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密吉利入股戴姆勒 學界探討全球汽車命運共同體

解密吉利入股戴姆勒 學界探討全球汽車命運共同體

華夏時報網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翟亞男 北京報道

中國汽車正重新站在國際化發展的十字路口,與十年前吉利併購沃爾沃的時代不同,今日中國汽車更多地參與並引領整個世界汽車的變革,不再僅僅聚焦和滿足於國內市場,在這一背景下,需要重新解讀的是:國際背景下留給中國汽車的新機遇究竟是什麼?這一輪中國汽車走出去的目的與意義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日前,由寰球汽車主辦的「國際大背景下——看中國汽車的新機遇」論壇活動在京舉行。此次論壇圍繞吉利入股戴姆勒集團這一熱點事件,全面解讀了中國汽車在國際大背景下的新使命與新機遇。

構建世界汽車命運共同體

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吳迎秋:中國汽車企業應該跳出產業企業的格局,應該從構建世界汽車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建立世界汽車命運共同體。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在過去兩年中,發生了突飛猛進的質變,而中國汽車也需要在國際大背景、世界汽車業大趨勢下探索發展機遇。上汽、一汽、東風、北汽、廣汽、吉利,這些企業都已進入世界500強,但不得不承認中國汽車業目前還是大而不強。多年來,中國車企更多是通過合資引進來發展壯大自己,現在,中國車企開始走出去,積極應用國際資源,融入世界體系。「大家可能會認為吉利收購沃爾沃、參股戴姆勒更像後一種做法,我們認為這樣的判斷可能還需要更加系統地認識支撐它。」吳迎秋指出,「中國有一句老話,做事要講天時地利人和,要順勢而為,但是我們覺得在今天的國際大背景下,開放、包容、多贏指導下的全球發展理念,可能是做大做強最需要的東西。我要在這裡特別指出的是,當今世界經濟少講走出去,多講融合,應該成為中國各界的共識。心有多寬世界就有多大,境界決定格局,看不到這點做強很難。」

吉利去年銷量突破了120萬輛,盈利超過了100個億,顯現出非常好的發展勢頭。「吉利在這個時候提出來參股戴姆勒,也是水到渠成的事,特別是十年前,它成功併購了沃爾沃轎車,並且成功運作,讓大家看到了吉利有能力參與世界汽車的競爭」,吳迎秋認為,「跳出產業企業的格局,來談汽車的發展,更應該從構建世界汽車命運共同體的角度來看待這次參股的行為。當前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在巨大變革面前的世界汽車也是如此。只有面對挑戰,攜起手來融合協同發展才有出路。」

提供了跳躍、整合的發展新思路

著名財經評論家、《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總編輯水皮:吉利入股戴姆勒為中國汽車提供了跳躍、整合發展思路。

在水皮看來,汽車是未來的移動終端,而未來汽車企業必定要進行大規模的整合。對於此次吉利入股戴姆勒,再用「蛇吞象」這個概念來形容已經不確切了。據他介紹,目前吉利的市值達到了2200億元,吉利股票在過去的一年中漲了三倍,8年漲了五倍。戴姆勒市值在5000億元人民幣,從市值上看已說不上是「蛇吞象」。「投資者對於公司估值的判斷是此消彼長的,吉利就是有增長性,我們從8年股價的過程看,保持著長期的通道,最近一年大幅度上漲,戴姆勒的股價相對平穩,它缺乏想像力,儘管在新能源車技術上可能號召力會強一點,但是它對未來整個互聯網社會的認識,未必有中國企業的高屋建瓴。」水皮隨後給出的比喻更加形象,「目前二者說不上旗鼓相當,但絕對沒有大家想像的差距那麼大,無非是大象和小象的關係,小象會長成大象,大象不會再長了,就這麼一個道理。」

中國汽車工業經歷了從早期的求人家帶著玩,到後來跟著人家跑,到現在找機會要超越的艱難過程。隨著整個社會衣食住行發生的巨大變化,都考驗著一個企業的洞察力、戰略、策略能不能站在制高點,而這個制高點不是行業、國內市場的制高點,它是要站在全球汽車產業制高點的高度。「從這個角度講,李書福真的是給整個中國汽車工業的從業人員、消費者做了一個很好的指引,他的夢想可能未必那麼順利,但是他至少提醒我們有另外一種發展的思路,這種發展思路可能是跳躍的,可能是通過整合來適應新的時代。」水皮認為。

對於吉利入股戴姆勒引發的各種國內外聲音,水皮認為,「在這個時期,不光媒體要以樂觀其成的態度來看待這個事情,也應該促成這個事情,中國政府也應該做相應的努力來消除外界對中國企業在國際上併購、投資、參股的抵觸,幫助中國企業更多的融入國際活動。無論是從市場容量來講,還是從我們對未來行業的洞察力來講,中國汽車工業一定是未來全球汽車工業的領頭羊」。

跨國合作文化融合是關鍵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吉利完成多次跨國合作的關鍵是文化融合。

對於吉利入股戴姆勒,李稻葵指出,李書福代表中國汽車人在世界上不僅佔一席之地,而且還通過他的運作,能夠造福全人類,這是汽車命運共同體的根本所在。在他看來,汽車行業正在發生變革,從淺層次來講,印度東南亞一帶、「一帶一路」對汽車的需求,未來若干年一定會上升,因為世界經濟還是在恢復的,儘管出了特朗普、英國脫歐,汽車行業整體上講是發展的。從中國市場來看,消費者對於汽車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高端化,汽車行業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而對於這種深刻的變革,我個人認為沒有人真正看清楚了未來的汽車到底是什麼方向,你能說混合動力是方向、甲醇等等,我不認為任何人能100%看明白,這個裡面還在博弈。不管發生什麼樣的變革,傳統、核心的基本技術是離不開的。」他認為在此基礎之上,「跨國合作的關鍵是文化的融合」。

李稻葵的這個觀點在吉利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在收購沃爾沃之時,李書福就曾反覆講併購成不成功,關鍵是文化的整合。「李書福還曾經要辦一個文化研究院,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瑞典的文化和中國的文化,尤其是吉利最早基於浙江南部的文化,怎麼能夠融合在一塊兒,他抓住了核心問題。」李稻葵透露,「併購成不成功,並不在於資金給的多不多,並不在於在董事會有幾個席位,而在於真正文化能不能融合,能不能講上話,能不能在一塊兒開會,能不能理念統一起來,中國人講統一思想,勁往一個地方使,這是關鍵。吉利併購沃爾沃後經過幾年的摸索,找出了一個非常好的一套辦法,來整合這個文化。在這方面我堅信吉利是極其成功的,這也是李書福先生下一步要去和戴姆勒積極溝通的底氣所在。」

在剛剛開幕的日內瓦車展上,戴姆勒集團董事長蔡澈再次評價了吉利入股戴姆勒一事,他表示,對與吉利的合作持開放態度,與李書福的交流很有建設性。據蔡澈透露,他在第一次與李書福會面時雙方就達成了一致,雙方都認為「汽車集團之間的聯盟在未來與IT集團的競爭過程中至關重要」。由此看,吉利入股戴姆勒似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編輯:於建平  主編:趙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雛鷹「以仁為本」儒學文化亮相博鰲儒商論壇
巴航工業E2加入支線市場競爭 龐巴迪C系列遇新對手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