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周武帝宇文邕為何英年早逝,死後墮入地獄

北周武帝宇文邕為何英年早逝,死後墮入地獄

北周武帝宇文邕神武過人,驍勇果毅,是南北朝一代英主。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改革內政,生活儉樸,除掉權臣宇文護,而後又御駕親征,戎馬倥傯,滅北齊,敗南陳,征突厥,討吐谷渾,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恐怕結束南北朝幾百年亂世的就是宇文邕了。

宇文邕活了36歲就病逝了,民間傳說他身患惡疾,全身糜爛而死。宇文邕去世僅僅3年,楊堅就取而代之,建立隋朝。

那麼宇文邕為何落得如此下場呢?按佛教說,這是因果報應,因為宇文邕生前大力滅佛。

佛教在漢朝傳入我國,在南北朝時期盛行一時。唐朝詩人杜牧有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佛教盛行,宣揚出世,許多從事農工商的底層人士或不甘心生活困苦,或逃避徭役,紛紛遁入空門。而出家人不生產社會財富,不用交稅,還廣占田產,賺取香油錢,如此一來,不僅影響國家財政收入,而且與國家爭奪勞動力,長此以往,國家必弱。

這時,一個叫衛元嵩的出場了。衛元嵩原來是僧人,之後還俗,開始走仕途,施展自己的抱負。他勸宇文邕不要為少數僧尼謀福利,要為天下百姓謀福利,這樣才能實現盛世。

於是,一場儒釋道三教的辯論大會開始了,宇文邕親自主持,排名次的時候,儒為先,道為次,佛為後,意在壓低佛教的地位。可是這些僧人絲毫不明白宇文邕之意,大肆爭辯佛教應該在道教之上,而道士張賓又說不過高僧智炫,這讓宇文邕很沒面子,於是斥佛教不凈,智炫答道:「道教之不凈尤甚!」這下激怒了宇文邕,下詔「斷佛、道二教,經像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民。」雖說是「斷佛道二教」,但是矛頭卻是佛教。

這一場歷時4年的滅佛運動是血腥暴力的,許多法師想入宮面見宇文邕,結果全被趕走,諸多僧人絕食而死,以抗王命。一時間,北周境內「融佛焚經,驅僧破塔……寶剎伽蘭皆為俗宅,沙門釋種悉作白衣」。北齊被北周滅國後,宇文邕又把滅佛運動推廣到北齊,四萬多所寺廟賜給王公作宅第,佛經佛像盡數毀於大火,寺院財產登錄在冊,300萬僧尼全部還俗,相當於當時總人口數十分之一。

《法苑珠林》曾記載,隋朝開皇十一年,大府寺丞趙文昌魂游地府,見到了被鎖著三重鉗鎖的宇文邕,宇文邕請求趙文昌帶話給隋帝楊堅,希望他能看在雙方是君臣加親家的份上,為自己超度,以求早日離開地獄。趙文昌復活後,立馬上書,楊堅遂命令天下人按人丁出錢為周武帝做法事超度,並設立三日大祭,寫入隋史。

那麼為什麼歷代統治者不滅道呢?一來,道教徒也入世為官,積极參与朝政,山中宰相陶弘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將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完美融合。其次,道教是本土宗教,具有中國特色,而佛教乃外來者。第三,佛教修行講究斷了七情六慾,所以不能飲酒吃肉,不能婚配,不能留髮,而這些卻是華夏民族自古尊崇的禮儀,道教並不不排斥這些,更易讓人接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門侃史 的精彩文章:

宇文邕的外甥女容貌絕世,卻生了一個丑孩子,果斷丟棄
觀音菩薩的金、禁、緊三箍,是截教寶物嗎?

TAG:九門侃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