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百姓為何為支持劉邦,因為他有著仁厚的性格和人情的通達

百姓為何為支持劉邦,因為他有著仁厚的性格和人情的通達

史海鉤沉:劉邦仁厚的一面和人情的通達

百姓為何為支持劉邦,因為他有著仁厚的性格和人情的通達

漢高祖劉邦

劉邦作為漢民族的一員,在他的身上非常典型地體現出這一刻它一心理結構(海外一些學者稱之為「深層結構」)的諸多特徵,如協調人際關係的天賦,社會化的人格,對待人生積極進取的精神,重直覺重實用重人事的等等,一個人的實踐不自覺地彌合了民族的創傷,並牽動了整個思但界的神經~這一事實本身枷正明他是民族卓越的代表。

劉邦作為中華民族――尤其是漢民族―-的代表,不僅在統一民族、建立強盛龐大的帝國事業中功勛卓著,而且在構築中國人劉七一心理結構上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甚至把中國人的某些主要品質發展到了理想化的程度。例如近情。

所謂近情?顧名思義就是近人清或符合情理。「情」代表著活動著的大吐因素,而「理」則代表著不變的宇宙法則。

林語堂說:「我以為近情精神實是人類文化最高的、最合理的理想,而近人情的――人實在就是最高形式的有教養的人……近情的精神乃是中國文明的精華和最好的方面。」。

在中國歷代帝王中,劉邦無疑是最近人情的一個。近情精神佔據著他的頭腦和整個軀體,使他的思想人性化,並且在保持自信心的情況下,驅除一切形式的狂熱和武斷,他從不自認為掌握著絕對真理,很正苗壯,迫使人人都得把自己的頭腦拴在他的褲腰帶上, 怡恰相反,他並不堅信自己總是對的。他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擁有絕對真理,但人人都有被了解的權利。近情精神作為劉邦天性的一部分,在他的人生的各個時期都有鮮明的反映,如人關後聽取別人的意見克制慾望回軍霸上,對起義軍首領職位和皇位的謙讓態度,限定自己的作用,坦率承認下屬的才能和貢獻,等等,都做到了合情合理。但是,最能體現他近情精神的乃是對待他的死敵項羽和反叛漢將韓信所採取的方式。

劉邦當漢王不久,在拜韓信為大將軍的儀式上就坦率地承認,「在勇敢、強悍、仁愛、剛毅等方面」「不如項王」。後來項羽兵敗,自刎烏江。劉邦親自為他的對手舉哀,大哭了一場才離去。並保留項氏的宗族親屬,封項伯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都是項家的人,漢王賜他們姓劉……

百姓為何為支持劉邦,因為他有著仁厚的性格和人情的通達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最終被劉邦打敗

人們可以說這是虛情假意的表示,是令人厭惡的作態。但是,與贏政殘殺媛籌家族的滾滾血腥相比,劉邦無疑是個最近人情的人。對待他人,包括對待他的敵手,他的意識是健全的。他承認對方作為一個與自已相同、具有獨立價值的人的存在,甚至讚美對方的才能和勇氣,同時,現實主義的思維又使他接受人與人之間相互吞噬的殘酷世界的邏輯。當這種邏輯擊碎了對方的夢想,把他推人黑暗的地獄,劉邦是能夠設身處地體會到那種天崩地裂的痛苦和幻滅的。他在項羽破碎的另橄前拋灑一把悲滄的淚水,應該說是真誠的,他向和他糾纏數年、苦樂與共的對手表示尊重和同情。

這種尊重、同情,乃至憐惜,在對待叛將韓信上表現得更為突出。在楚漢戰爭期間,韓信就野心勃勃,利用執掌的到丈易魚劉邦封他為齊王。滅楚後,韓信曾想反叛漢王,不料走漏了風聲,劉邦採用陳平的計策,假裝巡遊雲夢澤,在陳縣逮捕了韓信。然而到了洛陽,他就赦免了韓信,封他為淮陰侯。這一著撕以乎下得過於劉旦了。劉棄附韓信的才能是了解的,他曾說:「統率百萬大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我不如韓信。」當時天下初定,大小叛亂不斷,劉邦時常親自率軍平叛,他在這時赦免心懷不軌的韓信,並封他為「侯」,不窗是放虎歸山嗎?他究竟是怎麼想的呢?據《 史記》 記載,劉邦把韓信留在身邊,只是為了便於閑談,兩人經常說古道今,評論各位將領的才能。

