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排個污水也會犯罪?檢察官權威解釋來了

排個污水也會犯罪?檢察官權威解釋來了

檢察官來到南泉嶺礦山環境污染案現場

數九寒天,南方小鎮浙江省諸暨市店口鎮植被依然翠綠。一場大雪過後,小鎮東部店口社區,一個新修成的生態公園披上銀裝,吸引了周圍的人前來嬉戲。2017年店口鎮在全國最新的綜合實力排名第44位,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汽配水暖集散基地。而近日,這個公園卻比本地的經濟成績更加亮眼,它是浙江省內首個生態環境替代性修復公園。

公園裡標準化的籃球場、別緻的假山涼亭、整潔的游步道,讓周圍的居民有了一個休閑的好去處。不過當地居民知道,這裡在半年前還是一片荒地,上面凌亂地放著一堆堆的建築垃圾。「垃圾多的時候足足堆起5米多高,夏天都是蒼蠅,我們連門窗都不敢開。現在我家的環境多好啊,我們從受害者變成了受益者。」 52歲的小鎮居民陳健鍇的家就住在離公園不到50米處,他告訴《方圓》記者,自己曾經向鎮上領導反映過這裡的情況,當時也清理了,但過不了多久又會被垃圾堆滿,如今,這裡成了公園,他再也不用擔心了。

而促成公園建成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就是諸暨市檢察院,出資者則是當地8家非法排污的企業。他們共繳納了115萬元損害賠償金用於建造公園,以替代性修復的方式加以彌補。

近年來,諸暨市檢察院緊盯生態環境保護不放,一方面勇於向各類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亮劍」,三年共批捕、起訴破壞生態環境類犯罪近200人;另一方面則在打擊各類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的同時,積極延伸檢察職能,把修復性司法和綠色司法理念運用於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實踐,從「生態賠償」到「生態修復」,探索建立全方位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模式,全力做好環境修復的後半篇文章,守護城市的青山綠水。

非法排污的開始

陳立俊是店口鎮上一家金屬管業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是此次出資建設生態公園的人員之一。他的公司專門製造水暖配件、五金配件等產品已經有30個年頭,從當初單打獨乾的小作坊到現在佔地18畝初具規模的企業,陳立俊也算是當地的先富起來的一批人之一。

然而這幾年,五金行業的行情一直不好,所以陳立俊就在生產成本上下了一番功夫。以前,在生產銅接頭、銅棒等五金產品的時候產生的銅灰便不會再被利用;在4年前,市場上出現了一種銅沙清洗設備,陳立俊特意招聘了有經驗的工人開始回收銅灰中的銅渣,這也成了他的公司非法排污的開始。

陳立俊解釋,這種銅沙清洗設備需要先將銅灰濕潤成泥漿,然後放到設備平台上進行清洗,一個操作工序之後,含有泥沙的銅灰流入另外一個清洗池進行沉澱,沉澱後的清水就會重複利用再回到設備平台濕潤新的銅灰。這種內部循環本不會產生污染,但是清洗池沉澱下來的泥沙如果不及時清理,就會導致污水滲出池外,進入到雨水管道當中造成污染。

2017年3月,諸暨市檢察院開展「生態環保」專項檢察監督,與環保、公安等相關部門聯合對全市80多家金屬加工企業開展涉污企業突擊檢查行動。行動中發現,8家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將產生的廢水在未經處理的情況下直接排放到外部,對環境造成了污染,涉嫌犯罪。初步估計,陳立俊的公司近四年來共非法排污5噸左右,屬於違法比較嚴重的企業之一。

據諸暨市環保局的監測報告顯示,陳立俊的公司非法排放的污水中銅、鉛含量為標準值的十倍,鋅含量為標準值的十二倍。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兩高發布的環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釋中明確指出,排放、傾倒、處置含鎳、銅、鋅、銀、釩、錳、鈷的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十倍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嚴重污染環境」,因此陳立俊的行為已經涉嫌污染環境罪。

很快,公安機關對這8家企業進行了立案查處,而檢察機關則根據污染環境情節輕重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處理,對情節嚴重的企業經營者陳立俊等人從嚴從快批捕,對情節輕微的普通工作人員依法不予批捕。

