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六根不再放逸就是「觀心」

六根不再放逸就是「觀心」

二〇〇五年行腳途中開示

41

二五年九月初四中午

遼寧省綏中縣高嶺鎮田地邊

河北省秦皇島居士供齋後請開示

二〇〇五年,遼寧海城大悲寺僧眾,行二時頭陀,自遼寧省錦州市出發,經葫蘆島市、興城市、綏中縣、河北省山海關、秦皇島市、撫寧縣牛頭崖鎮,至昌黎縣城外圍結束,總行程約五百四十里。自八月二十四開始,至九月初十返回寺院。行走加歸寺,共計十六天。十五位僧人行完全程。此是根據錄音整理行腳途中,上妙下祥法師為僧眾,以及當地居士的開示,以饗大眾。

(來源:溯源佛教網)

一居士:剛才講到跏趺坐,要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眼觀鼻可以,鼻觀口、口觀心這個怎麼觀?

眼觀鼻,什麼叫眼觀鼻?叫你眼睛別往外瞅。你的眼睛瞅哪兒呢?就在鼻子那塊,就瞅離鼻子那麼遠的距離,別再往外瞅了,這叫「眼觀鼻」。

不是讓你瞅著鼻子,是叫你瞅這麼短的距離,知道吧?不是瞅鼻子。成天瞅鼻子能行嗎?是不是?鼻子長的行了,鼻子短的怎麼瞅?不是那個意思。這是告訴你瞅的距離,眼光要收回來,輕輕微微的一放下就完事了。就是把你的眼光要集中回來,只瞅像鼻子那麼遠的距離。所以平時要是瞅不著鼻子,你就不必瞅了。

一居士:那是觀想的意思吧?

不是觀想,而是把你眼光要收回來。你平時能瞅著鼻子嗎?你瞅不著。什麼都瞅不著的時候正是眼觀鼻。明白這意思吧?「眼觀鼻,鼻觀口」,鼻子能觀口嗎?是不是?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都要閉住,都不要動。眼神也不跑了,鼻子也不嗅,嘴也別嘗、也別說話,這叫「眼觀鼻,鼻觀口」,都老實了。老實不就是「眼觀鼻,鼻觀口」嗎?老實就是這個觀。

這些東西如果都不動了,六根不再放逸了,就是觀心。不是你在這裡再找出個心來。哪是心?肉團是心啊?那你眼睛還得拐個彎兒,這不對啊?是不是?就是說你眼睛不往外跑,鼻子不去嗅,耳朵不去聽,嘴不去說三道四、不去嘗,把那六根收住了,那就是觀心。這些不往外跑了就是心。六根的意義,《楞嚴經》講了:六根就是依著「一精明」。六根回收「一精明」就現前了,就這個意思。

有的解釋是從這觀,完了回來到丹田等等,這是道教的那些東西,佛教沒有那種說法。佛教哪有丹田不丹田?一個臭皮囊,死了你還有丹田哪?我們修的是「心」,心才是不生不滅的,那身體有什麼用處?今天在,明天死了,他都死了,丹田還存在嗎?存在那他為什麼不活著,是不是?所以沒有啥意義。

一居士:阿彌陀佛,像師父說的 「都攝六根」。自己不清凈時,讓它清凈的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持戒,先持戒。比如說:戒律持好了,我對什麼都不貪,不去瞅。慢慢地戒律清凈了,不再想往外觀了,自然就會往回觀。在六根的使用上再下點功夫,就很快地把六根收回來了。

當你想讓自己不往外觀時也會難受的,有時候也很難受,這眼睛不往外瞅不行。你不信試驗試驗,你走這一圈、走這一趟,你說你一次沒瞅過,你看能不能做到?有時候做不到,那眼睛不聽你使喚,咱們有這種慣性。你就硬掰:「走這道,看看這十里路我一眼不往外瞅」,你看行不行?有時候你想著:「不瞅、不瞅……」心裡說不瞅,那眼睛自動就跑了。所以這個得需要一定的功夫和鍛煉,時間久了就好了。

遼寧海城大悲寺法語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訂閱本號

【新浪微博】遼寧海城大悲寺法語

【聲明】本公號系讚歎大悲寺行持

在家信眾個人創立維護

與寺院無關

僅用於佛法學習交流

內容多選自溯源佛教網

微信號:dabeisifay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遼寧海城大悲寺法語 的精彩文章:

佛像損壞了如何處理?

TAG:遼寧海城大悲寺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