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從未遇見俄羅斯,卻已遺落那裡

我從未遇見俄羅斯,卻已遺落那裡

我從來沒有遇見過俄羅斯。

當我這樣想時,我也感覺到驚訝。但內心確實有這種感覺,彷彿只是一場夢,一個念頭,23天的經歷輕飄飄的,毫無存在感,甚至此刻我賦予它一種真誠,寫它一個字都顯得矯情。

也可以這麼理解:俄羅斯不再像是我所在的現實世界裡的一員,我再也無法觸及到它,我如此快速地離開著它,又再也無法輕易評價它。

這竟讓我有點悵然所失。已經回來一周多的我,每一天晚上都會做夢,這些夢都有著相同之處:在遊玩,在著急,總是遇到一些狀況,語言又不通,我記不住具體的情節,但知道夢裡我依然在俄羅斯的旅途中跋涉著。

我無法迴避,俄羅斯剝奪了一部分的我,又揭開了另一些我。我試圖勇敢回憶與它相遇的過程,得出的結論就是,我繞過了俄羅斯,卻把自己遺落在了那裡。

在去往摩爾曼斯克——捷里別爾卡小鎮的路上

境外的選擇:最後一刻去俄羅斯

它就在最後一刻忽然躺在了我的國外旅行清單上。

那是在和一個同事意向一起境外游泡湯的去年11月。我們在茶餘飯後總是捎帶一句準備去哪裡玩到時候一起。但看到我同事屬於光說不練型,我就琢磨著自己單獨行動了。

由於沒有過出境游經歷,我幾乎毫不遲疑地要找一個同伴。只是我並沒有明確的目的地。

我有想過,我的境外旅行從哪裡開始最好。比如首選一個東南亞國家,這樣不會太難。但不是很能誘惑我。而歐洲、美國等地方應該是幾趟旅行之後考慮的,聽說簽證也相對較難。所以可能澳洲、土耳其、印度或者俄羅斯之類的選擇會比較靠譜。

此時的俄羅斯,只是我眾多意向旅行目的地的備胎。畢竟,我很少聽說身邊有人從那裡旅行歸來。僅有的一次記憶來自於幾年前大學好友YY跟團去的俄羅斯。自己隻身涉險,我還是有幾分恐懼。所以先不去管它吧。

離開貝加爾湖的奧爾洪島 路上停車休息

我訂下的俄羅斯行程里的第一個航班

在旅途中,Sherry問我為什麼去俄羅斯,我說只是因為看到了你的帖子,轉身就決定來了。這是真的。

出行前:第一次聽說俄羅斯

和領導爭取了最大假期時間,使得春節休假時長可以延伸到23天。我發現想出去和真正出去的距離並沒有想的那麼遙遠,只需要動動手指,一張機票訂下,旅行就已經開始。

然而,我沒多少時間處在旅行展開的興奮中,因為工作太過於忙碌。許多住宿的酒店和城市攻略都交給了同行夥伴。只是知道我就要去貝加爾湖看藍冰,去北極圈看極光,去聖彼得堡和莫斯科,卻連網上的一個攻略都沒來得及仔細觀摩。

讓我更感到不解的是,俄羅斯在我的腦海里完全陌生了。

我知道俄羅斯的一些事情。比如偉大的文學家陀氏和托爾斯泰、斯拉夫人的後代、強人普京、和中國近年來關係的強化、阿里巴巴開的網站,還有沙皇和農奴制、一戰、二戰時有關俄羅斯的戰爭、列寧和布爾什維克、斯大林、蘇聯與美國的冷戰、蘇聯解體、俄國對中國領土的侵佔、西伯利亞的寒冷等等。

摩爾曼斯克州博物館——衛國戰爭宣傳畫

可所有這些信息的碎片都失去了意義。以前我可以憑藉它們去窺探到一個異域的俄羅斯,甚至自以為理解到一點俄羅斯的精髓、靈魂。一旦旅行訂下,反倒是覺得第一次聽說它的名字。

這種感覺就像一個很好很好的朋友,你忽然喜歡上了他,變得不認識他;又好像之前聽過的一個笑話,問蜈蚣走路先邁出那條腿,結果蜈蚣從此不會走路了。又似你頻繁地去注視著一個字後,它越來越不是它。

