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鼎立聯蜀稱帝

三國鼎立聯蜀稱帝

赤壁之戰後,周瑜等率軍經過一年多的戰鬥,奪取了江陵,控制了江陵以南大片土地。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又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步騭率1000軍卒南下,殺了不肯歸順的蒼梧太守吳巨,東吳的勢力便一直擴展到了交州(今廣州)一帶。

孫權把都城從京口(今江蘇鎮江市)西遷至秭陵,築石頭城,改名建業(今南京市)。同時,他在通往巢湖的濡須口設立夾水塢,控制通長江的水道,以防曹操南下。

東漢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春,曹操率大軍進攻濡須口。曹軍號稱40萬,聲勢浩大,攻破了孫權在長江西南的大營,俘虜東吳都督公孫陽。孫權帶領7萬軍隊前去迎戰。曹軍製造了一種油船。用牛皮製造,外塗油漆,輕便異常。夜晚,曹操派部分軍士乘坐油船,渡到一個沙洲上,準備偷襲。孫權發現,立即派水軍將曹軍包圍,俘虜了3000人,淹死者還有數千人。曹操吃了虧,便堅守營壘,拒不出戰,孫權幾次派人挑戰,曹軍不應。

孫權決定親自前去觀察。他帶領軍隊,乘快船,行至曹軍營寨附近。曹軍將領以為是挑戰者前來,準備出擊。曹操說:「這一定是孫權前來觀察動靜。」他下令軍中嚴加戒備,弓箭不得亂髮。孫權行了五六里路,便調轉船頭返回,還奏起了鼓樂。曹操見孫權膽略過人,所率戰船隊伍旗幡鮮明,兵械嚴整,不覺嘆道:「生兒子就應該像孫仲謀。若像那劉表的兒子,簡真跟豬狗一樣。」

過了幾天,孫權又到曹營水營乘船觀察。曹軍弓箭齊發,孫權所乘大船的一邊被射滿了箭,失去平穩,船身漸漸傾斜,差點兒翻船。孫權忙命令將船轉過身來,讓另一面受箭。等兩邊都射滿了箭,船身漸漸平穩,孫權方才下令退兵。

雙方相持月余,曹軍未佔優勢,曹操雖想退兵,又有猶豫。這時春雨連綿,不便征戰,孫權便寫信給曹操說:「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另外寫道:「你一日不死,我一日不安。」曹操對諸將說:「孫權不欺侮我,他說的是真心話。」便趁機退兵北返。

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孫權乘曹操出征張魯之際,調動10萬大軍,圍攻合肥。這一次,孫權吃了大虧。曹軍守將張遼、李典、樂進,皆有萬夫不擋之勇,雖只有7000守軍,臨危不懼。張遼、李典乘孫權軍新到,立足未穩,連夜招募敢死之士800人,殺牛宰羊,犒賞一頓。第二天天剛放亮,張遼披甲持戟,率敢死隊沖入孫權陣內。張遼身先士卒,衝鋒陷陣,連斬孫權二員大將,軍士數十人,並乘勢沖至孫權大帳附近。孫權驚慌失措,連忙逃至高崗,令眾軍將以長戟圍住。張遼自報姓名,呼孫權下來應戰。孫權被張遼氣勢震懾,不敢下來。後來,孫權見張遼兵單力薄,便調兵將張遼等人圍住。張遼毫不懼怕,率幾十人衝出突圍,見尚有餘眾在重圍中,便重入陣中,救出兵將,一同突圍而走。孫權軍將失魂落魄,無人敢加以阻擋。從日初殺到日中,吳軍銳氣大減。

孫權圍合肥10餘日不能取勝,便撤軍南返。張遼等見吳軍撤退,隨即率軍追擊。孫權撤到一條河邊,卻發現橋面上有1丈多長沒有橋板,原來張遼早派人撤了橋板,孫權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幸虧親信谷利急中生智,讓孫權放鬆韁繩,谷利在馬後猛抽一鞭,駿馬疼痛,長嘶一聲,躍過斷橋,權得以脫險。張遼見有人馬已過橋,追問吳軍降兵,降兵回答說:「正是孫將軍。」張遼等人追悔不迭,全軍亦頓足嘆恨。

孫權進入大船飲酒壓驚,大將賀齊流淚道:「將軍為至尊之人,應謹慎持重。今日之事,幾乎失敗,使我們臣下震恐,好像失去天地。願您以此作為終生之誡!」孫權上前替他抹去眼淚,說道:「慚愧!慚愧!我已刻骨銘心,當永世不忘此事。」

此後,孫權與曹操數有征戰,雙方各有勝負。後來,因孫權和劉備爭奪荊州發生尖銳矛盾,孫權為避免兩面受敵,便於東漢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春,向曹操請降講和。曹操也知難以戰勝孫權,便同意雙方結盟修好。此後,孫權便把精力轉向荊州。

