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在是收藏好時機嗎?

現在是收藏好時機嗎?

某古玩城行家說「現今雖不是古玩生意活躍的年月了,但確實是收貨時機。... ...」真是如此嗎?

最近去了幾個古玩城,以前縱使生意一片欣欣向榮,但如今卻風涼了許多。與幾個行家拜了年,聊了聊。均對今年行情仍沒有報多大希望,年初出現的年頭年尾行情也是短的可憐,成交量也是小的可憐。用句時興的話就是:古玩行業「新常態」格局已經形成。接下來到底如何發展,我聽了有兩派截然不同的說法,小琴這裡向各位藏友掰掰:

一派說,古玩行業十年一個行情,與股票一樣,上下波動。現在人們物質生活豐富,精神生活也得滿足和提升。作為中國人,我們的基因里有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嗜好。古玩收藏的人越來越會多,可存世卻越來越少,藏品只會越來越貴。這種論調,大有每個中國人都是收藏的源動力。古玩行業這次大調整,是為今後行業大發展墊定基礎。

小琴曾經雅玩

另一派說,古玩行業即然已經是「新常態」,就一直會這樣,至少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這樣。縱觀古玩行業的異軍突起,是因為改革開改發40年的紅利催生的,還有如這40年的經濟爆炸的時代嗎?應該沒有了吧?那古玩行業的騰雲駕霧行情自然也沒了。是的,沒有經濟的備書,精神世界的東西如草芥一樣。

再者,解放前後的社會動蕩,老百姓只想吃飽飯。翻了身的無產階級很長一段時間對古玩基本沒有認知。類似王世襄先生,人家是貴族,馬未都先生,人家是文人(雜誌編輯),有深刻認知的人極少。也就是說認知的斷層也是導致這拔古玩業暴炸行情的主要誘因之一。

八大山人畫作(上海博物館拍攝)

第三,這波行情來的這般如此,還有歸功於一個重要東西。這就是互聯網,大約在2010年時,幾大古玩平台買賣網站就火起來了。互聯網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退貨。這一下顛覆了古玩行業幾千年來的陋習。不能退貨,就有明著騙人的可能性,騙了還可以不承擔法律責任。當然網上仍不乏有一些賣「國寶」的騙子,但他們也只能是忽悠那些自以為是的「國寶幫」,這些「國寶幫」是自作孽者,不可恕,不談也罷。既然可以安全退貨,也就是說可以安全購買。風險少了,自然參與的人就越來越多了。有新人接盤,自然成交活躍。都說玩古玩能上大癮,新人來,能自控的了嗎?精品永遠在後面等著你,只到你買不起的那天。

2014年移動互聯網又來參和了一把,微信看到了許多藏友建群搞拍賣的契機,推出了微拍堂,又風風火火把底迷的古玩行情燒了一把。但微信拍賣這玩意不好說,誰願意把藏品低於收購價賣出?實打實的任憑想要的人拍,那不都是虧本了?中國有句古話「殺頭生意有人做,虧本買賣沒人做」,所以大部分拍賣都是要托價滴。既然要托價,說明就是不好賣嘛。

以上三個因素的疊加,是這波古玩行業大爆發的主要原因,既然是爆發,就會有塵埃落地的時候。落地了就實在了,落地了就是「新常態」。

就上文行家說的「現在行情不好就抓緊收點貨,正是收藏的好時機」來分析。如果是單純的收藏,沒錯!就是好時機,也可以這樣說,任何時候都是好時機。但是,現在古玩行業的參與者都是收藏者嗎?到底是收藏帶來了快樂,還是買賣帶來快樂?基本都是兩者兼俱。今天買,明天賣是生意。今天買,十年、二十年後賣難道就是生意嗎?王世襄老先生的明式傢具以低於拍賣價很多金額,全部轉讓給了香港庄先生(上海博物館四樓的那批),價格由庄先生他開,王老提出只要能在北京改善住房即可。這裡面有沒有生意的成份,小妹就不敢褻瀆王老想法了。

王世襄明式傢具(上海博物拍攝)

中國人確實有好古的嗜好,但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情況下,國際藝術品的追捧,得分流一部人群。收藏新藝術品的人群也是要分流一部分。別忘了,幾百年來存留在海外的,當年換白銀的外銷生活用品、裝飾品,會大量湧進來。如今充斥在市場上的外銷瓷就是典型的例子,當年東印度公司在設在廣州的十三行,僅乾隆年間去荷蘭的就是幾十萬件陶瓷。解放後,國家為了換外匯,將乾隆以後的我們現在拿來玩的老東西換成美元,數量不計其數。中國人有錢了,這些外銷品排著隊要回國。前一段時間看過一篇好友的談收藏的文章,題為《不要將我們老祖宗拉給鬼老吃的那泡屎再拾回來吃一遍》,副標題就是《——大部分外銷瓷都是屎》。

古玩行業的興衰,如果大部是生意的起落。那是生意就得按生意的底層邏輯來,生意具有極強的時間性。歐洲人還可以再搞點黑奴貿易嗎?英國人還可以在中國做鴉片生意嗎?你還敢買幾套房炒一炒試試嗎?古玩不是不能收藏,那是「精品」才能收,可惜我們經常能看到的往往不是「精品」,只是生意人手中貨碼,掙錢的工具而已。一個被自我粉飾了,沾沾自喜接盤的「舊貨」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視覺創意設計不是以說教為主的
參數化VS傳統文化VS平面設計?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