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寶香妙嚴願 蒙光柔軟願 聞名得忍願

寶香妙嚴願 蒙光柔軟願 聞名得忍願

寶香妙嚴願 蒙光柔軟願 聞名得忍願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三十二、寶香妙嚴願

【原文】
『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人天。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章旨】
功德法香,普熏十方。受此熏陶,悉皆佛行。

【譯文】
『我作佛時,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萬物,皆以無數珍寶、百千種香共同合成,奇妙莊嚴,超諸人天,香氣遍熏,十方世界,菩薩得聞,悉皆修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心中萬相,皆我心現。我心若香,則萬相皆香,猶如香水海,波波皆香。猶如栴檀樹,片片皆香。
迷心之故,處處著相,處處污染,則處處娑婆,處處皆臭。悟心之故,即相離相,處處清凈,則處處皆香,無非凈土。宮殿亦香,樓觀亦香,池流亦香,花樹亦香,國土之中,一切萬物,無有不香。
國土之中,一切萬物,皆以無數珍寶、百千種香共同合成。此是比喻,比喻「心凈則萬法凈,心香則萬法香」。

三十三、蒙光柔軟願

【原文】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人天。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章旨】
智慧光明,普照十方。受此光照,悉皆修行。

【譯文】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恆沙眾生,蒙我光明,照觸其身,即得身心柔軟,超諸人天。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問:如何是「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
答曰:自性之中,一塵一剎,一色一香,即名一世界。塵剎無量,色香無量,即名世界無量。
問:如何是「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
答曰:自性之中,見色聞聲,悉皆著相,著相習氣,無量無數,是名眾生無量。自性之中,著相習氣,或粗或細,皆名眾生。
諸世界中,無量眾生,「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人天。」我之光明,即是自性光明。一切眾生,即是自性眾生。習氣現前,凜然一覺,則習氣即消,亦名「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人天」。
自性光明,心靈之光。非屬物質,非可眼見。杳杳冥冥,其中有精。了悟之者,名曰見性。見性之人,名曰見佛。佛非他人,原來自己。聞說佛光,世人妄想。以為佛光,形同日月。光照大地,無不明亮。若也如此,則無黑夜。釋迦時代,是否如此?人類史上,無有此事。
惠能三更悟道,大放光明,照徹十方,這時,黃梅山上,乃至地球,應當沒了黑夜,何以惠能卻說,「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可見,佛之光明,不是物理之光,而是自性之光。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人天。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也就是說,我悟心時,自性光明,普照十方,無量無邊,自性眾生,蒙自性光明,皆得調服。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三十四、聞名得忍願

【原文】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1]諸深總持[2]者,不取正覺。』

【章旨】
念佛觀音,至心專註。如此而觀,皆證無生。

【譯文】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眾生,聞我名字,皆得無生法忍,皆得甚深總持。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經雲,聞我名字,即得無生法忍。既然聞我名字,即得無生法忍,那麼,我們每天念佛,每天聞名,得無生法忍了么?若也未得,何以如此?難道我們未「聞我名字」?
我們終日念佛,終日聞名,終日「以音聲求佛,以色相見佛」。如此行持,則不名「聞我名字」。
問:如何是「聞我名字」?
答曰:音聲是虛名,自性是實際。假借虛名,回歸實際,是名「聞我名字」。若不借著持名念佛的方法,反觀自見「自性妙體」,而是向外喊他,向外求他,則不名「聞我名字」。
蓮池大師云:「如今念佛者,只是手打魚子,隨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須句句出口入耳,聲聲喚醒自心。」[3]
蓮池大師告誡曰:我們念佛,要「反聞自聞,反佛自佛。當知祇園一會,儼然未散,豈獨靈山?」[4]
徹悟大師云:「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凈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複次,凈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凈心之要乎?」[5]
省庵大師云:
念佛休嫌妄想多,
試觀妄想起於何。
無心收攝固成病,
著意遣除亦是魔。
救火抱薪添烈焰,
開堤引水作長河。
直須字字分明念,
念極情忘有甚麼?[6]
持名念佛,一心專註。妄念若起,亦不理睬。如此而念,久久純熟。一機來臨,全體脫落。正於此時,借著平日的正知正見,當下便能認出這個不生不滅、不垢不凈的自性妙體。識得這個自性妙體,是名得無生法忍,是名得甚深總持。
自性妙體,本無生滅。自性妙體,本無忍耐。是名聞我名字,皆得無生法忍。

[1]無生法忍:略雲無生忍。無生法者,無生無滅之真如實相。契入實相,無忍之忍,謂之無生法忍。
[2]諸深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契自性體,應萬法緣。
[3]《雲棲凈土匯語》。《卍續藏》第六十二冊,第五頁中。
[4]《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卍續藏》第二十二冊,第六二七頁上。
[5]《徹悟禪師語錄》卷上。《卍續藏》第六十二冊,第三三二頁下。
[6]《省庵法師語錄》。《卍續藏》第六十二冊,第二五二頁下。
寶香妙嚴願 蒙光柔軟願 聞名得忍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即心即佛,回頭是岸
供具隨意願 演說妙智願 那羅延身願 一切嚴凈願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