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年,哪些博物館會在你的出行list上呢?

今年,哪些博物館會在你的出行list上呢?

都說西方比如歐洲美國的人們出去旅遊,會找一些博物館、藝術館來參觀,日本人也是,日本人旅遊特別喜歡看古迹。就算是平時生活中,如果是假日,又恰逢有好的展覽,也能看到博物館、藝術館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或是年歲已高的夫妻倆,或是年輕情侶,或是大人帶著小孩,或者就乾脆獨自一個人。

參觀博物館藝術館,似乎變成了中產階層生活的一個縮影。在中國呢?想起博物館時,腦海里會立刻浮現出怎樣的畫面?人山人海的遊客吧,導遊豎著小紅旗,後面跟著一群帶著小紅帽的遊客。為什麼非要用這種手段強行把博物館和旅行捆綁在一起呢?當然,也不限於中國,盧浮宮也有團遊客,國外遊客也會有跟團參觀博物館。所以,這樣看來,或許捆綁也是一件好事,能夠讓原本不喜愛不了解的人,通過這樣的經歷對於文化藝術有所了解。

博物館(Museum)一詞源於拉丁語,靈感來自古希臘的謬斯(Muses)神廟。文藝復興之後,博物館逐步成為對公眾開放的非營利常設機構。我國的博物館事業起步較晚,現有博物館約4700家,一級博物館130家。事實上,中國的博物館也有很多門道,看過《國家寶藏》嗎?每個博物館可都有自己的收藏脈絡和國寶。今年,你的出行list上,會有哪些博物館呢?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近年來可真是一個活躍的「網紅」。事實上,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館藏涵蓋了幾乎所有文物門類。之前故宮博物館院在做文物整理拍照入錄的工作,清點出的文物數量,是1862690件。而日常通過展覽展出的,只是其中很小很小一部分。

故宮博物院相比中國其他博物館,其特色在於,本身的建築就是一件重要的文物,紫禁城,而所有的文物,基本都和清朝皇室相關,當然,之後故宮的收藏也有了海外文物的迴流,民間捐贈,考古出土的等等。比如書畫部分,當然大部分是帝王收藏,但也有迴流的,比如唐朝韓滉的《五牛圖》,原本也是乾隆《石渠寶笈續篇》的收藏,後來八國聯軍洗劫紫禁城時流出。上世紀50年代,周總理親自給文化部下達指示,鑒定真偽,不惜一切代價購回。

又比如雕塑館,其中有大量的曲陽修德寺遺址出土佛教造像,這顯然就和清朝皇室無關了,屬於故宮博物院後來的收藏。一般來說,真要仔細參觀故宮博物院,從建築到館藏,一天時間也是需要。實際上故宮常設的展館不算多也不算少,多在於遍布故宮各個區域,比如慈寧宮的雕塑館,之前武英殿的書畫,午門角樓等等,都是展館;說少呢,就算是數個特展一起開,相比故宮博物院浩渺的收藏,有限的展品也總是讓人覺得意猶未盡。

湖南省博物館

闊別五年,湖南省博物館從展館建設到展陳設計都更新換代,於2017年末,終於要回到我們身邊了。最明顯的變化是,展區面積從6000多平方米增加至2.7萬多平方米,文物保護區面積從2000多平方米增至1.4萬多平方米。新館開放後將重點推出「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和「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兩個大型展覽。

說到湖南省博物館,人們總是立刻能想到馬王堆。一則「漢墓十室九空」,此處難得保存較完整,漆棺帛畫素紗襌衣,無一不美;二則漢代王侯級大墓全國僅四座,長沙丞相利倉及夫人所在的馬王堆就在其中。說到這位夫人,安睡於湘博豪宅的辛追娭毑(āi jiě),時隔2100年仍「身體健康」、容顏不老,引無數遊客慕名而往。

除此之外,新湘博首次推出三湘歷史文化主題陳列,從遠古化石到現代石雕,以藏品述說湘地變遷。展出的4000餘件(套)文物中有90%是此前未展出過的。包括有鎮館之寶天全方罍、曾國藩的湘軍「帥」字旗等等。

