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當代人學書法到底有什麼用?

當代人學書法到底有什麼用?

你要的書法知識都在這裡

等你來關注

當代人學書法到底有什麼用?

當代人學書法到底有什麼用?

書法

指南

書法傳統的現代意義

徐利明

核心提示

● 我們的祖先創造漢字是很聰明的。我們的書法家在書寫漢字時滲入了自己的個性、氣質,審美理想,從而造就了自己的個性風格,與他人不同,具有鮮明的「身份認定」特徵。

● 書法一旦淪落到「競技書法」的地步,就會過分地誇大書法的形式表現和技巧的賣弄,忽視做人的道德準則和人品高尚這方面的修養。

● 書法是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圖表;做書之「法」和做人之「法」統一,書法中蘊含著剛柔性格、進退智慧;貫通著真善美的高雅品位追求。

● 書法的精神美有賴於我們的自覺修為。

一、什麼是書法傳統?

我們現在都在講要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是個大傳統,書法傳統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所謂傳統,「傳」是傳承的意思,「統」則指綱紀、準則。兩個字合起來,傳統是指歷時久遠、世代相傳、共守一定的準則、規範,取得了共識的某種形式及其風尚。當然,隨著時代及條件的改變,它會產生一定的發展變化。那書法傳統是什麼呢?我認為它包括兩大方面:

一是書法的藝術美。這是書法的形式本體。書法具有藝術性,是由實用文字發展起來的一種藝術。它在漢字的創造與實用過程中煉就了藝術美。諸如書信、便條、公告、抄經、詩稿、文稿等,不僅僅是生活信息的記錄與傳遞,同時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二是書法的精神美。這是書法的精神內蘊。書法不僅給人形式技巧上的審美感受,同時,由用筆、結字、章法、墨法等形式要素共同作用創作出的書法作品,能使人感受到某種精神美。這種精神美反映了書寫者的個性氣質和人文情懷,包括文學、哲學、藝術、政治、經濟、科技等等綜合學養。

這兩個方面相互作用、相輔相成,作為書法傳統的統一體,自古到今傳承有緒,並不斷有所創新、有所發展。

當代人學書法到底有什麼用?

二、書法的藝術美——天生麗質

我們中華民族的先民對漢字的創造,由最初的結繩、刻劃逐步演進到象形文字。我們說中國漢字的造字有六大原則:象形、會意、指事、形聲、轉注、假借。轉注、假借是用字方法的延伸,前面四個則是造字的方法。造字方法中最基本的是象形。在象形的基礎上,會意是兩個以上象形獨體字的合成。指事是在某個象形文字的特定部位加上指事符號,比如「木」字,上面是樹杈、中間是樹榦、下面是根莖;如寫「本」字,就要在「木」字下面加一橫畫,示意這是根部;「末」字指的是樹梢,所以這一橫加到上面去了。形聲字由一個形符、一個聲符組成,比如江河的「河」字,「水」是形符,「可」是聲符。所以「六書」的基本是象形。象形具有高度抽象的畫意,比如「馬」字,就有馬頭、馬身、鬃毛、四條腿;如接受的「受」字,中間是一葉扁舟,上面一隻手在推,下面一隻手在接。這就是象形字的組合,是會意字。再如「集」字,下面是「木(樹)」,上面是「隹」,就是鳥形,在篆書裡面有一個或三個「隹」也就是一隻或三隻鳥停在木上面是「集」。這種種組合呈現出各種不同的美妙形式,這種形式美感來自於人們對自然法則的認識。漢字的形成過程充分表現出我們中華民族先民的偉大智慧,這種智慧表現為高度的抽象審美能力。早期的文字有很濃的畫意,演變到後來就越來越簡練、概括。最初的字形是一種不規則的象形形態,逐漸變得越來越規範化,濃縮到一個小方塊裡面去,或是正方形的方塊,或扁方形的方塊、長方形的方塊。

當代人學書法到底有什麼用?

象形文字逐步過渡到注音文字,注音文字完全就符號化了。世界史上的文明古國如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中國,這些文明古國過去都有象形文字,但是除了中國,其他古國的文字逐漸演變成了純符號的拼音文字,傳統就割斷了。唯獨中國的漢字還保持著傳統,從最早的象形文字,如仰韶、大汶口、二里頭等發現的刻劃符號、象形文字,到殷商時期,逐步趨向於符號化,和早期純象形的文字有了區別;再經過兩周古文、大篆,文字演變越來越規範化、抽象化,到秦小篆時完全整齊劃一了。隸、楷、行、草最後到狂草,通過一系列字例的排比,我們可以發現,文字演變的過程環環相扣,來龍去脈清晰無疑,這就是中國漢字的偉大之處。

