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是想打敗男生啦,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不是想打敗男生啦,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Far Far

 Yael Na?m

Yael Na?m 

00:00/04:20

春節回來這短短半個月,我被兩個男生說過「不像個女的」。

周末見了一位前同事,閑聊中我說看書是我的樂趣,平時上網刷刷豆瓣知乎,聽聽得到。

他脫口而出:「你簡直不像個女的!」

我笑了笑,問他:「那你覺得什麼樣才叫像個女的?」

對方一時詞窮。

想了想,他猶豫地開口:「起碼平時搞個美甲,做做SPA之類的吧……」

我覺得很神奇。

要知道,我這位男同事,是中國頂級大學社科院系畢業的。

可在他眼裡,一個正常「女的」的平時消遣,也只是做做SPA,逛逛街,不需要也不應該擁有積累知識、自我提升的意願。

另一位是認識不久積極向我示好的男生。

那句話的全文是:

「你是不是個女的啊?你會不會撒嬌啊?很多問題你撒個嬌就解決了啊。」

他覺得我太愛工作了,應該學著偷偷懶,推卸下責任。

或許他也是善意,不想我太勞累。

我想起了波伏娃那段話:

「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這誘惑不是來自於危險,而是來自於安逸。

一名男生從生下來,受到的教育就是,你不努力,不上好大學,以後買不起房,丈母娘是不會把女兒嫁給你的。

然而女生不一樣,似乎整個社會都默認,你不需要太努力,只要心地善良,順利讀完書,找份穩定的工作,嫁人,生子,你就可以擁有一份平淡但美好的生活。

當你為論文熬夜的時候,當你加班焦頭爛額的時候,當你為了升職和男同事拼搶的時候,那個無處不在的聲音又在誘惑著你:

「你一個女孩子,為什麼要這麼辛苦?」

春節回家,大約是初五的晚上,我們一家三口很常規地吃著餃子。

忽然,我媽媽開口了:「為什麼這個家這麼些年一直是我在付出?」

我和我爸面面相覷。

我媽沒有停下,開始列舉從我出生後到現在,我們家從北到南一路遷徙她在事業上為家庭所做的犧牲。

我一臉茫然。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我媽抱怨家庭拖累了她的事業發展。

我突然意識到了什麼,又感覺到不可思議:

「活了五十多歲,我媽這是女權意識覺醒了?」

仔細想想,也不是無跡可尋。

過去的2017年,我媽帶著她的大學生記者團,拿了廣東省高職高專院校宣傳部門所有能拿的獎。

即便如此,到了年底,領導還是和她說:哎呀這個年度先進獎,那個某某部門,已經連續三年沒拿過了,你就讓讓吧。

我媽不服,在會上直接站起來說,既然是年度先進,為什麼不是取得成績的部門獲獎?如果是這樣,我退出。

領導很是尷尬。

同事不理解她,你一個女的,為什麼要這麼好強呢?服個軟,讓一下就好啦,你又不缺這個獎項。

連我爸爸也說:你工作為什麼要這麼拼?身體又不好,下學期換個清閑部門吧,每天還輕鬆。

可我媽媽,只不過是努力做自己喜歡的事,然後捍衛自己的成果啊。

媽媽無數次和我分享,她是如何把一個「孩子」從不會寫文章帶到可以流利地寫新聞報道;如何排出一個又一個漂亮的版面,連年獲得廣東省「十佳」;又是如何培養他們成為記者團骨幹,畢業後去了廣東省各地的知名媒體。

這些「孩子」們畢業後,只要有時間,就一定會回來看望她。

我常常打趣她,你對學生比對我好多了。

但我真心為有這樣的媽媽驕傲。

之前浙大的馮鋼事件,一位我印象不錯的男性友人和我主動交談。

他說:「對方說的沒錯啊,女生在科研上做出成績的就是少。」

我很是尷尬,小心翼翼地回復,搜腸刮肚尋找著最精準的表達,語氣儘可能溫和。

來回聊了幾個議題,他留下一句:「算了,不說了,我要睡了。」

那天我失眠了。

我在反思,為什麼我要這麼戰戰兢兢地和他講話?

