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巾幗奮鬥路:實驗室里的女博士

巾幗奮鬥路:實驗室里的女博士

東莞陽光網訊(全媒體記者 馬慧敏)如今,女性的身影活躍在各行各業,在一些領域取得出色成就。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位身處科學前沿的女科研者,三十多年來,實驗室和教室幾乎成了她的家。

張志珍教授目前擔任廣東醫科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主任。張老師說,上世紀80年代,她考上研究生後,人生大部分日子都貢獻給科研。

廣東醫科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授 張志珍:「博士後出站之後,就來到廣東醫科大學,基本上這個階段,教學和科研同時做,作為高校老師,教學科學是必須的,我們要兩條腿走路,因為你的教學工作,可以促進科研。」

因為科研需要,張老師輾轉過北京、汕頭、香港等地工作。那時,自己的小朋友經常見不到忙碌的博士媽媽。

廣東醫科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授 張志珍:「我是從小孩三歲,就開始出去,一直在外面,等到小孩上(小學)三年級,我才回來,最苦的是對家庭的虧欠。」

身為碩士生導師,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她帶領的科研團隊巧合全是女性,主攻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相關研究。有人說,女性受婚育、社會觀念影響,能安心做科研很少,但她不這麼看。

廣東醫科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授 張志珍:「女同志搞科研,還是有她的優勢,女同志相對會細心一些,而且忍耐力也會好一些,對科研來講,就是需要我們能夠,耐得住繁瑣,耐得住寂寞,耐得住重複,因為科研,還是比較枯燥的。」

為人師、人妻、人母,張老師在工作與家庭的平衡木上不斷努力,加強時間管理。她覺得,如今是女性從事科研工作最好的時代,值得用一生奮鬥。

廣東醫科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授 張志珍:「我們現在整個社會,包容性各方面都挺強,搞科研 男同志也好,女性也好 都是一樣的,特別是我們作為女性,要兼顧到家庭的方方面面,所以自己一定要,付出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 的精彩文章:

不育婦佳音 英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培育出成熟人類卵子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倡議成立「智慧警務創新應用實驗室」,推動人工智慧與公安業務創新應用

TAG: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