而「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展出的1000餘件(套)文物也有40%是新展出的。不僅素紗單衣、T型帛畫、帛書《天文氣象雜占》《五星占》、《導引圖》、黑地彩繪漆棺等省博重器都將悉數展出,此次還將新展出朱紅菱紋羅絲綿袍。這件綿袍衣長140厘米、通袖長245厘米、腰寬53厘米,以朱紅菱紋羅為面料,出土於辛追墓。

浙江省博物館

湖南有三湘文化,浙江則有越地長歌。浙江省博物館主要分為兩大館區。武林館位於繁華街區,常設展覽均列於此,在這裡遊人可系統了解浙江歷史文化;孤山館則掩於湖光山色中,建築富有江南特色,與近旁的文瀾閣一併遊覽,小園香徑處處風情。

百越之地,文明豐富。「越地長歌」有多長,要從史前開始講。河姆渡文化之後,距今5000年時,良渚人就已設計了特有的「logo」。之後歷朝歷代,都在利用良渚元素做「文創」。經過浙江省博物館門口時看看裝飾的石像,一定還能看出良渚文化標誌性神像——神人獸面。

古越國的青銅器,中唐的七弦琴,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的青瓷,會稽、湖州古銅鏡,明清浙籍書畫家的作品……吳越的文化瑰寶多寫意,琴棋書畫皆精通的大家閨秀一般。

江南水鄉自古富庶,婚嫁講究,蔚為壯觀的送嫁隊伍可綿延十里,「十里紅妝」由此而來。現已少有此景,但浙博將之完整呈現,儀式感滿滿。此展也被評為情侶婚前必去幾大景點,觀之「男默女淚」。當然了,不只是因為「貧窮限制了想像力」。觀眾還將看到,結親時男女各自家庭的付出,嫁女時父母的深沉愛護,寧紹女子對生活的精緻追求。或許這些,都能對現實生活有所啟發。

陝西歷史博物館

長安自古帝王都,陝西歷史博物館在博物館中亦是豪門。館藏極豐,170餘萬件藏品跨百萬年,門前一對石飛馬都是從唐代著名昏君唐懿宗李漼的陵墓搬來的,頗有些「財大氣粗」的感覺。

從夏商周到元明清,一天可覽華夏萬年。陝博寶物眾多,哪個分量都不輕。西周盛「鼎」西漢多「金」,歷代陶俑「群英薈萃」 ,盛唐氣象「眼花繚亂」……想選點兒必看的,發現一個都不能少。僅存左半邊的杜虎符如今外借湘博,在春秋戰國聯展中亦是核心展品之一。

需另付費的展區也不要錯過,其中一個是「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之前,某一單位的基建施工人員在挖地基時,突然發現了一個陶瓮和一個提梁銀罐,裡面裝滿了金銀寶物。隨後考古工作展開,兩瓮一罐共計收納金銀器、寶玉珍飾、貴重藥物、中外錢幣等文物共計1000多件。我們都知道唐代金器出名,陝西歷史博物館許多唐代重要的金器藏品都來自於此。比如唐鑲金獸首瑪瑙杯,絕對是海內孤品。它是我國政府首批禁止出境的64件(組)文物之一。此外,還有唐鴛鴦蓮瓣紋金碗等。

另一個唐代壁畫珍品館,收費更貴,似乎是300元一張門票。但絕對值回票價,基本上唐墓壁畫都在這裡了,共有20多座唐墓,包括武則天兒子女兒的墓,壁畫精品近600幅,達1000多平方米。其中5件(組)18幅被國家定為國寶級。

上海博物館

創建於1952年的上海博物館,代表著融合古代與現代文明的上海。上博本身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國之重器大克鼎作為鎮館之寶,常年駐守。因其以普及教育為主,當地文化特色不明顯。

從常設館也能看出上博的重要收藏,比如一層青銅館,二層陶器館,三層書畫館以及四層傢具錢幣館。試想一下,上海歷史也就兩百多年,說起來跟青銅器應該沒什麼關係,但上博確實全國收藏青銅器的重要陣地之一。

