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清照後來中了美男計,遭遇家暴反抗卻迎來牢獄之災

李清照後來中了美男計,遭遇家暴反抗卻迎來牢獄之災

李清照這個名字,我想只要度過初中的都應該知道,在宋朝那個時代,可謂是一代才女。在詞壇上的貢獻更可謂是前無來者,後無古人了。

小編在落魄時候,也曾低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怎敵他晚來風急」之類的,試著裝二五八萬,乍覺得自己極為有內涵的樣子。長讀詩詞可以陶冶情操,令人心靜如水,與世無爭。這一點,你別不信,小編當時也確切的變得有點跳出紅塵了。

我不知道她為何被稱為易安居士,或許那個時候想跳出來的人,總是自稱為居士吧!

後來的秋瑾自稱「鑒湖女俠」,而秋瑾的那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其實也是出自李清照之手。

可是正是這位才女,原本應該擁有風花雪月的人生,卻不曾想命運多舛,堪稱紅顏薄命。據說,李清照少少女之時的性格便有點接近現代女孩的,赤腳在院子里盪鞦韆,偷看花樣美男,春心萌動,可謂是在當時來說大跌眼鏡。或許也正是她的這種豪放,才造就了她與眾不同的人生。

十八歲出嫁,在那個父母包辦的年代,李清照能覓得如意郎君趙明誠也算是幸運的。而趙明誠是宰相之子,父親還是個收藏家,也算是出身書香門第。婚後的小兩口,郎才女貌,比翼齊飛,極為恩愛。在李清照前期的許多詩詞之中,可隱約讀出當年的甜蜜,如有一首《減字木蘭花》寫道: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只是好景不長,幸福總是短暫的,他們的幸福生活在二十七年後結束了。「靖康之恥」,金兵貢獻汴梁城,兩位皇帝成了俘虜,三千佳麗成了金國的性奴。幸運的是,當時趙明誠雖在朝中為官,卻因為不在京城幸免於難。後來,趙明誠南下江寧做官,兩年後在建康(南京)不幸病逝。國破家亡,摯愛離開,一時沒有受過波折的李清照茫然失措。

李清照大病一場後,決定投奔小姑子丈夫李擢,所駐紮的南昌市,可是還沒等她走到洪州,便遇到金兵攻城。李清照在戰亂中顛沛流離,趙明誠的大部分文物書籍也損失了,為此李清照痛不欲生。

後來,李清照來到臨安城投奔自己的弟弟李杭,從此在臨安城安頓下來。當時宋金已成對峙局勢,形勢已有所好轉,李清照也暫時結束了悲催的流浪生涯。

這時候渣男出現了,他自稱是趙明誠的同窗。在朝中也算是為官之人,進士出身,但職務並不是很高的張汝舟。當時的李清照已經快接近五十歲了,或許依舊半老徐娘。這樣的記載在史書上是真實存在的。張汝舟這傢伙也算是情場老手,在李清照面前一直套近乎,借著和趙明誠同學這樣的身份,沒事約李清照吃個飯、泡個吧,時不時唱唱KTV啥的,反正就那個意思,這麼寫也就是惡搞一下。當時的李清照已經名滿天下,成為宋朝第一才女了,很多人覺得能有這樣的人愛慕也不是啥大不了的事情。但是你錯了,當官的雖然也是讀書人,但走入仕途之後,往往會把以前的書生氣逐漸消磨掉,變得世俗功利。再一個說,那時候講究的就是讀書就是敲門磚的路子。

而張汝舟也並非真的喜歡李清照,他更多的是覬覦趙明誠收藏的那些文物。

不過,還有一個傳聞和這個有點大相徑庭。說是一個叫王繼先的孫子,是那個時代有名的文物收藏家,由於醫術比較好,取得了皇上的信任,在朝中也算是有一定的勢力。這孫子知道李清照手中有文物,所以一直想據為己有。可是,李清照不搭理他,於是這孫子就想了一招美男計,讓張汝舟接近李清照,從而騙取李清照文物,高價收買過來。

