影作者郭璐明當年拍下的「天車下的全家福」,是那個時代的標誌性家庭照,勾起了許多人的回憶;而71歲的攝影作者周紹初鏡頭中頻現的鹽業女工,則真實地記錄下女性參與鹽業生產的一大社會變化,充分展現了自貢女性的開拓精神;在攝影作者鄧佑雲鏡頭中,有慶祝新中國建立20周年時抓拍的富順農機廠組裝柴油動力車向國慶獻禮等老照片;楊遠華拍攝下30年前第六屆四川省運動會在新建的檀木林體育場開幕的畫面;曹文星、王詩品等極富草根視角的社會生活照,帶著濃濃的泥土氣息……民間生活、鹽場一線、文化娛樂,光陰的故事在黑白影像中交錯。

大墳堡鹽市

「藝術作品除去教化功能以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對於過往的再現,把那些深埋於歷史皺褶的星星點點翻開來讓人看,從而引發我們的思考,喚醒我們同樣早已塵封的記憶。」 在市文廣新局局長陳剛看來,此次展出的這些老照片,讓人們更加清晰地看到自貢這座城市成長的肌理,看到了漫長歲月刻下的凹痕。

「明年是自貢設市80周年,今天重溫這些老照片,對於土生土長的自貢人一定是倍感親切,對於外來人也一定會能從中受到啟迪。」陳剛表示。

1971年,貢井鹽廠退休職工在學習

來源:自貢網

記者:繆靜

編輯:周童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貢網 的精彩文章:

自貢這張嶄新的國家級名片,很多人還不知道……
假期結束!據說今年很多人在自貢是這樣過的……

TAG:自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