不過,為了能夠第一次安全出門,我必須格外留心俄羅斯存在的「危險」和可能的「意外」。比如天氣很冷,小偷很多等。但這些更像是所有旅行都會有的出行指南,已經隔離掉旅行目的地的特性。我梳理了一條條,並對照做好預防準備。這是一種毫無感情投入的任務,俄羅斯早就退居幕後,無關緊要了。

隨處可見的塗鴉

在即將出發俄羅斯的一個星期前,一場重感冒和一個繁重工作項目的突然而至,令我對這趟旅行徹底喪失掉快樂的信心。

其實那時的我,還沒有那麼深的理解到,旅行的快樂,不在於快樂本身,而在於就算旅行當中的所有虛幻、痛苦,麻木,放空,彷徨等等,他媽的(只有這個詞能表達我的意思)都是一種快樂。那是即將自由的原野,不是淺薄的感官愉悅。

至於我要去的地方是俄羅斯還是鴨螺絲,旅途中見真曉。

身在其中:找不到俄羅斯

23天里,我迫切地感受著俄羅斯。想多擁抱這個國度,深入它,搞懂它。我認為必須要超越一個觀光客的身份,增強在俄羅斯的體驗,多與當地人交流,多與這個國度發生聯繫,透過表象去了解它的原委,才是旅行該有的樣子。

可你會發現,這是一種徒勞。

在許多教堂售賣的復活節彩蛋紀念品 價格不算便宜

首先,語言是天生的屏障。語言學裡有個經典的「薩丕爾—沃爾夫假說」,認為語言結構決定某個文化群體成員的行為和思維習慣。這就是說,如果語言不通,我們想真正進行思想層次的交流很難。我能憑藉翻譯軟體、肢體語言甚至簡單的英語來溝通,但也只能局限於吃穿住行層面。

其次,時間短暫,我遠遠接觸不到俄羅斯的全部,為了能多看一點,大多時間我在趕路,不停地在城市和景點間轉移。我又能和它真正產生什麼聯繫呢?怎樣才叫做產生了真正的聯繫?是人體的哪個感官,又是和俄羅斯的什麼,以什麼樣的方式,進行了什麼接觸,得到了什麼才算是真正的鏈接?

此外,也有我個人水平和性格的局限性所致。也許我後面會有文章多說這一點。

我現在已經告訴自己,某種程度上,遊客就只能是遊客,我們應該安心地好好做個遊客。短暫經過的路人與常駐民眼裡的俄羅斯永遠不會相同。

在莫斯科-彼得要塞博物館的俄羅斯其他城市遊客

多少次,我想讓時間停留在此刻。當我坐在汽車、火車、飛機上,有時間停下身體時,這種想法尤其強烈。但時間總是給你溫柔鄉,而後將你從俄羅斯驅逐。說來並不過分,旅途總會結束的命運,對於一個過程中的旅者來說,真有點像人類死亡的命運,對之一個生活著的人。

什麼才是俄羅斯?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什麼才是俄羅斯?或者說什麼才能代表俄羅斯?

是它的歷史嗎?很慚愧,我在所知不多的情況下來到俄羅斯,使得我缺乏一種歷史的視角去看待這的事物。從俄羅斯回來後,我抓緊讀了一本俄羅斯史,總算對它一千多年的歷史有了一種連續性的了解。

俄羅斯的帝王們

從羅斯公國,與拜占庭交好,確立東正教為國教,到被蒙古侵佔的幾百年,再到莫斯科公國,與歐洲交好的沙皇時代,進而是布爾什維克、蘇聯再到民主的俄羅斯,這的確是一個頻繁戰火的國度,所以很多人言必稱俄羅斯「戰鬥民族」。但要從根子上說,歷史記錄戰爭,戰爭由少數人發起,那這種錯綜複雜的歷史進程造就出來的,是俄羅斯的普國精神嗎?