書畫也是如此,上海的書畫收藏是全國數一數二的。照理來說,中國的書畫收藏,基本都在皇帝手裡,比如宋徽宗就收藏,還有《宣和畫譜》整理記載,現在許多畫上也還有大觀的印。清朝時乾隆皇帝基本也把歷朝歷代的名畫都聚攏來了。所以呢,中國現在收藏書畫的重要陣地,基本都跟皇室有點關係,比如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台灣的故宮博物院。因為抗日戰爭時,故宮藏品南移,中途在南京停靠過,有一些藏在南京,建國後南京博物館不肯還給故宮了,就留了下來。所以,南京也有一些高質量的收藏。當然,還有遼寧省博物館。因為辛亥革命後,溥儀和皇室還留在紫禁城,溥儀經常通過賞賜的方式,把書畫賜給弟弟和大臣,拿出去賣了還錢,以及後來他出宮去遼寧,又帶去了一批。這些基本上現在都在遼寧省博。

皇室收藏外,就是民間收藏,來源可能也包括是皇室流出來的那些。那當時書畫收藏大家,都在蘇州和上海,比如蘇州過雲樓顧家,上海么更多了,如吳湖帆等等。這些收藏中,許多都在上博,所以上博也是中國書畫重鎮,能夠想像到的精品,如五代的董源,宋畫,上博有山水、圖冊,有郭熙、徽宗,有元四家,明四家,董其昌,清四王四僧,中國畫史上該有的基本都有。

當然,上博的一些特展,也相當吸引人,經常動不動就引得觀眾排長隊。

河南博物院

都說走進博物館就能感受歷史,其實很多博物館本身就經歷了時代浮沉。馮玉祥於1927年倡導籌建河南博物館,定館開封。1937年抗戰爆發後,文物輾轉波折,遭受劫掠,多年未得安定。建國後又遷館至鄭州,1996年新館舍落成後更名為河南省博物院,內部裝修也於近年更新。

從舊石器新石器到夏商周,河南都是中華文明的絕對核心所在。 歷史上,洛陽多以行政首都或陪都的形式出現 ,北宋再現一統後又定都開封,中原繁盛。河南在整個中華歷史長河中的前半段,都居於核心位置,所以河南博物院觀下來,也算是讀了半部中國史。

展陳主打中原文明,青銅器、玉器藏品極為豐富,《國家寶藏》中的婦好鴞(xiāo)尊是其中精品,古代酒桌雲紋銅禁花紋繁複到「密恐」。還有中國最早的樂器賈湖骨笛和最早的墓葬壁畫《四神雲氣圖》等特色藏品。另外,汝窯遺址就在河南,所以河南省博里還有汝窯的收藏,印象中有一件天藍釉刻花鵝頸瓷瓶,是其他博物館汝窯中沒有的。為什麼呢?一般汝窯都是天青釉,雨過天青色嘛,而且存世的那些里也沒見到刻花的工藝。河南省博這隻真是真品中的稀缺品。

遺憾的是,河南博物院因裝修遲遲未完,開放展廳不全,許多藏品難見真容。本能有一天的行程,如今2個小時就足夠了。

遼寧省博物館

遼博最初系偽滿洲國政府設立國立博物館奉天分館,其前身為1949年7月7日開館的東北博物館,也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館,見證了東北由亂世到太平。

遼寧作為北方政權的中心,從古至今不缺文物,策划了6年的遼寧通史展陳列了遼河文化特有的契丹、滿清、鮮卑等古代民族遺存展品。而末代皇帝溥儀帶出宮的家當也幾乎盡在其中,書畫精品眾多:唐代《簪花仕女圖》,張旭傳世唯一一件狂草作品《古詩四帖》,歐陽詢的《夢奠帖》,宋徽宗趙佶的《瑞鶴圖》……都是大家名作。

湖北省博物館

遵周代諸侯的身份,戰國早期曾國國君乙的墓中隨葬以九鼎八簋(guǐ,音軌)和編鐘、編磐為主的禮樂器。墓中出土文物皆屬重寶,又以編鐘為最。湖北省博物館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只看不聽是不可能的。除基本遊覽外,強推「去過都說好」的編鐘演奏表演,每日15:00為最後一場,學生票價20元,成人30元,可真切感受周朝禮樂文化。

當然,荊楚大地好東西多著呢:約100萬年前的鄖縣人頭骨化石,先秦戰國時的漆木方盒小座屏,相愛相殺的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矛(外借湘博),隱喻高雅的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明代土豪梁庄王bling bling的大腰帶……博物館藏品是數不過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旅生活 的精彩文章:

這個冬天,和我一起去冰雪奇境!簽證只要3天!
一份不完全土耳其古迹清單

TAG:漫旅生活 |