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人到老年生活要慢,不渴也要常喝水

人到老年生活要慢,不渴也要常喝水

人到老年,做事力求做到盡善盡美,也屬人之常情,但有些老年人在這方面容易過頭,對事、對人、對自己過於苛求,這非但無必要,反而會傷己,所以老年生活有些事還是放慢為好。步速、體位改變宜慢半拍。老年人行走時舉步不如年輕人高,身體重心前移,處於前傾姿勢,若走路過快容易摔倒。因此,老年人步速要慢,幅度要小。上了年紀的人在改變體位(如由卧位變成立位)時,如果動作過快,會使腦的供血量明顯不足,從而造成大腦短暫性缺血缺氧,出現眼前發黑或突然昏倒,甚至誘發其他疾病。

進食細嚼慢咽。老年人由於各種腺體的退化,唾液、胃液、胰液和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都有所減少,加上牙齒不好,容易發生消化不良。咽部的吞咽反射變得遲鈍和不協調,如進食過快,還易使食物誤入氣管。所以,進餐時必須細嚼慢咽。排便不可操之過急。老年人常便秘,如果排便過急,過於用力,易引起肛裂。部分老年人患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如果排便時猛然用力,增加腹壓,可使血壓增高,引起腦溢血。

最新研究顯示,由於老年人大腦和機體在應對口渴的信號上不協調,即便身體嚴重缺水,也難讓他們覺得口渴,在盛夏時極容易發生中暑。因此,老年朋友在夏季一定要注意及時補水。人的血液里含有電解質,人在活動、呼吸、排泄時都會喪失水分,從而導致血液里電解質濃度不斷增加,進而刺激體內血液里的化學感受器,通過神經傳遞給大腦,產生「渴感」,提示人們喝水。

但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各種器官功能都有所減退,老人對各方面感覺比年輕人遲鈍,表現在化學感受器上也是如此,於是就會出現身體缺水卻不「口渴」的現象。一旦不能及時補水,很容易造成老年人皮膚乾燥以及排泄不暢、便秘等現象,易出現脫水、中暑,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因為缺水造成的血液濃稠將間接導致心梗、腦梗的發生。

所以老人不要等口渴再喝水,要定時定量。清晨空腹先飲水,上午可安排兩次飲水,如9點左右一次、11點左右一次,下午也可根據活動安排兩次飲水,晚上不要為避免夜尿太多而一口不喝,因為夜間皮膚的蒸發、出汗、呼吸都會讓體內水分丟失,可以喝200毫升左右的水。此外,運動前、泡澡前、喝酒前都要少量補水。喝水時不能一次猛喝,應分多次喝,且每次飲用量不要過多,以利於人體吸收。

在土庫曼有個叫尼科內伊夫的小村莊,村內老人壽命過百者不少。人們探討該村長壽的秘密,原來是低聲說話。該村因此被稱為「低語村」。村上還頒布了村民公約,規定大聲喧嘩和製造巨響屬於違法行為,屢教不改者將受到嚴懲,甚至坐牢。所以,這個村子成了遠近聞名的「低語長壽村」。可見,低語有利於健康長壽。

人所共知,人們不需要的聲音叫做雜訊。城市的雜訊源有交通、工業、建築施工、生活雜訊等。為了健康,可允許的雜訊是70~90分貝,確保腦力勞動的條件為40~60分貝,休息和睡眠為30~42分貝。雜訊是一種環境污染,強雜訊使人聽力受損,這種損傷是積累性的,有如滴水穿石。報載,德國有1200萬~1500萬人患聽力障礙,600萬~800萬人耳鳴。人耳不能似眼睛那樣關閉起來,即使在入睡中,聽覺也受到干擾,長年累月的雜訊導致了眾多的聽力障礙患者。可見,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人人都要自覺降低雜訊,如低聲說話,不大聲喧嘩;不亂按喇叭;文明施工。此外,還應針對不同聲源採用吸聲、隔聲、消聲、隔振、隔聲屏障等技術手段。居民樓不要臨街建;應多植樹種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