可是這兩個傢伙如意算盤打錯了,他們根本不懂李清照這種才女的心思。李清照對趙明誠感情極深,並且和丈夫合作編寫的《金石錄》還沒有完成,讓它把趙明誠的遺物捐出去,簡直比殺了她都難受。

這下張汝舟沒轍了,徹底覺得李清照不可能把趙明誠遺物給自己之後,這個孫子也變了嘴臉。沒事喝酒發個酒瘋,罵罵咧咧的,竟然開始玩起家暴了,甚至於還隱約透露想殺了李清照的意思。

當時的封建禮法是極為變態的,那就是女人在家裡遭遇家暴是很正常的沒人過問沒人管。而男的卻可以找個不是隨時休了妻子,女的卻只可以逆來順受。作為文人大部分都是有傲骨的,那就是情願死了,也不願意受屈辱。李清照當時也想過自殺了結自己的性命,可最終沒有那麼做。

偶爾,李清照想起來自己讀過的一本唐朝崔令欽寫的《教坊記》,其中有一篇《踏謠娘》記述了一個故事讓她茅塞頓開。

北齊時,有個蘇郎中嗜酒如命,喝醉之後就毆打妻子,他的妻子貌美善歌,就將滿懷悲怨譜成詞曲以傾訴自己不幸的遭遇,其歌稱「踏謠」。通過此歌人們了解到這個女人的不幸,每到她的丈夫出現時,眾人就開始唱,邊唱邊比劃其打人的動作,讓這位蘇郎中很羞愧。

李清照是啥人?詞人。詞人是幹啥?說白了就是那時候寫詞讓人唱的,和現在寫歌詞是一樣一樣的。這樣一說,李清照在當時詞壇的地位,不相當於當年的黃霑,也相當於現在的高曉松、小柯、方文山之類的。可是呢?李清照卻不想讓張汝舟這樣的垃圾出現在自己的歌詞里,她覺得會玷污自己的文筆。於是,她就寫了一大疊檢舉揭發材料快遞到了宋朝紀檢委,就這樣張汝舟那些齷齪事東窗事發,踉蹌入獄。

這樣一做,李清照和他的婚約也就解除了,恢復了自由之身。

你以為這麼做就完了嗎?拉倒吧!李清照也得坐牢。你會說為啥呢?

宋朝《刑統》規定:凡有妻子控訴丈夫罪狀的,無論最後丈夫是否被治罪,妻子都要坐2年牢。

說來說去這些奇葩規定都是被漢朝董仲舒「三綱五常」給害的,後來又出來了朱熹,把你丫什麼朱理學發揚光大,還把對女人的限制上升到了法律層面。可即便如此,李清照依舊義無反顧的去做了。她認為,不告張汝舟,她不知道如何度過自己的下半生,而告了張汝舟,自己僅僅會失去兩年時光。或許監獄日子不好過,但總比看不到下半輩子的光芒要強。

李清照原本就已經名滿天下,這件事一出來自然引起轟動效應,再加上宋朝狗仔隊的炒作跟蹤報道,最終驚動了宋朝高層。趙構親自過問了案子,張汝舟鐵證面前無法脫罪,被免職流放了。

李清照在張汝舟流放之後,也只能到監獄裡面服刑。不過,她的貴人出現了,同樣是趙明誠的生前好友。他因為是翰林學士,所以有機會見到了趙構,並在宋高宗面前替李清照求情開脫,終於李清照做了九天牢被放了出來。

這件事對李清照打擊很大,心神疲憊,從而影響了她後半生的詞風。在她的後半生詩詞裡面,更多地是凄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80後作家煙灰說文化 的精彩文章:

邪教引起的農民起義戰爭,中國損失兩億人口,打的旗號卻很高大上

TAG:80後作家煙灰說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