荊州地富人眾,扼南北通道,位置重要。奪取荊州,是孫權的既定國策。赤壁之戰後,孫權得益甚微,為共同抵抗曹操,不得不忍痛將荊州諸郡借與劉備。權曾遣使告劉備,謀求共取巴蜀。但劉備欲獨佔益州,沒有答應。孫權派兵推進,劉備隨即派關羽、張飛等將加以阻攔。後來劉備果然獨得益州,孫權聞之大怒,說:「劉備狡猾至極,竟敢如此奸詐!」

當初,劉備曾至建康見孫權,周瑜建議孫權羈留劉備,挾持關羽、張飛二將。孫權覺得曹操尚在北方,應延攬英雄以樹曹操之敵,又擔心劉備在身邊更為難制,所以未能採納此計。

東漢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孫權命諸葛瑾向劉備索要荊州諸郡。劉備又推託說:「我正在圖取涼州,待得了涼州,一定將荊州還吳。」孫權更加惱怒,便設置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官,去強行接管,不料被荊州守將關羽統統趕了回來。孫權氣憤,遂派呂蒙、魯肅等率兵攻取。吳軍很快拿下三郡,劉備急忙從成都領兵下公安(今湖北公安)。雙方劍拔弩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適逢曹軍入漢中,劉備怕益州有失,遣使向孫權求和,孫權也因力量不足,同意重結盟好。雙方商定瓜分荊州,以長沙、江夏、桂陽東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西歸劉備。

後來因關羽拒婚,孫權十分生氣,決心攻取荊州。

孫權計划出兵襲擊荊州,擔心守軍尚多,一時也委決不下。呂蒙獻計道:「關羽攻打襄樊,正是用兵之時,可他反而留重兵於荊州,主要是害怕我會偷襲他的後方。關羽也知道我常有病,我司以表面請求回建業治病,並帶回一部分士兵。關羽必然相信,而不再防備,會調集大軍盡赴襄陽。然後我再率大軍星夜沿江而上,襲其空虛,這樣,荊州等皆可攻下,關羽即可擒殺。」孫權同意,於是呂蒙便佯稱有病,孫權也廣為張揚,並公開徵召呂蒙回建業治病。呂蒙返建業之後,孫權改派毫無名氣的年輕書生陸遜督率吳軍。陸遜到任以後,立即寫信給關羽,信中言辭謙卑恭敬,一再恭維關羽神勇,自己深切仰慕,令求多加指教。關羽看信之後,大為放心,遂抽調兵力去增樊城之圍,不再以後方為慮。

孫權得知荊州兵力空虛,就親率大軍,沿江而上。他派呂蒙為前鋒,直驅關羽軍隊防地,他將精兵藏在船倉之內,使白衣人搖櫓撐篙,聲稱是商旅之人,關羽沿江守備之兵毫不懷疑,未加戒備。待到夜晚,船中精兵悄然上岸,將守江士卒盡數收縛,之後,呂蒙大軍晝夜兼行,向荊州腹地進攻,而關羽毫不知曉。

等吳軍來到荊州重鎮南郡,南郡城守將糜芳、士仁等大吃一驚。然而二人早就嫌怨關羽輕視自己,近來又因供襄樊軍資不力而數受關羽斥責,羽並揚言回軍之後,要懲治二人,故二人毫無鬥志,欣然接受了呂蒙的勸降,大開城門,將呂蒙大軍迎進城內。

關羽得知南郡已被呂蒙奪取,大驚失色,急忙撤襄樊之圍,率軍南返。途中,羽幾次派使去呂蒙處詢問。使者來到城中,呂蒙厚加犒賞,任他周遊城中,城內關羽軍將家屬見使者來,紛紛打聽親人情況,或托他捎帶家信。使者回報關羽後,隨即被將士包圍,七嘴八舌地打聽城中情況,使者大聲喊道:「各位放心!城內完好無損,各位家中平安無事,還有各位家書帶來。」眾將士看過家書,知道安然無恙,又見呂蒙照顧下屬遠勝過關羽,皆無鬥志。

關羽見軍無鬥志,知道大勢已去,料想不能奪回南郡,便至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以圖自保。孫權使人勸降,關羽佯稱投降。立旗幡、假人等於城牆之上,連夜逃走。兵眾都四散而去,隨行者僅10餘人。孫權先派朱然、潘璋等將扼住關羽逃路,遂將關羽及其子關平活捉。孫權欲不殺關羽,眾人一齊勸諫。於是,孫權便殺了關羽父子,將荊州全部奪回。

就在孫權奪回荊州的第二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代漢稱帝,建立魏國。孫權知道自己已奪回荊州,劉備必然出兵再爭荊州。為避免兩面受敵,必須與魏國暫時搞好關係。因此,他派使節向曹丕祝賀稱臣。曹丕封孫權為吳王。