同時,歷史與現在的俄羅斯又有多遠?拿俄羅斯最近的蘇聯這段來說,我總覺得除了在博物館和一些遺迹上能遐想到昨日的城市之音,其餘已經很難再去把它和蘇聯聯繫在一起了。

1945年5月1日 蘇聯紅軍把紅旗插在德國國會大廈

所有的城市都是現代化的,和平的,人們步伐匆忙地走在工作的、遊玩的路上,不斷出入各種寫字樓、餐館、商場、電影院。年輕人身著時尚,結伴而行,晚上也會出現在酒吧門口說再見。你會感受他們和你有著一樣的城市生活方式,這就是所有資本主義與民主思想造就的全球統一市場。

也正因為這樣,真正傳統,有歷史延續性,屬於民族的東西,都裹藏在繁華盛世之外,很難為我們所接觸。至於陳列成旅遊景點的,基本也都死亡了。或許只有少數鮮活的,還藏在俄羅斯民間木屋的煙囪中。

摩爾曼斯克一條主路上的廣告牌

摩爾曼斯克街道上的破舊木屋

是它的文學、藝術作品嗎?從19世紀起,俄羅斯文學轉向現實主義,出現了一大批刻畫社會現實,洞察普通人物,批判社會制度的作家,我們最熟知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都是代表。我接觸的作品不多,總體是能了解到一些俄羅斯人們的精神世界,但作為一個外國人,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種普遍人性價值的傳達,而難以去判斷哪些是典型的俄羅斯特質。

至於藝術作品,我更沒有能力鑒賞。無論是在富麗堂皇的冬宮,還是瑰麗莊嚴的滴血教堂,或許更多都只能觀其形,而難解其義。更何況,藝術是精英階級的趣味,它總給人感覺在人間煙火的另一端。

在莫斯科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的俄羅斯民眾

是它廣闊大地上的風景嗎?這自然會影響到一個國家民眾的心靈。只要一想到西伯利亞的稀少人煙,就可能立馬聯想到俄羅斯的寂寥神秘。可你若將西伯利亞天空下的俄羅斯等同於靠近芬蘭的維堡小鎮里的俄羅斯,也可能就出現了認知偏差。而這正是我們經常搞混的,你很容易把你所到的每一處都當作俄羅斯去理解,卻忽略一方土地養育一方水。如同中國之西藏、福建、北京、東北的迥異,俄羅斯處處不相同。

俯卧在貝加爾湖畔的村莊

也許只有俄羅斯的人們才最能代表俄羅斯,可以理解為俄羅斯的國民性。遺憾的是普通、單獨的某一個俄羅斯人不會談到這個話題,也很難表現出它們,你更可能通過一本引入中國的俄羅斯社會科學書籍去了解到它們,而非走進這個國家。

而且,所謂的國民性,一定是歷史、地理、文化等因素的綜合產物。所以僅這一點也說明,俄羅斯處處都在點滴間閃現,又永遠難以以某一個方面去看到它。

紀錄片《俄羅斯之旅》里有一個鏡頭可以窺探到這一問題的複雜。旅行家問一個俄羅斯的少數民族人,你對俄羅斯有堅定信仰嗎?他回答:當然,當熊蘇醒,俄羅斯就會強大起來。在他的心裡,熊是俄羅斯的象徵。(我們很少能猜到或知道。)旅行家又問:你認為俄羅斯是什麼。他說,是俄羅斯人們。

紀錄片 俄羅斯之旅 第二集 鄉村的事

我接觸的每一個俄羅斯人都令我印象深刻,我被他們強烈吸引著。他們總體身材高大,長相生動,表現友好,可恰恰也是因為語言和接觸的障礙,我知道和他們隔著萬水千山,所有的觀察、感受與交流都斷斷續續,渴望著而又躲閃著。我不停從中獲得善意、溫暖、愛慕與想像的快樂,但卻遠離真正的了解。

聖彼得堡冬宮存放處偶遇的俄羅斯兒童

其實,所有試圖定義和描述俄羅斯的衝動都該消失了。

歸根結底,俄羅斯對我來說,太過厚重,我曾經的匆匆到訪被這種厚重嫌棄了,那段經歷像被遺失了,到了一種奇妙的空間里。又像被妥善收藏了,到了一種無法解開的羞澀里。

這近四千字是一種愛的遺憾的語言。我把這理解為,在記憶的文字進入這次旅行中央之前,再次望而卻步。因為我多想不止一次聲明以下圖片內容。

有些東西擊中了你,你卻只覺得喉嚨沙啞,無法表達出口。於是你說了一句,嗨,今天天氣不錯哦!

因為,我把一部分自己遺落在了那裡。

文後:我的「俄羅斯23天」系列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配角與容器 的精彩文章:

放我自己去旅行

TAG:配角與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