對於一家隨時需要老闆分配任務、聯繫業務的公司而言,陳立俊的被捕顯然會影響到整個公司運作,此時公司也被要求停業整頓。「排點污水也會犯罪?是不是犯了其他的事情?」對於陳立俊被抓的各種傳言四起,陳立俊家人個個心急如焚,卻無心解釋。這一年的3月,涉嫌犯罪的8家企業10名犯罪嫌疑人幾乎同時被批捕。

檢察官來到南泉嶺礦山環境污染案現場

簽協議建公園

店口山前生態公園修建前的原貌

店口鎮作為五金產業基地,金屬加工行業小微企業亂排放問題一直存在,特別是在轉型升級時期,一些企業主對環保認識良莠不齊。而近年來無論是材料價格還是人工成本都在不斷上漲,環保要求則日益嚴格。像陳立俊這樣的企業主雖然也感受到了其中的緊張氣息,但是仍抱有僥倖心理。

「我承認自己的錯誤,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客觀的原因。」事發之後,包括陳立俊在內的其他幾位企業主認罪悔過態度較好,但也表示有些無奈,「現在污水處理太不方便了,並沒有專門的排污管道,而是需要聯繫專門的污水收集水罐車來抽水,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時間和經濟成本」。

在具體辦案過程中,諸暨市檢察院的辦案人員在批捕案件後進行了後續的跟蹤監督,也充分聽取了企業主的意見和建議,考慮到涉案企業對當地經濟貢獻較大,逮捕這些企業主對這些企業造成的巨大影響,以及這些企業所在的園區內排污系統並不完善等客觀情況,決定啟動羈押必要性審查。

2017年4月初,一場由諸暨市檢察院牽頭的特殊集體約談會召開。包括8家企業在內的多名企業負責人參與了座談。會上,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吸取教訓,整改企業排污設備的同時,還願意出資出力修復企業造成的環境污染。然而一個現實的問題是,這些企業非法排放的污水已經通過下水管道擴散,並沒有特定的污染區域,不符合現場修復條件。

不過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中似乎給出了一個解決辦法,方案指出,「生態環境損害無法修復的,實施貨幣賠償,用於替代修復」。

同時,2016年7月紹興市檢察院、法院、公安局和環保局共同印發的《關於建立神態環境司法修復機制的規定》還明確提出,在生態環境損害的刑事案件發生後,司法機關應引導、督促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與賦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主管部門簽訂書面「生態環境賠償修復協議」,依照協議對損壞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並對積極修復生態環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酌情從輕處罰。

在諸暨市店口鎮山前生態公園前,人們進入公園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公園介紹和環保宣傳教育

在認真查閱、理解這些文件之後,諸暨市檢察院決定在現有的法律、政策框架內創新司法修復方式,督促企業儘快對環境污染做出修復性措施。隨後,諸暨市檢察院會同市環保局、店口鎮政府等單位,在案發地店口鎮確定了一處亟須整改的垃圾丟棄點作為替代性修復項目,並命名為「山前生態環境修復公園」。8家企業分別與環保部門簽訂《生態環境損害修復協議》。經環境損害評估機構對每家企業污染量進行價值評估後,8家企業共同繳納了115萬元損害賠償金用於建造公園,以替代性修復的方式彌補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壞。諸暨市檢察院根據案情及履約等情況,依法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經建議,陳立俊等被逮捕負責人變更為了非羈押性強制措施,把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降到最低。

公園成為了周圍人休閑的一個去處

並不是所有企業都適用這項機制

「罰建遠勝於單純的罰款,這樣更具有警示教育意義。」當地民眾普遍持有這樣的觀點。如今,這個生態公園的一期工程已經建成開放,而將來公園的總佔地面積會有3000多平方米。公園除了景觀建設和休閑娛樂設施配置外,還將建設生態警示圍廊,充分發揮生態警示教育的作用,提醒人們保護環境,不要重蹈覆轍。

與此同時,店口鎮也在不斷完善排污管網等基礎設施,涉案的多家企業在政府的支持下更新了廠房設備,完成了轉型升級,有些還成了行業模範企業。可喜的是,當地企業紛紛引以為鑒,在近一年的環保突擊檢查中沒有發現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

