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廖斐:理性到了極致自然就會有它的bug產生

廖斐:理性到了極致自然就會有它的bug產生

藝術先鋒

廖斐

1981年出生於江西,2002 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目前工作生活於上海。主要個展:平坦,上海玻璃博物館,上海,2016;視角,Yve YANG 畫廊,波士頓,美國,2016;赤道,Vanguard畫廊,上海,2016;這句話是錯的,偏鋒新藝術空間,北京,2015;地表 材質 運動,Vanguard畫廊,上海,2013。

廖斐大學時期就讀於雕塑專業,接受的是特別經典的訓練,他當時的偶像是米開朗基羅,畢業以後廖斐發現他完全不能接受雕塑做的「不好」 的狀態。而這個時代的雕塑標準已經完全不同了。

大學畢業之後廖斐寫過一段時間的小說,他喜歡卡夫卡,那時他還沒有選擇從事雕塑或者從事藝術,而他的藝術家身份也是漸漸通過觀眾來得知的。

廖斐說他的作品是非常後天學習的,早期時他也會去Art-Ba-Ba上學習,當可看到特別喜歡的作品的時候就會深入地去研究一下,學習一下別人的工作方法。但同時他又極度厭惡熟悉的東西,因此他的工作方法基本在兩年左右就會發生一次轉變。

《十字路口》視頻,單通道錄像,彩色,有聲 時長:12"11 2015

後來廖斐參與了「未知博物館」,這是一個沒有實體的博物館,它不是一個藝術小組,它的目的是讓思想溝通交流的機制,而做作品只是其中一種溝通方式,參與藝術家們有著更多的討論、研究性的工作。

「未知博物館」的產生是基於對博物館制度的反思,另一方面是對未知的思考。它嘗試建立自己的標準,針對藝術家的真實處境提出問題。那一段經歷對廖斐來說就好像是很多人去旅行,而在集體創作的同時,廖斐也在進行獨立創作。

《平坦》鋼化玻璃,木工板,木方 27.56(L)×7.83(W)×3(H) m 2016

廖斐的工作是從對周圍事物以及自身的疑惑開始的,他使用物質材料以展示事物自身存在的問題。他從一種物質觀的方式逐步去推演自己的工作,尋找一種方式去把情感性的東西隱藏,不依賴情感。

他的作品中不乏在空間的範疇中思考空間問題的作品,也許是因為讀書時對於雕塑的訓練在不知不覺中寫在了他的身體里,如同運動員的肌肉記憶。雕塑是脫離不了空間的,空間也是廖斐現在工作的主題之一。而在廖斐看來「這種雕塑訓練的經歷並不是顯性的,就如同米開朗基羅雖然不再是用來磨練技藝的目標了,但是在通過他的揣摩與摹寫的同時,它也在摹寫你。」

《通道》 方鋼、水泥板、水泥 14.54(L)×1.15(W)×1.45(H)m 2016

《這句話是錯的》雕塑,光敏樹脂,3D列印 53(L)×32(W)×49(H)cm 2015

從《「這句話是錯的」》這個展覽開始他逐漸意識到系統邊界的問題,任何邏輯系統都是有邊界的,有難以逾越的部分,有它系統里的bug。以有限的系統要描述無限的事物,那麼在其內部也一定有不可判定的部分,而這部分很有可能恰恰就是真理。這其實是哥德爾(Kurt G?del)的不完全性定理。在這個時期廖斐逐漸把自己的閱讀興趣轉到數理邏輯上來。

廖斐覺得依賴於大量的人力、物力似乎偏離了他對工作的設定,如果能夠直面事物的本質,那麼用一種非常簡單的工作應該就能讓它顯現出來。儘管事物的確是極盡複雜的,但如果不能回到一些特別基礎的東西上,那麼後面的東西可能會非常不牢靠。

《一件地球雕塑》2套電腦顯示器和晶元,鋼架結構等 250(L)×38.5(W)×31.5(H)cm 2015

2018年廖斐的最新個展《廣延》與之前的展覽又有所不同,《廣延》更偏向幾何層面,這次展覽是廖斐對於物的基礎的再次考察,也是其「關於物質」主題的延續和反思。通過劃線、摺紙、搭建等簡單手段,藝術家試圖令物的清晰與不明的部分得以呈現。

排列生成3 紙,色粉筆,油性馬克筆,彩色鉛筆166 x 144 cm 2018

春節剛過,展覽還在繼續,YT與藝術家廖斐聊了聊他過往的作品以及最新作品《廣延》。

YT:未知博物館時期的作品開始是否就在使用「科學」作為創作手段了呢?

