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吸引29萬人的這個家電和消費電子展,藏著哪些新挑戰、新消費、新零售的秘密

吸引29萬人的這個家電和消費電子展,藏著哪些新挑戰、新消費、新零售的秘密

約29萬參觀者,比提前註冊的25萬觀眾足足多了16%!3月11日,2018年中國家電和消費電子博覽會(以下簡稱AWE)在上海落幕,最終的參觀者數量創下歷史新高。

連續多年關注AWE的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發現,今年的AWE不僅是中外家電和消費電子企業發布新品的舞台,更顯示出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中國製造」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創新高的參觀人數,或許反映出人們對「中國製造」未來走向的關注。

新挑戰:只有轉型一條路

「這還是家電企業嗎?」在今年的展會中,即使是老資格的家電記者,不少也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在現場,海爾、美的、海信、格力等中國人熟知的「家電企業」都大步走在轉型道路上,展示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科技感非常強,有些「跨界」之作直接顛覆了人們對家電企業的印象。

比如在美的展台,一款健康測試儀吸引了很多參觀者排隊體驗。當參觀者將雙手放在這台測試儀的觸摸台並正視前方的攝像頭後,測試儀能對參觀者的健康進行評估,得到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等多個維度的分析結果。而這,只是美的與合作夥伴構建的智能健康生活場景的一部分。

還有將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內整個E7館包下的海爾,也是大手筆展示了其全場景定製化智慧生活的解決方案。在這個展館裡,不僅僅有一個個獨立的新品,更是根據每個生活場景,給出一個解決方案。換句話說,站在海爾的展廳里,最吸引人的不是某一台冰箱、某一台洗衣機具備了哪些新功能,而是這些產品在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引導下,如何協同工作,一起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在AWE,給參觀者類似體驗的「中國製造」還有很多;並且可以不誇張地說,已經很少有品牌家電企業只強調某個新品的新功能,而不與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發生關聯。從這點可以看出,在物聯網時代、人工智慧時代,傳統家電企業的轉型壓力和動力——一方面,「中國製造」必須升級為「中國智造」,跟上技術發展的腳步;另一方面,「中國智造」正從一件產品變成一整套解決方案,成為智慧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之前,「中國智造」往往停留在一個個單品上,缺乏產品與產品、場景與場景之間的連通。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認為,當下的市場需求決定了「中國製造」必須轉型。她說,我國當前家電與消費電子行業的發展環境和消費需求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傳統低成本、大規模發展的效力逐漸減弱,消費升級帶來的產品結構升級逐漸成為拉動行業增長的主要動力。這對全行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消費升級讓家電產品需求呈現高端化、時尚化、個性化、多樣化趨勢,全社會對『好產品』的迫切需求,激發出家電企業更多的創新動力。」她覺得,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必須加大研發投入和用戶需求研究,努力在探索與創新中尋找機遇,建立新的競爭優勢。

新消費:海外巨頭虎視眈眈

在今年的AWE上,也不能忽視海外巨頭的身影。它們中,不僅有索尼、夏普、LG等中國消費者的「老朋友」,也有很多「新面孔」。從這些海外參展商的產品看,可以發現「新消費」對他們的吸引力,新品、新功能層出不窮;而且與中國企業給出的解決方案比,部分海外參展商對細分市場消費需求的捕捉似乎更具前瞻性。

例如,美國企業艾默生原本主打商業市場,但今年在AWE上發布了一款面向個人消費者的地暖空調一體機。參展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個解決方案用的是業界領先的谷輪渦旋變頻壓縮機技術,可以帶來更加高效節能的家居系統,舒適且節能;同時又應用了智能家居技術,支持用戶一鍵式操作,使得系統能根據室內溫度自動調節水溫和送風。面對「為什麼選擇這個時候面向中國市場推出地暖空調一體機」的問題,艾默生的代表說,這是消費升級給出的機會:「中國消費者對舒適家居的需求在不斷升級,我們看好中國市場的潛力。」