為什麼我要害怕給他留下「咄咄逼人」的印象?

為什麼我要擔心說和對方不同的意見會冒犯他?

一方面,我身體里趨利避害的天性提醒我,作為一名女性,如果你表現的比較強勢,那麼在這個男權社會勢必會過得辛苦。我很清楚,很多事情,其實撒嬌確實可以解決,何必要走一條艱難的路呢?

另一方面,真的是不服氣啊,為什麼男生和女生談論時政,不能就事論事,非要最後一副「好男不和女斗」的姿態呢。

財新總編輯王爍老師曾在專欄里介紹過一本書,書中作者發現,即使在美國這樣的開放社會裡,與男性相比較而言,女性傾向於會比競爭,而這往往導向收入偏低,機會偏少,上升空間偏小。

於是他們在坦尚尼亞的一個男權部族,以及一個印度的母系部族做了對照實驗。

實驗很簡單,往桶里扔十個球,每扔進去一個就給一塊五,但是如果願意和別人比賽,贏了就每個球給四塊五,輸了就什麼都沒有。

結果顯示,在母系部族裡,只有39%的男性願意競爭,女性則是54%,這個數字比男權部族裡面男性願意競爭的比例還要高。

最後王爍總結,女性並不是天生迴避競爭,而是被社會教養成了這樣,對競爭的態度是個文化現象。如果女性擁有經濟大權,不擔心社會壓力,能充分表達自我。她們能表現出同樣甚至更強烈的競爭偏好。

下班前,打開我們公司的APP,看到了一條留言:「我不是想打敗男生啦,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一個壓在我心頭的問題突然解開了:為什麼我從來都對那些女權主義者無感。

我不喜歡那些在網路上以女權主義者自居的人,開設各種收費教程教授兩性知識,或者呼籲所有女孩子:站起來吧,和男性斗,其樂無窮。

因為在她們身上,我並沒有看到有生命力的事物。她們沒有值得我欣賞的一技之長,她們所做的,就是翻譯和挪用國內外性別研究理論,以及批鬥一切她們覺得值得批鬥的對象。

而在我眼裡,真正的女權主義者,都是靠「拳頭」說話。

不廢話,用實力讓所有人心服口服。

董明珠從來不自稱是女權主義者,老乾媽也從來不號召女性站起來和反抗男權社會。但沒有人不尊重她們,也沒有人說:「你一個女人,不需要這麼拼。」

今天看了人物雜誌對顏寧的報道。

顏寧說,在博士生面試的時候,有位男性面試官問:「如果你被錄取了,你會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顏寧打斷了他,直接說:「你可以不用回答這個問題。面男生的時候,怎麼從來不問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一個真正有實力的女權主義者,無需和對方爭辯,自然讓人心悅誠服。

在這個時代,不是女性變得強勢變得爺們兒了,而是女性逐漸擁有了豐富的人生選擇。

作為女生,我們從來不是為了打敗男生而努力。能被我們打敗的,也只是那些懼怕改變不思進取的懦夫。

所以哪怕被男同事說「不像個女的」我也不以為意。一個真正優秀的個體,從來不會被用性別定義,而我只是還未修行到家。

以前總覺得「遇見更好的自己」是無意義的雞湯。但活了這麼些個年頭,現在的我,覺得這句話是真實的。

通過汗水和努力,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專註地傾注心血,時間會給予我們最公正的饋贈。

有朝一日回頭看著來路,這個「更好的自己」是真實存在的,有血有肉,帶著過去的自己對未來的懵懂願望奮力前行。到那個時候,又怎麼會在意他人的評價呢?

這碗雞湯,我幹了,你隨意。

節日快樂。

在這個節日,歡迎留言,請為你自己的未來埋下一顆種子,然後明年的今天回來分享一下,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你收穫了怎樣的果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跡 的精彩文章:

凌晨四點,紐約警察帶走了我的房東

TAG:白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