廖斐:在那個時期我就對科學就很感興趣了。但那時我的工作還比較隨機、感性,還沒有形成清晰的工作方法。但我想你的愛好,你的關注應該是會塑造你的作品吧。

未知博物館 社會冥想 2012

YT:在你的作品中,通常會使用一些一般意義上雕塑化、裝置化的語言,但很多時候這樣的語言對於回應問題的時候又很少涵蓋「過程」以至於這些雕塑和裝置看起來太像是結果,比如《無限接近平坦》中,展出的是木頭的隔片,但切割木頭的這個過程並沒有過多展示,你如何看待「過程」在藝術實踐中的位置的呢?或者說如何看待這種「結果式」的處理方法。

廖斐:有一些作品它形成的過程可以被展示,也易於展示。但另外有些它的過程受限於時間、地點,無法在展廳以及展期內達成,那麼就不展示了。我的作品都很簡單,它的形成,材料之間的邏輯關係也只是清晰、機械的疊加,所以關於過程的文字讓大家看到,通過腦補也可以。今天我們看到的任何物質都是經歷了無盡的過程,它在我們面前是沉默的,我們看不到過去,但是可以想像。

《無限接近平坦》,木材,尺寸可變,2017

YT:在你看來,理性和感性是二元對立的嗎?如果將你的工作形容為一種「用極度理性去表達一種感性中難以形容的實踐」,你是否認同這樣的說法呢?

廖斐:理性和感性在我看來在具體的方法上是對立的。但是由於理性是局限的,理性到了極致自然會有它的bug產生。它可能具有非常感性的部分。在我的工作實踐中,我試圖將認識它的過程展示出來。

YT:諸如《平坦》、《通道》等作品與空間的關係更為密切,會因為特定空間而產生特定的進入方式,空間是否是你創作中所探索的一個分支?

廖斐:《平坦》和《通道》都是定點作品,它們成為了這個地點的一部分。但事實上我並未創造出新的空間,只是讓原有的部分顯現出來。空間的確是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空間究竟意味著什麼,它的本質究竟是什麼?這是我的疑惑。與這些相比,我的工作無足輕重。

《平坦》,鋼化玻璃,木工板,木方 27.56m(L)×7.83m(w)×3m(H) 2016

YT:在你的作品中這種明顯的工具理性的態度是如何形成的?和你的個人經歷有什麼關係嗎?

廖斐:說實話我自己都不知道是如何形成的……大概是心中對於認識周圍的不安吧,總想找到點可以依靠的。這應該我的個人經歷沒什麼關係,可能是性格。

YT:這次的個展《廣延》中像「廣延雕塑」、「廣延珍珠」這些作品都用到了黑色的扎帶,好像這種物質本身的造型就像是一種有著單一節點而另一邊無限延伸的意味,而使用它們製作作品時也保留了這一結構,是否有回應廣延的意味?

扎帶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材料,它是受限制的射線。有起點,單一的方向,扎帶之間連接也只有一個方向卡進去才是牢固的。它把空間的可能性收縮在一個更小的範圍里。它們連接起來的形態有無盡的可能性,但事實上它的空間結構的組成種類是有窮的,其他的都是這些基本結構的變形。我也希望能通過這些實踐來理解廣延。

廣延珍珠1 紙粘土,扎帶 22 x 14 x 12 cm 2017

YT:你的作品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你在用你的語言以一種有些質疑的方式來轉譯一些概念,比如《赤道》,而在「單向雕塑」這件作品中,黑色扎帶看起來有些像某種文字,那它們是否在語言上有某種暗示?

廖斐:《赤道》的產生更準確的來說是源於我的疑惑。赤道作為概念中無限小的一根線,可以被直觀的考察,二元的中間地帶如此地袒露出來。讓我覺得困惑得以鬆動了一些。

《單向雕塑》在我的理解里沒有圖像式的語言的暗示。如果說語言的話,它是應該是關於扎帶這個物本身空間屬性的語言。

單向雕塑1-4 扎帶 尺寸可變,45片 2017

YT:你平時的工作方式是怎樣的?

廖斐:我平時上午一般都很閑散,看書,發獃。下午開始覺得得做點什麼不然這天就過去了,會擺弄一會我的材料,畫畫草圖。

YT:感覺你看的書非常廣泛,平時喜歡閱讀些什麼書?

以前喜歡小說,現在基本不看了。平時閱讀的最多的是,偏分析,數理方面的書,這些書很耐看。

廖斐個展《廣延》

上海Vanguard Gallery

展覽時間:2018.02.03-2018.03.31

展覽地點

地點1:上海莫干山路50號4號樓A座204 Vanguard畫廊

地點2:上海莫干山路50號3號樓210零時藝術中心

鳴謝:Vanguard Gallery

Contact Us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email我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藝術雲圖 的精彩文章:

FKA Twigs獨舞的蘋果廣告又刷屏
古根海姆博物館用「黃金馬桶」懟白宮

TAG:YT藝術雲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