不久,趙王陳稀與韓信約定共同發起叛亂,陳稀在代地首先起兵反漢,劉邦率軍前去鎮壓。韓信打算在京坡起兵響應,豈料出師未捷身先亡,韓信中了呂后、蕭何的奸計,被斬首於長樂宮的鐘室,接著又被夷滅了三族。關於韓信死後劉邦的反應,《 史記· 淮陰侯列傳》 是這樣記載的:

劉邦從平叛的前線回到京城.見韓信已死.又高興又憐惜.問道:「韓信臨死時說過什麼話?」呂后說: 「韓信講悔恨不用蒯通的計策。」於是他詔令齊國捕捉蒯通。蒯通被帶到。劉邦問:「你教過淮陰侯反叛嗎。」蒯通說:「是的.我的確教過他。刃協小子不用我的計策.所以落了個自取滅亡的下場。如果那小子用了我的計策.陛下怎麼能殺掉他呢?」劉邦生氣地說:「烹了他。」眼見自己就要被扔進油鍋,蒯通連忙辯解說:「哎呀.烹死我.冤杠啊!」劉邦說:「你唆使韓信謀反.有什麼冤杠?」蒯通回答:「秦朝法度敗壞.政權瓦解的時候.山東六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起事一時天下的英雄豪傑就像烏鴉似的聚集起來。這種情況猶如秦朝失去了它的鹿.天下人都來追逐.才智高超、行動敏捷的人首先得到。拓的狗對著堯狂叫.並非堯不仁.因為他不是狗的主人。那時候.我帷獨知道韓信.並不知道陛下。況且.天下拿著鋒利的武器想做陛下所做的事情的人很多.只是力量不足罷了。難道你能夠都把他們烹死嗎?」劉邦想了想,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於是就把蒯通給放了。

百姓為何為支持劉邦,因為他有著仁厚的性格和人情的通達

《楚漢傳奇》中的蒯通形象。他曾勸韓信謀反,可惜對方沒有聽從

像這樣近情的事例在劉邦的一生中可謂比比皆是。

筆者認為,大概正因為他有著坦白的常識和自然的人性,人們才從內心深處喜歡他,崇拜他,謀士和將領們依附他是因為看他「與天下人同利」,而且當別人立了功,他就把實實在在的城邑封賞給人家,而不像項王那樣「把刻好的印拿在手中,直到玩弄得磨去了榷角,還捨不得出手」 ,充其量只有一點「親切關懷」、「同情的眼淚」之類的婦人之仁……

中國人是最講求實際的民族。普通老百姓深知,統治者的崇高、偉大和獨創性等通通不過是無稽之談,只有當某一措施落到實處給廣大平民百姓帶來富足、平安和歡樂的生活,人們才會擁護他。如果讓老百姓挑選統治者,想必他們首要的標準即是:他是否是一個近情的人?對他們來說,不進人情的人實施統治更意味著災難。贏政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儘管他才華橫溢、周身洋溢著非凡的勇氣和獨創性。

百姓為何為支持劉邦,因為他有著仁厚的性格和人情的通達

約法三章,劉邦深得民心

老百姓選擇擁護劉邦看來是有道理的。

當我們走進氣勢宏大、古拙的漢代藝術的寶庫,仔細玩味充滿鋪張描述的漢賦,欣賞人獸雜處的巨幅壁畫、畫像石,以及各類精美絕倫的工藝品,就可以對漢代人民的日常生活有所想像。只有對世間生活懷有熱戀與鍾情,並希求人生能夠永恆延續、保存,才可能使其藝術對現實生活中多種多樣的場合、情景、人物、對象甚至許多非常一般的東西,諸如穀倉、火灶、豬圈、雞舍等進行大量的、嚴肅認真的刻畫和塑造。民眾崇尚近情的品質,擁護近情的人。劉邦開創的漢朝經過數十年的建設,經濟繁榮,國力強盛,聲名遠播,被史家稱為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讀古典 的精彩文章:

武則天一生中的轉折點:她殺了親生女兒嗎?從邏輯思維的角度解讀
崇禎皇帝的子孫們的結局,看清廷是怎樣厚顏無恥地「舉逸興絕」的

TAG:慧讀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