消息傳到東吳,孫權召集臣僚商議對策。有人以為孫權不應接受曹魏的封號。孫權考慮再三,對群臣說:「從前漢高祖劉邦也接受項羽的漢王封號,這不過是權宜之計,有何不好?」於是,孫權便接受了吳王封號,並遣使至魏稱謝。曹丕乘機索求象牙、夜明珠、犀牛角、玳瑁、孔雀、翡翠、大貝等珍寶異物。東吳群臣又反對。孫權說:「我所鍾愛的,是土地人民。曹丕所求的東西,對我來說不過是瓦石之物,有什麼可惜的呢?況且,以這些東西換取荊州以至東吳的平安,是以輕代重。我何樂而不為呢?」於是,孫權便不斷地遣使納貢,奉獻方物,恭行臣子之禮。曹丕受到迷惑,不再考慮出兵攻吳,孫權避免了魏的攻擊,得以全力對付劉備,以後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全勝,粉碎了蜀國傾國之力的進攻。

荊州之爭和夷陵之戰後,吳蜀聯盟徹底破裂。孫權雖因奪荊州、防劉備的需要,向魏國稱臣,但並非出於真心。曹丕為加強對東吳的控制,再三要求孫權把兒子孫登送到魏國作人質。孫權當然不肯,推說孫登年幼,不宜入朝,拒絕送入魏國。

東吳黃武元年(公元222年)秋,曹丕以孫權不送子入質,首尾兩端,心懷二意為由,派三路大軍直攻洞口(在今安徽和縣東南)、濡須(在今安徽巢縣)和南郡。孫權連忙調兵遣將,抵擋曹軍。

這時,孫權意識到如果繼續與劉備為敵,將有兩面受擊的危險,便主動派太中大夫鄭泉前往白帝城,向劉備求和。劉備大敗之後,也知道荊州已難奪回,如吳軍繼續進攻,自己也會有危險。同時,劉備又擔心魏國滅掉東吳之後,可以全力以赴地對自己,於蜀漢不利。所以,吳蜀聯盟重新建立,雙方信使往來不絕。

孫權與魏國絕交之後,曹丕十分惱火,他親自帶領大軍,到達廣陵(今江蘇揚州市一帶),準備進攻東吳。孫權見曹丕來勢兇猛,遂召集謀臣武將商議對策,徐盛向孫權建議,在長江南岸多樹木樁。圍上蘆葦,塗上泥灰,建造假樓疑城,迷惑魏軍,使之不敢輕易渡江進攻。孫權認為此計大善,便加以採納,命令東吳軍民準備材料,連夜動工。一夜之間,長江南岸出現了無數城樓關隘,連綿不斷,首尾相接,足有數百里,遠遠望去,真假難辨。同時,吳軍又在江邊停泊了大量艦船,多樹旗幡,製造聲勢。

曹丕在長江北岸隔江望去,只見江邊戰船密布,旗幟招展,岸上城樓連綿,固若金湯,不覺大吃一驚。他嘆口氣說:「江東人才濟濟,不可輕易奪取。」便無可奈何地撤軍北還。

這時,諸葛亮也帶領蜀軍,對魏國不斷發動進攻。曹魏被迫處於守勢,已不可能集中兵力對付東吳。這樣,孫權建國稱帝的時機終於成熟了。

當初,曹丕、劉備相繼稱帝後,孫權也有稱帝之意。但他進一步審時度勢,考慮到力量尚微,難以威命眾人,感到時機不成熟。所以,他沒有急於稱帝。東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群臣又上孫權尊號,勸孫權即皇帝之位。孫權再次辭讓說:「漢朝雖氣數已盡,衰敗滅亡已成定局,但我既然不能相救,也無心去相爭。」說得冠冕堂皇。群臣又稱符瑞多次出現,天命已顯,反覆請求孫權稱帝。孫權無奈,只好對群臣說出心裡話:「我何嘗不願早日當皇帝?只是擔心過早稱帝,會招致魏國征討。魏蜀如同時進兵,我們將腹背受敵,豈不危險?請諸君理解體諒我暫時低屈的本意。」

東吳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孫權見曹魏幼主臨國,不會有大的作為,吳蜀聯盟關係融洽,東吳內部統治十分穩固,便正式建立吳國,登上皇帝寶座,改元黃龍。他就是歷史上所說的吳大帝。

本書籍是網路收集而來,僅供交流學習,版權歸作者或出版社所有,

請不要使用在商業用途,如果您覺得我們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

我們會儘快去掉您認為侵權的書籍,謝謝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孫權可以聯合曹魏偷襲荊州,劉備為何不願聯合曹魏報仇?
天生駙馬命,三國時,這名東吳官員竟先後娶了孫權的兩位女兒為妻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