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塊廣告牌》觀後感:你最初認定的可能並非事實

《三塊廣告牌》觀後感:你最初認定的可能並非事實

「-你確定我們還要這麼做嗎?」

「-我不確定。」

「-我們可以路上慢慢決定。」

《三塊廣告牌》最後如此開放式的結局一度讓我在影院不甘心的等到最後,直到工作人員提醒:「後面沒有了」才十分不情願的離場。

整部影片下來,沒有以往看別的影片時心情的大起大落,甚至沒有所謂的高潮,只有一次次被黑暗和醜陋激起的憤怒,和一次次被正能量與人性的善良深深的感動。

美國的一個小鎮上,女主人公米爾德雷德的女兒被殘忍姦殺,案情過去幾個月仍沒有絲毫破案的進展,女主於是想到利用高速公路邊三塊廢棄的廣告牌來給警察當局施加壓力。

當三塊紅色醒目的廣告牌在路邊矗立起時,女主和劇中人的生活也開始發生各種變化……

作為觀眾的我,隨著劇情看到了每一個人物不同的一面,原來他們並非如我最開始認識的那樣:

1

跟著女主的情緒,我對警察局長開啟默認的無作為模式,尤其當他找到米爾德雷德去為自己辯解與開脫,並以自己得了癌症來獲取同情時,那種鄙視與輕蔑襲上心頭。當看到他在案件沒有任何進展時竟飲彈自盡後,那種對這個人的徹底失望已經讓我忘掉了他的死給他的家庭帶來的痛苦。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當我從死後的警察局長給到米爾德雷德的信中看到他對女主真誠的歉意,以及默默為她支付廣告牌第二個月的租金,以解她的燃眉之急時,我被這個人感動到了,讓我在整個觀影過程中意識到我可能給了這個人太多偏見。

2

因為警察局長的自殺,人們紛紛猜測他的自殺來自於米爾德雷德廣告牌的壓力,警員迪克森痛失自己尊敬愛戴的上司並把怒火撒向了廣告牌公司的小老闆:打雜店面、痛打平民,還把這位小老闆從二樓窗戶扔向窗外。所做的一切簡直就是徹頭徹尾、窮凶極惡的惡棍。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看到他困在熊熊燃燒的警察局想要脫身而出之前仍然用身體保護住女主女兒被殺的案卷並因此被嚴重燒傷;為了獲取這個案件相關嫌疑人的DNA不惜用自己被暴打一頓來換取並且冷靜的獲取一切相關線索時,敬佩之情從心頭燃起,發現我再次用自己的偏見先給這個人下了判斷,不由得心頭升起一絲小小的歉意。

3

女主米爾德雷德,作為一個心碎的母親,為了給女兒一個真相,把自己武裝的如同磐石一樣堅硬和決絕,她可以冷酷的質問警察局長;與如同黑社會的警員迪克森挺胸對峙毫不退縮;也可以不由分說的趕走前來遊說的牧師,多麼果斷狠絕的一個母親,通過這些我看到她對推進破案的決心,但同時也覺的這是一個缺少溫度的女人,心如硬石。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當看到警察局長咳血那一刻,米爾德雷德脫口而出的:baby,我突然看到了這個女人內心的柔軟與溫暖。當看到她對著那頭小鹿散發著母愛的笑容與輕柔的話語,我感覺到她對女兒愛的深切。

4

現在看來最開始我看到的那些並不是真實的,而最開始給這些人下的定義也必是錯誤的。

當我看全整個故事,當我通過不同的事件看全一個人,我發現最開始的判斷是帶有偏見的。人往往習慣依據自己的偏好和觀點去下結論,很多時候這個結論會傷害別人並損壞關係。

當我們想去了解一件事或一個人時,不聽一面之詞,不聞一家之言,不急於下結論,給自己一些思考和判斷的時間,跟著事件發展多停留一會兒自己的腳步,這樣可能會能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局面。

你最初的想像和以為很有可能並不是你認為的那個樣子!

5

帶著善意與世界交往,沒了偏見會離事實更近一些。

影片把每個人的惡最先呈現出來:米爾德雷德的尖酸、刻薄、鐵石心腸;警察局長對手下的管理渙散,對案情毫無進展的極力辯解和推卸責任;警員迪克森的暴躁、瀆職、玩忽職守。這些人性的「惡」太能激起我的憤怒,並片面的為每個人每件事定性。

但如果心中多一些善意,少一些攻擊性,也許就能夠更辯證的看待人、事、物,能夠更清晰的看到萬事萬物的兩面性,這也給我們留下更多了解人和事的空間,有機會離真相和本質更近一步。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你確定我們還要這麼做嗎?」

「-我不確定。」

「-我們可以路上慢慢決定。」

是啊,我們最初的想法也許需要時間來慢慢打磨。

想了解雙胞胎寶媽育兒路上更多的精彩嘗試與感動,趕快關注下方二維碼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雙胞胎媽媽的生活筆記 的精彩文章:

TAG:雙胞胎媽媽的生活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