問一個不了解文字學的人,在他面前放一個甲骨文,再放一個狂草,他會覺得兩者之間沒有關係,如果把中間環節的若干字例補上,整體看起來就會恍然大悟。這種現象在世界上只有中國的漢字是如此,因為我們的先祖在幾千年歷史文化的傳承中文字的用法沒有離開根本,它傳承變化有緒,都有出處。不僅文字如此,中國人特彆強調創新發展是有傳承的發展,不主張脫離根本的突變。在中國傳統觀念里,「平地起驚雷」似地冒出一個沒有根本的東西來是難以被認可的。我說中國書法的「天生麗質」在哪?是中國的漢字本身就包含了豐富的藝術美因子,這才成就了書法藝術。

古人通過對自然法則的理解與活用,使每一個字的組合、偏旁的搭配形成了開合、聚散、虛實、長短、輕重、疏密、欹正等若干個對偶範疇。我們的祖先創造漢字是很聰明的。我們的書法家在書寫漢字時滲入了自己的個性、氣質、審美理想,從而造就了自己的個性風格,與他人不同,具有鮮明的「身份認定」特徵,這是美學上的價值。比如某件作品一看就是傅山的,那一件一看就可認定是董其昌的。「五四」時期的文化精英們要廢棄漢字,他們誤以為是落後的漢字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儘管有的精英人物提出廢除漢字、廢除書法,但最終沒有實現,因為他們自己從內心、從感情上都捨棄不了書法。

當代人學書法到底有什麼用?

我們中國現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證明了我們的漢字沒有阻礙中國的進步。其實,漢字及其書法不僅僅起到了表情達意、交流信息的實用工具的作用,同時還維繫著中華民族的感情。即使是在海外生活了幾十年的遊子仍然忘不掉,很多生活了好幾代的華人家族還是要回來尋祖。這種難以捨棄的民族感情就是靠中國文字來維繫的。中國文字靠什麼維繫?靠美妙的書法維繫。如果沒有美妙的書法,漢字只是一種乾巴巴的、很單調的符號的話,也生存不到今天。從漢字書法當中,可以感受到高度的美感,使精神得到愉悅,享受到樂趣,所以才捨棄不掉。

當代人學書法到底有什麼用?

三、書法的精神美——自覺修為

書法的精神美有賴於我們的自覺修為,所以我把它叫做書法藝術的鑄魂工程。藝術美是直觀的,可以觀察到的;精神美是需要通過感受來體悟的。所以我們在欣賞一件作品的時候,眼睛看到、傳入大腦的是形式、技巧上的表現,讓我們有一個審美上的認知,深一層就是心靈的感受和體悟。這種感受是精神上的共鳴。對一幅作品所蘊含的氣息、情調、意境產生感受,與作者的心靈溝通。但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心靈的感悟必須依託於形式本體的表現,依賴於藝術美而存在,藝術美的深層內蘊則是精神美。這要通過作者的自覺修為而實現。

人從識字以後,逐步地讀一些經典的詩文,讀哲學、倫理等各個方面的著作,接受書中的思想理念,轉化為自己做人處世的準則、規範。所以我們說書法的精神美是由作者的自覺修為滲透到筆墨中去,通過書法的氣、勢和用筆、結體、章法、墨法的表現而產生的韻味顯露出來。這裡面體現的是高雅、低俗還是平庸,達到什麼樣的思想、精神高度,這是瞞不過去的,在筆墨裡面必然有所反映,這是可以感受到的。在寫字過程中心存雜念的人,他的書法運筆的過程、氣韻是不暢的、彆扭的,達不到自然流露和真誠表現的境界。因為他的腦袋裡始終在想著如何表現,不可能達到自然狀態,如此境界就不可能高。所以說「修為」二字很重要。

當代人學書法到底有什麼用?

我們講人文修養、人格修鍊、綜合學養都有賴於自覺修為。古人講「書如其人」,有些人把這歸結到政治態度上。比如說趙孟頫,他是宋朝皇族,入元後在元朝做官,有些人攻訐他的字「疲軟」,以這種方式解釋「書如其人」是有缺陷的。「書如其人」,「如」的不僅是作者的個性氣質,還應該「如」他的學養。他的書法具有文人氣還是市儈氣,可以做審美價值判斷,但沒辦法反映他的政治觀點,而他的為人處世、學養的高低是可以反映出來的。古人往往比較強調人品的重要性,所謂「心正則筆正」「人品不高,筆墨無法」等等。為了強調這一點所以特別地提示出來,引起人們的重視和關注。這種強調有它積極的社會意義。事實上,歷史上很多書法水平頗高的人因為人品不行,對他書法的評價不高,就是因為受到這種道德觀念的影響。重視這種道德觀念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因為它有助於現今社會公德的建設和真善美價值觀念的培養。如果否定了這一點,大家都不去重視這個問題,那這個社會就很可怕了,社會的墮落就無可救藥了。所以我們現在必須提倡,我們書法家和廣大書法愛好者,學書法也要學做人,從學書法中學做人。

當代人學書法到底有什麼用?

