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昌:潘仲連 一樹梅花一放翁

新昌:潘仲連 一樹梅花一放翁

浙江在線-新昌新聞網3月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黃志益)煙雨秋色下的杭州西湖,詩情畫意,景色宜人,如一幅自然油畫。2017年11月16日,西湖郭庄,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浙江省風景園林學會、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聯合主辦了潘仲連盆景藝術研討會暨新書首發儀式。會議以「堅持民族文化自信,弘揚中國盆景文化」為主題,號召大家共同學習一代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潘仲連先生的做人之道和盆景藝術精神,探討中國盆景藝術文化的真諦,樹立中國盆景起源國的盆景文化自信、民族風格自信,尋求和導讀中國盆景發展方向,為一個盆景大國正在務實地邁向世界盆景強國,實現「中國盆景夢」而努力。

中國第一次為盆景藝術大師舉辦的研討會

已屆米壽之年的潘仲連大師,精神矍鑠,神采奕奕。研討會邀請的嘉賓,有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的領導,有與先生多年同舟共濟的中盆會負責人,有相濡以沫的浙江園林老前輩,有浙江周邊的盆景界相好與弟子,有為籌辦研討會的杭州盆景協會組委會成員,還有先生欽點的盆景界朋友和新聞媒體人士。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國際盆景協會(BCI)中國地區委員會副主席李志文,代表陳昌理事長宣讀了賀詞:他是盆景界的勇者,風骨畢現,稜角分明,開創了陽剛豪放、氣宇軒昂的盆景藝術之風,為彼時尚柔不尚剛的盆景界撥開了一片雲天。他是盆景界的學者,飽讀詩書,能詩善文,潛心探索盆景藝術理論,提出了中國盆景應有的「正氣、朝氣、書卷氣」和民族風格的經典見解。他是盆景界的隱者,淡泊名利,甘守清貧,在事業巔峰中悄然隱退,從人們的視線中淡出20多年。他,就是備受敬仰的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潘仲連。

潘仲連非但是產生於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盆景大家,更是引領中國盆景不斷發展的一面旗幟。他以其金色年華和高德造化,以其深厚和精湛的盆景技藝,成就了美好的藝術人生。又以其崇尚自然、追求詩情畫意的藝術特色和高幹合栽、高位出枝的主要創作手法飲譽中外。作為浙江盆景獨特風格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中國盆景歷史上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是中國盆景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星。

在中國,為一個德高望重的盆景藝術大師舉辦研討會還是第一次,這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需要,是振興盆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殊藝術形式的需要。此次研討會具有重要意義,將產生深遠影響。

楊忠全代表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就這次盆景藝術研討會的意義和對中國盆景發展方向的影響,做了重要發言。他指出,杭州是歷史名城,文化藝術古都,處處充滿著古老而又現代的藝術氣息,杭州的山情水意,滋潤著傳統文化的發展,中國盆景特別是浙江盆景更是得益於這片沃土滋養。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我們進行文化傳承和藝術創新時要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講精品、講格調,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要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的名家大師。在這方面,潘仲連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為浙派盆景藝術的確立嘔心瀝血六秩春秋

1932年,潘仲連出生在鏡嶺鎮殿前村一戶貧苦農民家庭。孩童時代家庭的清貧,磨練了他的意志和毅力。1956年經人介紹,他來到杭州園林系統工作,後調到局機關。有一次看到《人民畫報》上的美術盆景照片,他心中一陣驚喜,一見傾心。於是,放棄了別人求之不得的機關辦公室工作,毅然「投筆從藝」,去了杭州基層盆景園,開始了長達60年的盆景創作生涯。

盆景是大自然的驕子,是科學、技術、文學、繪畫、情感編織起來的藝術品。為此,他堅持到杭州市幹部業餘大學中文專業學習,同時還自學了《植物學》以及文、史、哲等相關領域的知識。深厚的文化積累,使潘仲連得以從更廣更高的視野審視中國盆景的現狀,孜孜於盆景藝術的理論研究;也使他的藝術思想敢於衝破傳統積習的束縛,立志跳出「以曲為貴」的傳統觀念,以期用更豐富的線條形式來表現深邃的意蘊內涵。他在盆景創作中的體會是:「我所尋求的蹊徑,只不過是想把它從傳統的柔性文化的S弧圈中解脫出來,還其本來應有的陽剛之氣。」為此,他在創作《聽天籟》《一介匹夫》《巋然》等作品時,有意識地在曲直結合中多用直線,在剛柔相濟中側重剛健,從而體現出一種峭拔、軒昂的審美意境,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潘仲連的成名作《劉松年筆意》,就是以象徵手法「寓情於景」的佳例。為了表現凜然正氣和陽剛之美的立意,作品形象突出地表現了雄健豪放、自然洒脫的藝術氣質;在注重立意的同時,選材也頗具匠心,採用有一定樹齡的五針松為材料。二千多年來的漢文化積澱,關於松樹高風亮節、昂揚向上、萬古長青等美的品格和陽剛之氣,已在他心中形成了人化自然的意象。這樣就抓住了景和情的對應和相通之處;樹型以高幹兩條豎線為造型骨幹。豎直線寓蓬勃向上之意,矯健挺拔,凌空而立,給人一種超越的量感;兩干之間稍作斜勢的「襯干」也不多餘,起到了緩衝、調劑、統一中求變化的作用。枝片的處理則有其合適的空間位置:大枝橫空出世,小枝偃椏層疊;既不是九大片,也不是所謂的「文人木」。主次分明,層次清楚;張馳結合,收放自序;疏密合理,繁簡相宜;虛實相生,顧盼呼應。枝片微微下垂,顯得舒展飄逸,自由大方……這不是為了造型而造型或玩弄的工藝技巧,而是為情為意造型。整個形象威武雄壯,氣宇軒昂,給觀眾以振奮和鼓舞。以《劉松年筆意》為盆景之名,是潘仲連的良苦用心。劉松年是南宋時杭州的畫松名家,筆法精良,畫風雄健。他擁護抗金,反對投降,具有高尚的民族氣節;人品和畫品均屬陽剛之美。

