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印度扭轉中東外交立場,遠離阿拉伯親近以色列?

印度扭轉中東外交立場,遠離阿拉伯親近以色列?

自2014年莫迪上台後,印度積極推進與中東國家交往,中東在印度外交議程上的分量顯著增加。莫迪政府之所以改變印度以往偏向阿拉伯伯國家的立場,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中施展平衡外交,背後有多重現實考量。

首先,中東格局的演變為印度中東大戰略提供了背景條件。印度與中東鄰近而居,中東安全形勢對印有著直接影響。近年來,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勢力在中東趁亂坐大,「伊斯蘭國」等組織人員向南亞次大陸迴流趨勢明顯,客觀上需要印加大對中東地區的投入。並且,進入21世紀後,中東地區戰端頻起,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先後爆發戰爭,加之此起彼伏的恐怖襲擊,國際社會對巴以問題的關注不復以往,阿拉伯世界內部也明顯分化,這些為印度改變以往的中東政策,加強與以色列的關係提供了有利條件。

其次,美印日漸走近,有助於印度中東大戰略的實施。美印關係近年來日漸升溫,莫迪上台三年內五訪美國,2016年美印簽署《後勤交流備忘錄協定>,二者在軍事戰略領域的合作日益深化。美國將印度作為其維護民主的全球性夥伴,認為「正在成形的美印戰略夥伴關係是該地區穩定的關鍵之錨」,抬升印度的意圖明顯。在美印關係「助攻」下,印度加大對中東地區戰略投入,高調改善與以色列的關係,也顯得順理成章。同時,特朗普政府大幅削減對巴基斯坦援助,實際減輕了印度的戰略壓力,使得印度能夠更加放開手腳,推進在中東的平衡外交。

最後,中東大戰略體現的是印度「大國夢」的雄心。印度一直渴望成為「有聲有色的大國」,伴隨其經濟實力的上升和戰略環境的改善,這一渴望愈發強烈。2015年2月,莫迪在印度外交使節年度會議上說,「當前的全球環境中出現了一個世界渴望擁抱印度的難得機遇」,他敦促使節們拋棄陳舊的思想觀念,「利用這極為難得的機遇,使印度成為全球的領導角色,而不只是一支平衡力量」。即將卸任的印度外交國務秘書蘇傑生也曾公開表示,印度要做領導性而非平衡性大國。

正是在這一雄心的驅使下,印度不斷加大與中東國家的接觸,增強自身在中東地區的「存在感」,並且敢於改變傳統的中東政策,謀求對阿以的外交平衡。以中東戰略為主體,莫迪政府的「西聯」政策逐漸成形,並與其「東進」政策遙相呼應,構成了印度整個大周邊外交的東西兩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馬來夢 的精彩文章:

葉門撤僑,真實版的紅海行動
美法在戰爭中用水泥炸彈是因為彈藥短缺嗎?

TAG:鐵馬來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