無獨有偶,另一個美國品牌惠而浦則將展品從原先的小家電向大家電拓展。在它推出的新品中,利用了蘇寧、京東的線上數據,定製面向中國市場的產品。惠而浦中國總裁艾小明覺得,伴隨著消費升級,中國家電產品消費已經從普及型消費向結構型消費升級轉變,消費者消費的目的已從「擁有、使用家電產品」向「追求更好的品質生活」轉變。他覺得,這個時候,市場需要的是具備高品質、高科技、高設計感外觀的產品,海外品牌藉助中國銷售大數據分析後定製產品,機會不小。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還注意到,與「中國製造」的全面布局相比,海外巨頭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很強調「健康」。業內人士對此解讀稱,這是因為「健康生活」與「消費升級」密切相關——所謂更高的消費需求,往往與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結合在一起。而根據麥肯錫最新發布的報告,近年來隨著中國消費者越來越成熟,他們也「越來越挑剔」,消費形態正從購買產品到購買服務、從大眾產品到高端商品轉變,消費者開始尋求更為均衡的生活方式。其中,健康、家庭和體驗成為主要關注點,重視健康以及飲食、運動和環境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的消費者在過去幾年大幅增加。麥肯錫調查發現,有65%的中國消費者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可見,在「新消費」這個市場機遇面前,「中國製造」在與海外巨頭比拼時,如何從細分市場、特別是「健康」市場著手,還有待探索。

新零售:渠道推著品牌變

除了展品本身,AWE另一個引人之處在於展會期間的各種論壇。今年,主題為「2018中國新零售領袖峰會」人氣頗高。這場論壇發言者以渠道商和第三方機構為主,但聽眾中多的是參展商。之所以會有這個特點,是因為很多「中國製造」意識到,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不僅產品要變,銷售方式更要變。

奧維雲網董事長文建平表示,從目前的「新零售」實踐看,渠道商的積極性更高一些。比如,阿里的新零售將人、貨、場中所有商業元素進行重構;京東的無界零售在「知人、知貨、知場」的基礎上,重構零售的成本、效率、體驗;蘇寧從實體零售向「智慧零售」 轉型;國美的「6+1」模式打造了線上與線下的大融合。渠道商轉型的目標,是讓新零售更加貼近消費者,滿足消費者隨時購、隨意購、隨心購的需求。

隨著「新零售」的不斷發展,新的零售業態不斷催生,雖然渠道分化和洗牌加劇,但渠道融合也在向縱深推進,整個行業從原本的粗獷型競爭開轉向精耕細作式的競爭。目前,新零售已經終結了以「渠道為王」「功能型需求」「以產品為中心」「價格戰」「經驗判斷」為關鍵詞的營銷時代,而是開啟了以「流量為王」「享受型需求」「以用戶為中心」「價值戰」和「數據運營」為關鍵詞的的新時代。

在這個背景下,不應該只有渠道商的熱情,也需要品牌商的參與。文建平說:「誰能將供應鏈、體驗、服務、以及線上線下融合等要素同時抓在手裡,並熟練的運用科技力量,誰就最有機會叩開新零售大門。」

部分生產企業的參會代表也坦言,「新零售」為他們的業務帶來新機會。華帝公司副總裁韓偉直言,新零售代表著全新的視野:「零售沒有新舊之分,只有不斷把握調整對消費者的認知,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他覺得目前要探索的是「如何打動消費者的心智」,這樣才能決定商業行為的方向。來自海爾的程傳嶺則介紹了海爾在無線網時代的營銷轉型探索,認為只有通過營銷轉型與平台轉型,才能獲得物聯網時代的差異化競爭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 的精彩文章: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出爐,《水形物語》成最大贏家
不管佛系還是喪,都能在50年前的電影配樂中找到共鳴

TAG:上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