源遠流長的浙江盆景,自唐、宋、明、清以來均以松柏為主體。度其志趣,皆重在求風骨、尚氣韻。潘仲連的《劉松年筆意》,則可視為借鑒吸納「浙派」畫風傳統、代表浙江松樹盆景水準的典型作品。這一伴隨潘仲連幾十個寒暑的「高幹合栽式」五針松盆景,整體造型氣勢雄偉、挺拔、壯觀,給人以浩然、大度之壯美感。這件作品及潘仲連以後創作的作品,對浙江的盆景藝術發展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為浙派盆景的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翻開潘仲連浸潤著心血與汗水的創作履歷。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他已先後在全國性盆景展覽中獲得一等獎十個。其中,《劉松年筆意》《如意飛渡》《巋然》等作品被編入美國出版的《中國盆景》一書。到浙江參觀的各國貴賓也都對他的作品給予極高的評價。1993年,他在南京「海峽兩岸盆景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激起了與會者的強烈共鳴和反響。1997年在「第四屆亞太地區盆景會議暨展覽會」上,他應邀擔任主講之一,其參展作品獲得了金獎。

六十年來,潘仲連用作品表現了他的理想。由他主撰的《盆景製作與欣賞》一書兩度重印。他抱病撰寫的《樹木盆景藝評》一書,也獲刊載於《中國花卉盆景》《花木盆景》等全國重點盆景刊物。此外,他還自學了日語,翻譯了《日本盆栽通史》。

「梅花香自苦寒來」。翻開潘仲連浸潤著心血與汗水的創作經歷,我們看到:他的學術論文5次獲省、市優秀論文獎;三人合著、由他主筆的《盆景製作與欣賞》得到了國內盆景界的高度評價;他的松柏盆景創作被公認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與地方特色。

「一覺醒來鬢滿霜,回眸山徑意惆悵」。昔日滿腔熱血的新昌農村青年,如今已成了聞名海內外園藝界的藝術大師。六十年間,潘仲連就像他喜愛的松柏那樣,憑著一種不尋常的執著,沿著他所喜愛的思辨的鐵索,跋涉在漫長的崎嶇的山道上。

敬仰一代盆景藝術大師的經典盆景瑰寶

與研討會同時舉行的還有一個規模不大但價值頗高的浙派盆景展,它展示了一代盆景大師的多件經典作品,讓敬仰先生的人有機會欣賞到這些久未見面的盆景瑰寶。所有前來參加潘仲連盆景藝術研討會的嘉賓都趕來助興,古色古香而空間有限的郭庄一時間高朋滿座。

此次展覽共展出精品盆景46件(組),其中包括15件潘仲連的經典傳世之作,如杭州花圃的鎮園之寶、奠定了浙派盆景藝術風格的《劉松年筆意》,獲得世界盆景友好聯盟最高獎「瑰寶獎」並見證了潘仲連創作思想突破的《自然之子》,將動勢盆景融入浙派盆景的經典作品《聽》,還有《橫空出世》《黑旋風》《童顏常駐》等名作。這些作品當年陪潘老走過了30多年的風風雨雨,至今潘老還記清晰地記得它們的一枝一葉,這份最純粹的情感是一代盆景人最寶貴的財富。

無論是《劉松年筆意》還是《自然之子》,無論是大家耳熟有詳的經典盆景還是人們知之不多的陌生之作,都是大師志向高遠的精神世界的縮影,是糅合著正氣、朝氣、書卷氣的性情寫照,依稀可見大師的風采,大師的氣魄,大師的人格,大師的境界。特別是山水盆景《潮》,以排山倒海的強烈動感,再現錢塘潮波瀾壯闊的宏偉氣勢,給人難以言喻的心靈震撼。

此外,這次盆景展覽還展出了潘仲連的學生及好友的17件作品,體現了浙派盆景的代代相傳,也向人們展現了浙派盆景的發展以及時代氣息,彰顯了潘仲連大師對浙派盆景發展的影響及其傑出貢獻。同時,室內展區還展出了14組微型作品組合,這些小盆景與室外的大中型盆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大盆景的磅礴氣勢,也展示了小盆景的玲瓏精緻。

同時,展覽會還首次展出了潘仲連親自創作的書畫作品,從中亦能看出潘仲連的文化底蘊與藝術情懷。他把中國書畫與盆景相結合,締造了浙派盆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在線 的精彩文章:

小動作避免大損失 該給家裡的水管水表「穿衣戴帽」了
「重型獵鷹」首飛成功,這場狂歡式圍觀並非與你我無關

TAG:浙江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