四、「競技書法」之弊

「競技書法」是我針對近些年來全國書壇書法創作和展覽評比的弊端提出的批評。書法一旦淪落到「競技書法」的地步,就會過分地誇大書法的形式表現和技巧的賣弄,忽視做人的道德準則和人品高尚這方面的修養。曾見報道有刻意想入選全國書法展的作者,急於求成,宣紙用了一刀又一刀,最終勞累猝死,實為可悲!當代書壇有很多亂象,比如作假、代筆、關起門來描摹、做舊等等。「競技書法」的惡性發展,已成為當代社會的亂象之一。書法本來是追求藝術美和精神美的高雅藝術,現在變成了一種不擇手段、不惜一切代價去追求獎項和職務的惡行。如某省書法家協會換屆,居然安排了幾十名副主席與秘書長,都企盼著由職務帶來社會地位與市場效益。如此種種,造成了社會性的反感,以致如今種種大獎和書法職務含金量大為降低,不值得尊重。如果長此發展下去,中國書法的前途是令人堪憂的。這是當代書法繁榮景象背後所隱含的危機,令人憂慮!當今書法展賽評審的機制也助長了這種風氣,一年十多個甚至二三十個展覽比賽,許多年輕人為了獲獎,不得不屈就於評委的審美偏好,研究評委的風格、用筆,投其所好,甚至於背後耍出很多小動作。不惜一切代價,不擇手段去獲取虛榮的光環,一旦成功,他也可由此得到很多利益回報。這種風氣盛行,書法的精神美從何談起?

當代人學書法到底有什麼用?

五、高雅品位是「養」出來的

人文修養的高度決定了書法作品的審美高度。這種高雅品位是靠「養」出來的。好比我們燉高湯要用文火燉,又類似於印章的包漿,急於求成是不行的。有人製作假的舊印,用煙熏、用油塗,貌似醇厚,有經驗的人一看就知是假的。所以說,文人藝術家,有歷史責任感的文藝家、官員、學者尤其要注意這個問題,包括我們愛好書法的各方面人士要注意學書法是為了什麼。為了提高自己的人文修養,可不是為了競技書法,我們的目標是要養成我們高雅的品位和人文情懷,這才是最根本的。如果以這種立意來學習書法就能學得很有高雅品位、意境和精神內涵。好比我們看到某些作家、文人本身不是書法家,他們寫的字從表現形式和筆墨技巧方面存在著明顯的毛病、瑕疵,這一點不如書法家,但是有些書法家往往在情調、氣息、那種沁人心脾的清氣上面比不過這些作家、文人,因為他們讀書多。他們多少年來在作詩、寫文,觀察生活、提煉作品,用自己的作品倡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他們的思想境界反映在書法的筆墨氣息中,耐人尋味。這一點很值得我們書法家思考。所以,高雅品位是靠「養」成的而不是靠打造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經過多少年的自覺修為而實現的。

當代人學書法到底有什麼用?

六、發揚書法傳統的現實意義

1.發揚書法傳統在當今中國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書法在當今時代日益凸顯出「四性」,即文化性、人本性、社會性、國際性。書法是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圖表;做書之「法」和做人之「法」統一,教人「敬正」「知恥」;書法中蘊含著剛柔性格、進退智慧,貫通著真善美的高雅品位追求。書法的教育和傳承可使每一個國民都得到心靈的滋潤、靈魂的提升、素質的提高,是非常有好處的。

2.學書法有助於培養人的道德修持和真善美的品格。在書法中,美是載體和表現,它所沉積並作為支撐的是對真善美的理解與追求。顏真卿受到一以貫之的歷史尊崇,除書法本身的功力外,與他在安史之亂中寧死不降,最後浴火取義有關;秦檜的字寫得不錯,但卑劣人品使他永遠在國人面前跪著謝罪;周作人不僅字寫得好,而且深夜磨墨的那種文人情致也可謂真性情,但其漢奸身份,使他的一手好字成絕筆終難成墨寶。

3.書法具有養生價值,在當今人們的休閑生活中尤其是老齡社會中具有重要意義。學書法已成為修身養性、休閑養生的便利形式,受到社會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普遍歡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指南 的精彩文章:

「毀筆」7法,希望你只會最後一種!
于右任《草書杜甫詠懷古迹五首卷》紙本草書 李普同藏

TAG:書法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