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學生,因一事徹底鬧掰,曾死後出錢辦後事,悔不當初

曾國藩學生,因一事徹底鬧掰,曾死後出錢辦後事,悔不當初

原標題:曾國藩學生,因一事徹底鬧掰,曾死後出錢辦後事,悔不當初


曾國藩對左宗棠有知遇之恩。左宗棠在曾國藩麾下做幕僚時,如果沒有曾國藩的提攜,他很可能一輩子終老桑梓默默無聞。按照那個時代的慣例,曾國藩就是左宗棠的老師。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左宗棠也一直把曾國藩當作自己的老師看待。可是後來,兩人卻鬧僵了,多年沒有來往,只是曾國藩去世後,左宗棠才給恩師送了一副輓聯,字裡行間表達出些許歉意和懊悔。


不少專家認為,曾左交惡源於左宗棠的性格太過於霸道,目空一切,曾國藩忍無可忍,才與之分道揚鑣。其實這種看法比較片面。曾國藩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宗棠向喜與國藩爭,國藩嘗禮下之」,如果曾國藩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豈不早就對左宗棠不客氣了?也正因如此,曾國藩才向咸豐皇帝力薦左宗棠,說他「剛明耐苦,曉暢兵機」,任用之「有裨時局」。


據考證,曾左交惡是在太平天國都城天京被清軍攻克後,導火線是洪秀全的兒子幼天王洪天貴福有沒有死的問題。攻陷天京後,眾將領為了邀功,向大帥曾國藩報告說賊首洪天貴福已死。曾國藩聽信眾將所言,向朝廷奏報說,所有悍賊都被一網打盡,並特別指出,城破後偽幼主於宮中舉火自焚。但是,左宗棠得到了比較確切的消息:洪天貴福已經逃出了天京城,而且逃向江西方向。於是他在沒有跟恩師彙報的情況下,直接向朝廷上了一道密折,稱洪天貴福由東壩逃至廣德,被太平軍殘部迎入湖州府,企圖負隅頑抗。


清政府看到左宗棠的奏報後,對曾國藩大為不滿,下旨要他解釋。曾國藩平生以忠君為本,假如認同左宗棠所言,自己的行為無異於欺君罔上。於是曾國藩上折反駁左宗棠,稱洪天貴福已死,太平軍殘部無非是借洪的名義做一種號召而已。言外之意,左宗棠虛張聲勢、嘩眾取寵,有邀功之嫌。左宗棠看到此奏後,上疏自辯,洋洋數千言,措辭激憤,指斥曾國藩欺君。


事情這下鬧大了,兩人大打口水戰,十幾年的交情付諸東流。後來的事實證明,左宗棠所說是正確的,為此,朝廷在沒有過多地指責曾國藩的同時,大大地表揚了左宗棠的公忠,稱其為一代名臣。


其實,天京城破之日,太平天國守軍幾乎全部被殺,城內十室九空,火光衝天,加上湘軍數十萬人蜂擁入城,洪天貴福於絕望中自殺是完全有可能的。曾國藩本人應該沒有半點欺騙朝廷的意思,只是為了邀功而匆忙上奏,有點操之過急。當然,就洪天貴福死與沒死這件事來說,兩人都沒有私心,只不過曾國藩是主觀認定,而左宗棠上疏時也有些考慮欠妥,以致釀成了斷袍割席的結局。


「左文襄公自同治甲子與曾文正公絕交以後,彼此不通書問」,照此看來,兩人也真算得上徹底決裂,老死不相往來了。但是,從很多文獻資料來看,在公事方面,兩人相互之間還是非常關照的,只不過都是暗中進行的。


譬如左宗棠在陝甘任上時,曾與幕僚談及自己的顧慮:「我既與曾國藩不協,今彼總督兩江,恐其扼我餉源,敗我功也。」可事實上,曾國藩為左宗棠籌餉,始終不遺餘力,還推薦自己最得力的湘軍將領劉松山隨之西征,左宗棠在陝甘、新疆建功立業皆賴此人。可以說,左宗棠得以肅清陝甘,曾國藩功不可沒。因此,左宗棠出征勝利後,在給清廷的奏章中也表示了對曾國藩的感激之情:「臣與曾國藩議論時有不合,至於拔識劉松山於凡眾中,信任最專,其謀國之忠,知人之明,非臣所及。」可見,雖然兩人表面上關係破裂,但在關係國家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曾國藩還是有相當氣量的,無怪乎《清史稿》給曾國藩立傳時給予他這樣高的評價:「公誠之心,尤足格眾。」


左宗棠在一些事情上也暗中力挺曾國藩。1871年曾國藩奏《擬選子弟出洋學藝折》,提出在美國設立中國留學生事務所,選派幼童出洋留學,左宗棠上奏朝廷表示大力支持。所以說,兩人之間雖然沒有來往,但還是惺惺相惜的。


1872年曾國藩病逝,左宗棠聞訃「甚悲」,不僅親寫輓聯,還致百金料理後事。後來,他又寫信給兒子,囑咐他「喪過湘干時,爾宜赴吊,以敬父執;牲醴餚饒,自不可少;更能作誄衷之,申吾不盡之意,尤是道理」。左宗棠在信中還專門談到與曾國藩生前的矛盾:「吾與侯有爭者國勢兵略,非爭權竟勢比。同時纖儒,妄生揣疑之詞,何值一哂耶!」左宗棠這番話,堪稱肺腑之言,同時也很好地詮釋了兩人之間的矛盾。


左宗棠對曾國藩的兒子也很照顧。他曾說:「吾輩待其(曾國藩)後昆,不敢以此稍形軒輊。上年弟在京寓,目睹栗誠(曾國藩次子曾紀鴻)苦窘情狀,不覺慨然為謀藥餌之資,殯殮衣棺及還喪鄉里之費,亦未嘗有所歧視也。」


1879年,因為清朝駐俄大使崇厚與俄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里瓦幾亞條約》,被國人斥為賣國條約。當時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在英國辦外交已經有些名氣,左宗棠於是力薦曾紀澤代替崇厚,全權負責與俄國的外交事宜。曾紀澤不辱使命,收回了伊犁,並不再割讓帖克斯河流域,博得朝野的一致好評和西方外交界的尊重。左宗棠也非常欣慰,在以後的政治生涯中,對曾紀澤更是關照有加。曾紀澤後來任海軍衙門幫辦、戶部右侍郎、總理衙門大臣,都得力於左宗棠的推薦。左宗棠在逝世的前一天,還上奏慈禧太后請設海防大臣,並且保薦曾紀澤擔當海防重任。


除了對曾國藩的兒子特別關照外,左宗棠對曾國藩的女婿聶仲芳也非常重視。左宗棠任閩浙總督時,委任其為營務處會辦,第二年又將其提升為上海製造局會辦。由此可見,左宗棠對曾國藩的後人確實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給予了極大的關照。如果兩人真是出於私人交情而反目,左宗棠也就不會這樣盡心儘力幫助曾國藩的後人了。

曾國藩與左宗棠的交惡留下一段說不清道不明的公案,但是透過歷史的迷霧,我們還是可以窺斑見豹,知道兩人交惡並不是因為私情上的瑣碎事情。


有趣,有料,有深度

關注公眾號淘歷史,和T君一起讀歷史

作者|魏羲之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 的精彩文章:

種地多年一無所成,此人只靠28個字,成大唐天王級詩人!
因不讀書差點被親媽淹死,老師說他有出息,後成中國第一黑幫大佬

TAG: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