「我們以後絕對不會再做破壞環境的事情了!」一被取保候審涉案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檢察官對我們進行說理教育之後,我們當時是還想多交一些錢的,為生態環境多出點力,彌補自己的過錯。不過環保部門有評估,都要按照標準來,以後如果有需要,我們隨時準備著。」

「很顯然,並不是繳納賠償金建設公園就能夠免於刑事處罰,對於涉案企業負責人的刑事訴訟程序仍在進行。」諸暨市檢察院偵監科辦案人員告訴記者,從法律上講,他們認罪態度好、積極賠償等因素將會成為將來案件處理時酌情從輕處罰的考量因素。

然而,對於污染環境的犯罪,並不是所有企業都適用這種生態環境替代性司法修復機制。「比如,曾因為損害生態環境受過刑事處罰或者多次受過行政處罰的就不在其列。」從店口的案例中,諸暨市檢察院經過多次徵求意見和研討,聯合諸暨市法院、公安局和環保局出台了《關於建立生態環境替代性司法修復機制的規定(試行)》,對啟動替代性司法修復的基本條件、實施程序和法律後果以及生態損害賠償金管理、用途和對替代性修復項目的監督管理等進行明確。

「生態環境損害要懲治,更要注重修復,建設生態環境修復公園作為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修復場地,不僅能起到很好的教育警示作用,也是為推進生態環境補償工作取得實效所探索的一條新路。」諸暨市檢察院檢察長謝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事實上,督促犯罪嫌疑人繳納賠償金建設生態警示公園,只是諸暨市檢察院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生態修復機制的一個縮影,補植復綠、放流魚苗等原地修復機制、生態損害賠償機制等都是該院立足辦案職能,為破解環境犯罪高發的現實問題,力求最大限度地修復被破壞生態環境的有效探索。

現實版的「愚公移山」

在諸暨市陶朱街道宋家畈村曾有一座形狀如獅子卧地的小山,故取名為獅子山。近日,記者前往實地時,附近的居民指著一塊復綠過的平地說,那兒就是原來的獅子山,2015年前後,它成了一個很大的深坑,下雨後就像一個池塘。

把一座山挖成一個深坑,宋家畈村的宋國忠用了近十年時間。當然,他不是為了移山修路,而是為了開採土方獲利。宋國忠自己有挖掘機,沒有人租賃的時候,他就聯繫需要填土的買家,出售獅子山的土方。經過測量顯示,2006年至2011年下半年期間,宋國忠將整座山挖為平地,挖土共計5萬餘立方米,價值19萬餘元。2011年下半年至2014年年底,宋國忠在收到市國土局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後,仍繼續違法挖掘共計3萬餘立方米,價值25萬餘元。宋國忠將挖取的宕砂出售後總共非法獲利40餘萬元。

然而,為什麼這麼多年就沒人阻止或者舉報宋國忠的非法開採行為呢?村民反映,「宋國忠有些蠻橫霸道,所以村民們敢怒不敢言。」也有人曾經去市土管局反映問題,結果也就是土管局的人來了他就停止,走後他繼續開挖。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檢察機關的介入。

經過深入調查後檢察機關發現,宋國忠早已買通了分管宋家畈村片區的土管工作人員。為了獲得並感謝土管人員在處理其非法採礦一事上的幫忙和關照,宋國忠先後多次到他們辦公室送去現金,金額達到數萬元,這讓宋國忠在違法開採獅子山土方的時候有恃無恐。

2015年,針對宋國忠長期偷挖獅子山土方的舉報線索,諸暨市檢察院聯合公安機關對獅子山進行現場勘查,並派業務骨幹全程跟蹤了解偵查進展情況,對影響定罪量刑的關鍵事實,如非法採礦導致礦產資源破壞的國家經濟損失的鑒定及估價、宋國忠採礦行為非法性、採礦持續時間、非法獲利等方面的取證工作進行了指導。同時又根據發現的行賄受賄線索,查明了土管局工作人員受賄以及徇私舞弊,在國土資源監管保護過程中嚴重不負責任,玩忽職守,導致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瀆職行為。最終,宋國忠因犯非法採礦罪、行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二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15萬元。相關的土管局工作人員也受到了相應的刑事處罰。

