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演義:曹操軍紀嚴明,奈何自己犯錯,被劉備氣的直接昏倒!

三國演義:曹操軍紀嚴明,奈何自己犯錯,被劉備氣的直接昏倒!

袁紹自小出身很好,董卓亂京之後,也成了一方諸侯。他雖沒有什麼能耐,但卻不滿足於當一個諸侯,他認為袁姓源自於陳,而陳姓又是舜發源出來的,因此他認為自己要順應天意,拿著玉璽建元稱帝。加上當時流傳「代漢者,當塗高!」這一句話,袁術以為說的就是他自己。就這樣在公元197年的時候,立制度,設百官,袁術就興奮的登基坐上了皇位。

曹操一生曲折波瀾,從一個宦官家庭出身的無名小輩,一路上摸爬滾打,最終成就豐功偉業,其中的經歷艱辛磨難可想而知。支持他實現目標理想的,除了強大的內心,更有艱苦絕倫的努力拚搏。但經過史書作者的一番演義,他的個人形象,變的不咋的了,歷來以奸賊形象存活於老百姓心中。

說曹操馬一下子躥入田地,踏壞了一片麥田曹操立即叫來隨行的官員,要求治自己踐踏麥田的罪行。官員說: 「 怎麼能給丞相治罪呢 ?」曹操說: 「 我親口說的話都不遵守,還會有誰心甘情願地遵守呢 ? 一個不守信用的人,怎麼能統領成千上萬的士兵呢 ?」 隨即抽出腰間的佩劍要自刎,眾人連忙攔住。這時,大臣郭嘉走上前說; 「 古書《春秋》上說,法不加於尊。丞相統領大軍,重任在身,怎麼能自殺呢 ?」

曹操沉思了好久說: 「 既然古書《春秋》上有 『 法不加於尊 " ,的說法,我又肩負著天子交給我的重要任務,那就暫且免去一死吧。但是,我不能說話不算話。我犯了錯誤也應該受罰。 」於是,他就用劍割斷自己的頭髮說: 「 那麼,我就割掉頭髮代替我的頭吧。 」曹操又派人傳令三軍:丞相踐踏麥田,本該斬首示眾,因為肩負重任,所以割掉頭髮替罪。現在的人覺得剪頭髮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認為:頭髮是從父母那裡繼承來的,隨便割掉不僅大逆不道,而且還是不孝的表現。曹操作為封建社會的政治家,能夠割發代首,嚴於律己,實屬難能可貴。

曹操年輕時曾做過刺客,他刺殺的對象,是董卓——殺董卓這凶神惡煞的大魔頭,肚兒里沒裝十個膽,可不成。鋤一尺之魔,得一丈之道;光這個事,便可送曹操「豪傑」二字。當然曹操刺董卓,正史沒有記載。《三國演義》編這麼一段故事,實際上還是在「抑曹」之餘,揚了回曹。讓讀者看到,曹操在膽量之外,更有一種保命的機智。當他抽刀時,被董卓無意中發現,曹操靈機一動,當即就著拔刀,改為跪下獻刀。擱一般人,早作呆雞了!曹操的反應速度,比劉備還快(煮酒論英雄時,忽然來個驚雷,正合劉備之意,順手便把筷子拋了。那腦筋快的,可擬電閃雷鳴了)。曹操一時蒙住了董卓,這是急智。假若事後他抹汗慶幸,以為無事,安然回府高卧,那又變呆雞了。正所謂聰明一層更比一層高呢!曹操可不,他一退出來,不等董卓回過味來,拔腿就跑。等到董卓醒悟,想殺他時,哪裡摸他毛兒去!由這連鎖的兩件事,可見曹操機智過人。「說曹操曹操到」,大概不是說他動作快、手腳利落,而是贊他點子多、腦筋轉得快。

郭嘉是曹操最離不開的謀士。郭嘉本是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官至軍師祭酒。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可惜這麼一位奇才卻英年早逝,在曹操征伐烏丸時郭嘉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了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可惜郭嘉就這麼早死了,曹操每次想到郭嘉都悲痛萬分,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剛烈的漢子 的精彩文章:

三國劉關張三兄弟,為什麼我們現在只拜關羽?
102歲逝世,體內竟留有27塊彈片!他竟是亮劍中李雲龍原型王近山將軍!

TAG:剛烈的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