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明博:歡喜是佛心

馬明博:歡喜是佛心

臉上是不是充滿歡喜,對學佛者來說,也是判斷他是否得到佛法受用的一個標誌。

為什麼這樣說?仔細地觀察一下,佛菩薩的造像大多低眉微笑,讓人感覺和藹可親,輕鬆親切。

現實生活中,許多學佛者卻不知「歡喜是佛心」,待人接物時,要麼面色凝重,一臉冰霜;要麼眉頭緊皺,見誰都煩;甚至動輒橫眉怒目,拒人千里之外。

創建佛光山的星雲大師,深知「歡喜是佛心」,他提出了「四給」理念——「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歡喜,是菩提心的一大特徵。

文/馬明博

正月初一,是農曆的新年第一天;也是佛歷上記載的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彌勒菩薩)的生日。那天上午,我們一行十數人去柏林禪寺給明海大和尚拜年。聽大和尚隨機開示,我對「歡喜是佛心」,也有了更深的體會。

一見面,大和尚即笑著祝福大家迎新納福。大和尚把一行人中年紀最小的佑佑叫到身邊。

「我不問你考得怎麼樣。我想了解一下,在同學們當中,你的身高是高,還是中等?」

佑佑略一沉吟,沒有馬上回答。

大和尚善解人意,隨即說:「其實啊,人生的價值來自利他,跟個子高矮沒有什麼關係。你知道吧,歷史上,有些個子不高的人,像拿破崙、邱吉爾、鄧小平等,在這個世界上,都是偉大的人物。換個角度說,個子矮的人,活得會更自在些;你想一想,就算他不是偉大的人物,但是他吃得少、喝得少、穿得少,給這個世界造成的浪費也少。對不對?」

十歲的佑佑認真地聽著,他思考了一下,問:「師父,我能向您提個問題嗎?」

大和尚的目光中充滿了鼓勵,「可以。」

「有些個子矮的人,像身體有病的侏儒,他們活得並不自在。再有,您說個子矮的人浪費少,對個子高的人也很不公平。」

大家聽了,都笑了起來。

大和尚慈悲地笑了,他讚許地說:「你講得很好!你的心很善良,你思考問題也很全面,能照顧到更多的人。」說著,他對佑佑豎了豎大拇指,「你的話能讓更多的人心生歡喜,這很不簡單!」

說到「歡喜」,《中阿含經》提及,佛為眾生說法時,能令眾生「勸發渴仰,成就歡喜」。《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則進一步指出,不僅是佛令眾生歡喜,眾生「令眾生生歡喜者,即令諸佛菩薩歡喜」。

聽聞佛法,人能心生歡喜,是一種珍貴的宗教體驗。在佛法中獲得「法喜」「禪悅」,人會堅定信心,勇猛精進,如「良馬不待鞭影而疾馳」。

《華嚴經》把菩薩的境界分為十個層次,第一個就是「歡喜地」。《十地經論》進一步把菩薩的歡喜分為九種:一是敬信歡喜,二是愛念歡喜,三是慶悅歡喜,四是身心調柔歡喜,五是踴躍歡喜,六是堪受歡喜,七是不壞他意歡喜,八是不惱眾生歡喜,九是不嗔恨歡喜。

今天,我們一行人聽大和尚開示,有「到清涼界,生歡喜心」之感。

大和尚問我:「去年,你在寫作上有什麼收穫?」說來慚愧,去年我遇到一些煩惱,在寫作上沒有長進。

大和尚說:「不要煩惱,煩惱只會帶來新的煩惱,不會幫人解決問題。世間的很多事,有能力擔當就擔當,能力不夠或擔當不了,就試著放下。經歷煩惱,也不見得就是壞事,從積極的角度講,煩惱還能幫人長見識,培養菩提心呢。

我頻頻點頭。大和尚善於「解纏去縛」,三言兩語,便令人身心輕鬆。

這時,在座的李居士說:「師父,這兩天,我看到一個故事說,讓人生歡喜心,是消除業障、增長福報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大家聽了,把目光投向李居士。她不慌不忙,娓娓道來——

有個喇嘛在寺院經堂里做香燈師,他經常將信眾供養佛像的酥油拿出去變賣。

有一年,寺院要舉行一場大法會。法會開始之前,各地的上師、活佛們都來了。一位著名的上師在經堂里轉經,看到這位香燈喇嘛,搖了搖頭,「你的命不長了!幾天之後,你就會死。」

香燈喇嘛一聽,心裡非常害怕,跪在上師面前,「上師,您要救救我!」

上師說:「還不止是死的事!你常年偷賣信眾供養的酥油,死後要下地獄的。」

香燈喇嘛跪在上師面前,就像雞啄食撒在地上的米一樣,不停地磕頭。

上師說:「好吧,既然你對我這樣有信心,我有個辦法,你試試吧。」說完,上師對香燈喇嘛耳語了幾句。

法會開始後,中午在經堂供齋。香燈喇嘛來到僧眾面前,磕了三個長頭,流著淚說:「昨天,有位上師說過幾天我就要死了。以前,我經常將信眾供養的酥油拿出去賣錢,因此我死後將會下地獄。在此,我向大家懺悔我的罪過。」

僧眾們停止了用齋,認真地聽著。

香燈喇嘛接著說:「我自知道罪業深重,轉生善趣看來不大可能了,我要把私藏的財物拿出來做供養,請念經加持我。」

經堂里一片寂靜。

「希望你們念經加持,讓我下一世轉生到一個水草豐美、母牛多一點的地方,那們就讓我轉生成那裡唯一的一頭公牛吧!」

聽到這裡,經堂里的僧眾爆笑起來,甚至有人笑著掉下了座位。

故事聽到這裡,大家都笑了起來。大和尚捂著嘴巴笑了好久,他幽默地說:「慚愧,你們看,我的修行還不夠好,沒有掉下座位。」

李居士說,由於香燈喇嘛誠心懺悔,同時讓上師們生起了歡喜心,他的罪障得以清凈,他不但沒有死,還增長了壽命。後來,他精進修行,得到了很好的解脫。

大和尚起身說:「既然懺悔和令他人歡喜,是很好的消除業障、增長福報的好方法,我們大家就從今天開始,學著做吧。」

大家紛紛起身,充滿歡喜地與大和尚告辭。

眼前的場景,讓我想到佛經結尾處的「皆大歡喜」四個字。佛說法時,善巧地隨順眼前的情境,令聽法者「皆大歡喜,信受奉行」。我們今天的境遇,和佛經中記錄的那些情景,是不是也有幾分相似呢?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諦閑大師:如何能成念佛三昧?
印光大師:人之一生成敗 皆在年幼時栽培與因循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