雖然宋國忠的非法採礦行為已經停止,但因此造成了獅子山礦產資源損失、被破壞的生態環境滿目瘡痍。於是,諸暨市檢察院進一步延長監督鏈條,敦促宋國忠退賠退贓,以恢復生態原狀,從宋國忠處追繳違法所得44萬餘元,並建議將該款用於恢復生態環境原貌。

在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裡,辦理此案的諸暨市檢察院公訴科檢察官宣琴也一直關注著獅子山的變化,「大深坑慢慢被填平,春暖花開時一片綠草地重新歸來,看起來挺美」。

環保過關就可以專心生產經營

其實,對於諸暨市檢察院而言,開展生態檢察工作不僅僅是偵監、公訴、民行等少數科室的工作,常常需要多部門聯動,多科室協作。「這些工作,可能並沒有普通刑事案件那樣豐富完整的案情,卻處處需要有多方協調的能力,不斷充分發揮檢察機關的監督職能。」諸暨市檢察院民行科檢察官甄洪磊說。

2016年,紹興市被浙江省指定為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的城市,準備率先破解環境污染案件中「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埋單」的困局。為此,諸暨市檢察院積極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專項檢察工作,加強法律監督和行政司法聯動。與環保局的環境監察支隊、生態科技、污染防治等部門深度對接,建立了重大環境污染事件通知銜接、檢察提前介入、生態環境公益調查、司法修復補償等制度。同年10月,在諸暨市檢察院的督促下,浙江省首筆完全繳清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在諸暨市意龍紡織軋染廠執行到位。甄洪磊是檢察機關負責此案的人員之一。

發生水污染事件後,藝龍印染廠花費了上百萬元重新優化了他們的污水處理設施

當時,諸暨市意龍紡織軋染廠在廠區南側圍牆牆角處開了4個洞口,從2015年下半年起,便利用這幾個洞口,偷排部分處理後的生產廢水,時間長達一年。廢水直接排入楓橋江,對水域水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損害。環保部門在對這家企業檢查時,曾就企業圍牆牆角洞口可能存在的偷排行為要求企業整改。但是,由於污水處理成本太高,軋染廠就一直用磚頭填塞洞口敷衍執法部門,到了晚上或者下雨天,他們就搬走磚頭,繼續生產、偷排,躲避執法人員的檢查。

據此,諸暨市檢察院向諸暨市環保局發出檢察建議,要求對涉案人員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理,並提高依法行政意識,切實加強部門內部執法監督。收到檢察建議後,諸暨市環保部門迅速行動,在責令企業停產整頓、對相關責任人調查追責的同時,啟動了環境損害賠償程序。根據評估,這家軋染廠偷排廢水造成的水生態環境損害已無法通過現場修復工程達到完全恢復。最終,評估意見書核定企業偷排行為的環境損害數額為24.8萬元。在簽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後的第三天,諸暨市意龍紡織軋染廠就把24.8萬元賠償金繳入「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專戶。這些錢將被專款專用,去修復被污染的環境或者結合本區域生態環境損害情況開展替代修復。

印染廠的工作人員在介紹他們的污水處理程序

時至今日,甄洪磊去往這家印染廠不但沒有被「記仇」,反而受到格外的尊重。對於甄洪磊而言,只是在履行檢察機關的監督職能時,向意龍紡織軋染廠的負責人進行了釋法說理,結合檢察機關批捕起訴的環境污染犯罪案件進行警示教育,通過檢察建議督促相關單位依法行政。而這位負責人則心存感激,「經過那件事情後,不僅受到了法制教育,提高了環保意識,還促使廠里的排污系統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更新,相關部門隨時可以來抽查,環保過關我們可以專心生產經營了」。

印染廠內新增的生產口號

1月31日,諸暨正飄著大雪花,意龍紡織軋染廠的負責人用塑料勺子舀起過濾水池中經過處理的污水向記者展示:「你看,十分清澈,這些水我們還會循環利用,肯定不會再有污染了。」話語中,負責人充滿著自信。

編輯/肖玲燕設計/劉岩

記者/沈寅飛通訊員/何若愚 袁凌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方圓 的精彩文章:

神秘失蹤的「俏新娘」
「我哪有什麼本事,是我老公的面子大。」

TAG:方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