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將木星的質量增加80倍,令其變成第二顆太陽,科學家認為難點在這

將木星的質量增加80倍,令其變成第二顆太陽,科學家認為難點在這

以每小時行駛80公里計算,駕車從廣州到深圳大概需要2個小時;若要從中國飛往美國,大約需要乘坐約8小時的航班;若是要橫跨太平洋,估計需要十幾天二十天。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時常會覺得地球十分大,從一個地方去往一個地方總是要花費很多時間。

的確,在大多數人眼裡,地球面積十分龐大。從整體上來看,它包含著五大洋,七大洲。在這個神奇的星球上,誕生了200多個國家。那麼你是否知道,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地球的體積並不算大。要問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哪顆星球的體積最大,非木星莫屬。木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質量的330倍,體積則約是地球體積的1300倍。你能想像1300個地球加起來的體積有多大嗎?

在很多時候,木星都是以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身份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但是鮮少有人知道木星還有一個外號,它被稱作是是「失敗的恆星」。此外,還有人稱木星為「小太陽」,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為木星周圍圍繞著60多顆衛星,二是因為它內部大多數物質都是氫元素。

太陽內部的主要元素也是氫元素,正是因為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在一定條件下不斷地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太陽能夠製造出足夠多的能量供給自身運用,同時還能將多餘的能量散射給其他星球。既然木星與太陽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那麼在科技的幫助下,我們是否有可能將木星改造成為太陽呢?

木星是一顆典型的氣態行星,若要成為恆星,則需要使它的質量增加為現在的80倍。當木星的質量達到恆星質量的最低要求時,它內部便能自發地進行氫核聚變反應。

我們是否能使木星的質量增加至如今的80倍呢?從理論上來說很簡單,但是從現實的角度考慮,還是具有很大的難度。

據科學家調查,在太陽系眾多可見物質中,太陽自身的質量已經佔到99.86%,太陽系八大行星加上眾多小行星、彗星、矮行星等天體,集中質量也僅占太陽系整體質量的0.14%。由此,科學家認為,即使把太陽系內除了太陽之外的其他星體通通都加入到木星內部,木星的質量也很難達到原本質量的80倍。

既然普通的方法行不通,我們是否可以通過現代科技手段,人為地增加木星的質量呢?科學家綜合各方因素後認為,人為增加木星質量幾乎是不可能的,實施起來困難重重,最終也未必能取得成功。

那麼還有別的特殊方法有可能可以將木星變為恆星嗎?據科學家分析,當太陽進入暮年時期時,也就是太陽即將成為紅巨星之時,太陽會向外界拋射大量的物質,如果木星能夠吸收和利用好這部分物質,要將自身的質量提高80倍並不是難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科學探索者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推測人類毀滅的時間,5億年後的地球將變成這樣子,人類恐難以留存
愛因斯坦百年前留下的引力波預言,再次得到科學家驗證,時空漣漪果然存在

TAG:宇宙科學探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