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說古玉也可以有創新

解說古玉也可以有創新

一些黑心古董商為了提高玉器的價格,往往採取各種手段將玉器作舊,現筆者將幾種作偽方法揭示出來,以防藏友被騙上當。

老提油:據傳甘肅的深山中有一種虹光草,將它搗成汁液,拌入少許瑙砂攪勻,再將新玉器浸入,用點燃的新鮮竹枝烘烤,草汁便滲入玉器紋理中,呈現出雞血紅色。

新提油:這個方法適用於含石質量較差的夾石玉,選紅木屑或烏木屑入水,再將夾石玉放入浸泡,用火烘,汁液即可滲入玉器紋理中,含石處呈現紅色或黑色。

偽石灰古:古玉中有一種俗稱「雞骨白」的玉器,這是由於子玉受地火所致。凡玉經火其色即變白,形同石灰,故俗稱石灰浸。這種方法製成的玉,雖說顏色相似北京翰海2018春拍藏品徵集開始啦!甄選範圍:瓷器、歷代名人字畫、明清玉、近代玉、佛像、 歷代名家文房四寶、紫砂、田黃、瓷版畫、雞血石、精品奇石、雜項等。徵集熱線:一捌久:四久捌貳。五二五一。朱經理。,但有火燒裂紋,而真的古玉是沒有裂紋的。羊玉:將活牛或活羊的腿部割開,把小件玉器填入縫合,經過數年之後,血液浸入玉中,冒充古玉中的紅絲沁,但這種玉沒有古玉溫靜,顯得枯澀。狗玉:將狗殺死,剖開腹部,趁狗血尚熱未凝固時,把玉器放入狗腹中並縫合,埋入地下,過數年後取出,玉上出現有土花血斑。但與真古玉相比,帶有新玉的顏色與雕琢的痕迹。

梅玉:選用質地疏鬆的玉質,如石性較重的玉或玉皮,用濃重的烏梅水烹煮,重複數次,疏鬆之地被烏梅水浸泡透呈現水浸痕,再用「提油法」上色,以仿造「水坑古」,但不如真古玉自然。

風玉:選用石性較重的玉質,用烏梅水加濃灰水蒸煮後,將玉器趁熱放置於寒冷的風雪中,使質地堅硬的玉器凍裂出細如髮絲的紋理,最後也用「提油法」上色,以冒充「牛毛紋」古玉。

叩銹:將玉器用鐵屑與熱醋拌和浸泡,再埋到潮濕的地下十幾日,取出埋到大路下數月。玉器由於鐵屑的腐蝕而形成深紅色的橘皮紋,並帶有不易消除的土灰斑。然而,這種假古玉的紅色較浮,時間稍長土灰斑和紅色均會消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博界朱經理 的精彩文章:

TAG:文博界朱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